惊!例假周期长短竟与心脏病风险相关

最近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题为“Associations of Menstrual Cycle Regularity and Length With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Uk Biobank”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月经周期短于22天或长于34天的女性更有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心脏病发作或心房颤动。
这些发现很有意思,它们强调了月经周期作为健康标志的重要性,特别是心脏健康。这项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说明月经周期不规律不一定是良性的。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月经不调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关,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胆固醇、高血压和慢性炎症。
正常的周期有多长?
月经周期是从一个时期的第一天到下一个时期的第一天。平均总月经周期为28天,21至35天之间的任何时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根据Merck Manual,周期较长或较短被认为是不规则的,大约五分之一的女性会经历这种情况。
依据文章的说法,规律的月经周期长度反映了相关激素系统的正常功能,如下丘脑,脑垂体和卵巢,并且是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周期长度不规则与房颤风险增加40%相关
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近6万名女性的数据,调查了女性月经周期长度、总体心脏病和特定心血管事件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将正常的周期长度定义为22至34天。
在登记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92%是白人,没有心脏病,还没有经历更年期。通过2006年至2010年,2012年至2013年以及2014年和2019年进行的四次随访收集了健康数据。
在中位数为12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了1623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心室颤动、中风和心力衰竭。
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月经周期长度高19% ,患心室颤动的风险高40% 。
较短的月经周期与29%的CVD事件风险相关,包括冠心病,心脏病发作,房颤,中风和心力衰竭。与正常长度的月经周期相比,较长的月经周期与这些CVD事件的风险高出11%相关。
与正常长度的月经周期相比,较短的月经周期与38%的房颤风险相关,较长的月经周期与30%的房颤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月经周期的长短与中风或心力衰竭风险的增加之间没有联系。
即使研究人员控制了许多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包括年龄、种族、体重指数、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力活动、基线胆固醇水平、高血压病史或2型糖尿病史、口服避孕药使用史或激素替代疗法以及心脏病或中风家族史,仍然观察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这些发现对预防女性房颤和心脏病发作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强调了在女性整个生殖生活中监测月经周期特征的重要性。这些发现是有意义的,并支持了月经不规律是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的标志这一事实。团队研究人员表示,女性月经不规律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过度运动、限制性饮食模式和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