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米波雷达做到可引导导弹打200公里外的隐身机,全球只此1家

说起米波雷达,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用来反隐身机。其实米波雷达就是最早的军用雷达。在二战期间最早被英美的无线电技术侦查研发单位发明和最早运用到战场上。米波雷达特点就是发射功率相对比较小,而探测范围却很大。比如用不到10个千瓦的发射功率,就可以探测400公里斜距内的大范围空域。如果再经过地面和电离层的多次反射,甚至可以偶尔探测到一两千公里外的空中目标,作为预警雷达非常的合适。米波雷达发射机的制造比较简单,只需要少量的电子元件即可。而其天线也很简单,基本就是多套八木天线集合在一起。八木天线基本就是1980年代那些一根长杆上的电视机户外天线。只不过电视机天线只能接收信号。而米波雷达的八木天线既可以发射信号也可以接收信号。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

老式的米波雷达可以做的比较轻便。其发射全系统用电量少,天线的旋转机构用电也不多。只需要1到2台普通柴油发电机长期供电就可以稳定使用。不过米波雷达也有先天的弱点,这就是虽然看的远,但是精度却不高。尤其是对目标的真实高度不敏感。只能大体看清目标飞来的方向和大致的距离,却很难判断目标的高度。这个问题在二战期间作为大机群来袭的概率性预警雷达使用尚可。而到了二战以后,面对突防能力突飞猛进的超音速飞机。米波雷达的使用价值就大大下降。由于普通的米波雷达不能提供来袭目标的精确高度,就基本不能作为引导防空导弹和高炮打击目标的火控雷达使用。此时大部分反飞机雷达和火控雷达,都升级为微波雷达,也就是厘米波的雷达。不过隐身机出现后,不论是F117还是F22;

甚至包括B2,它们的隐身措施考虑都是如何对付厘米波段的雷达;却被发现无法躲避米波雷达的远距离追踪,这个偶然发现导致米波雷达的迅速起死回生。不过各国很快又发现,米波雷达系统虽然能够远距离感应到各类隐身飞机,却和过去一样,仍然无法提供隐身机精确的高度和距离。因此就无法为陆基和海基的远程防空导弹提供打击隐身机的精确引导。必须还要用厘米波雷达配合才能开火。但是厘米波能够锁定隐身机的距离普遍都在20公里之内,这等于地面的米波雷达虽然可以在300到400公里外就能提前发现隐身机,却仍然只能看得到而不能火控打击。如果任由隐身机接近,那么这些隐身机可以在四五十公里甚至七八十公里之外就发射对地对海滑翔炸弹或者导弹。作为防御方仍然会被动挨打。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定式。不过全球只有谁谁家的雷达专家不信邪。经过多年的苦心研发终于制造出了一系列可以在X百公里外就提前发现对手的隐形机。在X百公里之内可以将其锁定。可以在200公里半径内引导远程地空导弹对其攻击的程度。批量组网装备后,屡次远距离发现和准确跟踪过F22A和B2。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还几个实例也可以侧面证明这类新型米波雷达确实了得。

第一,比如洞52DL神盾上的米波警戒雷达,不但没有取消,而且还把原先简单的八木发射天线升级为更大的“苍蝇拍”,说明有了更强的反隐身能力。而超级大国在2018年以前,从来没有对低频米波阶段的电磁波有对应的干扰能力。而在2018年以后却为咆哮者电战机急急忙忙的配备低频干扰吊舱。说明对米波反隐身雷达的忌惮,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不过米波雷达的频谱宽度比厘米波雷达大几个数量级,想干扰压制又谈何容易。新米波雷达如此好用,那么能不能搬到天上?这样探测锁定范围又可以大出好多倍。其实谁谁家的专家早就想到了这点。某些叫做双头鹰的特殊机型,就很可能装备了这种米波天基雷达。在2万米高空,可以发现数千公里外的B2,在X百公里距离上可以引导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