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疑似成为黑车司机重要获客渠道,更有用户称遭遇死亡威胁!
缺乏想象力空间的嘀嗒出行还能撑多久?

网约车观察3月3日消息,近日据凤凰科技报道,多位嘀嗒出行乘客爆料疑似在平台打到黑车,在向平台投诉后,平台对司机也并无处罚。随着嘀嗒出行上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沉寂一年多的嘀嗒出行再次回归行业目光中,但是这一次嘀嗒出行所面临的挑战不小!两次IPO均失败,嘀嗒出行并不死心
2月20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再次提交预上市文件,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嘀嗒出行第三次递表,2020年10月、2021年4月嘀嗒出行曾先后两次递表,但均未获通过。嘀嗒出行此前两次上市失败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当然内部因素肯定是占据主要原因。在其官方介绍中介绍到,嘀嗒出行是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创立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嘀嗒出行一直倡导通过不增加额外车辆基础上的「挖潜增效」,在「不给城市添堵」的前提下,专注打造「真的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满足用户的美好出行需求,为大家升级、构建「另一种出行方式」。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达2.05亿。虽然其对外宣称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2.05亿,但是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在最近几年却在疯狂缩水,反映在其财报中的体现便是其顺风车收入已经下滑25%。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 2020年至2022年9月,嘀嗒出行来自于顺风车业务的收益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以及3.90亿元,分别占到总收益的89.1%、89.0%以及91.1%。与此同时,去年前九个月来自于顺风车业务收益的3.9亿元,较上年同期5.23亿元,同比下滑25.5%。
在哈啰顺风车的穷追猛打以及滴滴顺风车、一喂顺风车等品牌的围堵之下,嘀嗒出行目前的处境可以说非常危险,虽然嘀嗒出行对外宣称已经连续几年盈利,但是市场规模的收缩加上竞争对手的不断反扑,上市融资似乎成为了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乘客口碑急剧下滑,平台黑车泛滥
在知名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针对嘀嗒出行的投诉已经超过11000条。

在这些投诉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是乘客投诉司机违规接单,违规拼客,这类投诉的占比占到其投诉量的70%以上。

近期,有多名乘客爆料自己在嘀嗒出行平台疑似打到黑车,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随着网约车行业合规化的加快,大批不合规网约车司机被清退后必然会流向那些对于司机注册审核不严的平台,而作为顺风车平台的嘀嗒出行仿佛已经成为了不合规黑车司机的聚集地。一部分不符合网约车准入条件、不愿遵守“员工守则”及分配规则的司机,重拾“黑车”身份。要求更低、抽成更少、自由度和宽容度高的顺风车平台,逐渐成为全国各地黑车司机,除微信群、QQ群外,最重要的线上获客点。
在一个司机微信群内,网约车观察发现大量司机从顺风车平台接单后在群内进行倒卖,而这些接单的司机几乎都是职业顺风车司机,以跑顺风车为生。

临近315日,多位疑似打到黑车司机的用户反馈称,在嘀嗒出行遇到“人证不符”、“私自转单、串单”、“中途甩客”、“暴力威胁”等违规行为后,平台主要办法是补偿优惠券,并未处理司机。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用户反馈,在嘀嗒出行差评司机后,对司机并无影响,司机的好评率仍是100%。
对司机无管控,乘客曾遭遇死亡威胁
据凤凰科技报道,北京的一名史先生表示,去年8月下旬在其母亲的要求下,从门头沟预约了一辆回老家的嘀嗒顺风车送母亲回家,中途,司机以车坏了为由将其母亲转到了另一辆私家车上。其母亲上车后发现换的那辆车上还有另外4名乘客,到了县城后已是深夜,该司机不愿继续送其母亲至目的地,给了15元,让其自行打车回家。史先生怀疑该车是黑车,向嘀嗒出行投诉后,目前,该司机好评率仍是100%。
2022年9月19日,浙江一乘客也疑似遇到了黑车司机。用户小甜在微博上自称在打嘀嗒出行顺风车时遭遇死亡威胁,这天早上她打顺风车发现车牌和车型均不符,不仅如此,车上还有其他3个乘客,因为实际到达时间要比预估时间晚一个半小时。小甜以车型不符要投诉为由,要求对方先送自己,却遭遇对方威胁,“要么高速路口下车,要么一脚油门下去,大家一起死。”对司机缺乏管控,平台安全保障机制是嘀嗒出行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乘客体验差,市场口碑下滑严重是阻碍嘀嗒出行发展的核心原因。
据了解,目前嘀嗒出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巅峰时期的70%下降到目前的30%。靠着市场红利快速发展起来的嘀嗒出行似乎已经到了增长瓶颈,虽然嘀嗒出行也在布局出租车,但是在目前全国巡游出租车司机都在不断萎缩下滑的大背景下,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又能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呢?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管理部门对于顺风车行业监管的逐渐完善,在嘀嗒顺风车上以赚钱为目的接单的司机们还能坚挺多久?2月份,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咨询昆明市内顺风车是否合法合规。
对此,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回复表示,目前昆明市暂未出台关于顺风车具体相关规定,根据顺风车定义,合乘行为不以网络平台、车辆和人员取得经营许可为前提。根据相关规定,如需从事网约车服务需取得网约车平台、车辆及驾驶员许可,对以顺风车名义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非法客运行为将被相关部门立案查处。而在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由于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的发牌制度相关的牌照,2020年至2022年前9月,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
综上所述,嘀嗒出行的故事已经很难再讲下去,上市套现或许是其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已经身处旋涡中的嘀嗒出行资本市场会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