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万没想到:清华美院考研历史上最高分得主竟然是这样的存在

2020-06-20 14:39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刘骁逸

本科天津财经大学,注册会计师专业

考研初试成绩:

考研政治79分;考研英语81分;

专业1科目148分;专业2科目125分;

总分433分(2020全院总分第一名)

清华美院考研历史上目前为止最高分得主

头文字D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加油站老板的儿子阿树在

秋名山飙车时输给了

开GTR的中里毅。

老爸,我要买GTR。

我给你买辆奔驰 !

我要买GTR。

加劳力士!

我要买GTR。

昨天晚上你差点没命!

昨天晚上我要是开GTR.我会输?

昨天晚上你要是开GTR.你早就死了!

我要买GTR!



清华是我的GTR

2019年3月,我给我老爸发了一条微信:

老爸,我想考清华。

老爸沉默了许久,说,辞职吧,我养你一年。

就这样,我回到家,在海事大学旁租了一个月租300元的床铺,开始了考研的备战。

对于我来说,

清华是高考失误的遗憾,

是重新开始的起点,是我的GTR。


我叫刘骁逸,如果你也曾不安分地逆流而行,你也无所畏惧地与生活豪赌,你也曾经历低谷

但绝不认输,那么,我们一样。

开始

我本科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注册会计师专业。

大学期间,相对于专业课,我更沉迷于视频剪辑和社团活动。

兴趣驱动,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吧。

2017年毕业,到2019年,我更换过许多工作,当过剪辑师,当过产品经理,跟过剧组,也当过审计。

辗转三年,我不断地尝试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为了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找到能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虚拟现实先驱Randy Pausch在他最后的演讲中说:

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ed。

所谓经历,是求而不得。入门三分。

在你寻找自我价值的路途上,经历,错误,曲折,都是人生的财富。


三年试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财务工作看到的是数字,而视频剪辑也好,做产品也好,看到的是人。这种有情感,有温度的思维方式与我更加契合。

自此,考研深造,学习交互设计的种子便埋下了。


第一次关注到交叉学科,是徐迎庆老师的一篇访谈——交叉学科,为完整的人而设计

“设计师应当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从而为人带来更多福祉,让艺术与技术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彰显。”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交叉学科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底蕴,深深吸引了我。

接着我又深入了解了导师们钻研的项目:用图像修复技术修复壮丽的敦煌飞仙,为盲人设计显示器,这些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灵感涌现,让我看到了,用技术改变世界,用艺术感动世界的力量。

交叉学科研究生,便是我奋斗的起跑线。

智取

01有的放矢

有了奋斗目标之后,就要开始制定策略和规划。首要的,就是要了解交叉学科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

交叉学科多口入,多口出,无边界。

入口方向是需要提前选择的,分为编程,交互和编创。录取也是按照方向录取,基本每年共录6-7人。

方向的正确选择是成功的第一步。

以我为例,是从交互进还是编程进,我就经历了一番思量。

对于我来说,本科财务选择哪一个方向其实都是完全的跨专业,都需要从头学起。

最初我是倾向于交互方向的。

6月开始学习手绘并同时也概略性看了看编程的辅导书。

到8月梦清开课前 ,通过和手绘老师的交流以及自我评估,手绘能力虽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离出类拔萃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竞争力并不大;编程的话知识点比较系统,材料齐,且大多是偏逻辑的记忆点,比较适合我,短期内的突破是完全有希望的。

最终,我决定选择编程方向,

来到了梦清的暑期编程方向训练营。


对于在方向选择上犹豫不决的学弟学妹们。这里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合理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擅长的记忆和思维模式。战略选择,是制胜的关键。 


02北京的夏天

北京的夏天,全城热浪。

偶尔一场夜雨,给这个忙碌燥热的城市,带来短暂的清凉。

梦清开课时,编程辅导书才刚看了一遍,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对专业设计考什么更是毫无头绪,无从下手。

梦清编程暑假班课上训练

训练营从信息技术基础和专业设计两门专业课入手。

编程专业课,学长从编程基础和真题专项两个方面展开,对于不是计算机本专业的同学,这种有针对性的练习还是很有效的。

专业设计本身就是没有边界天马行空的,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思考的角度,有完整的设计思维,并明确了日后复习的方向。

梦清编程暑假班小合影

训练营的氛围,非常的融洽和快乐。和志同道合研友们一起交流心得,一起研究题目,一起八卦,一起逛街,玩的非常开心。


03干货

训练营结束在8月末,此时也开始进入了考试百天倒计时。

此时,对目前的水平,日后的学习方向,自身的优势和短板,都有了充分的把握。

我文科出身,政治英语都是可以提分的强项,编程在基础解题上已经有进步了,但是知识体系还是不完善,专业设计,我的优势就是文科生擅长的“意识流”设计吧,思维比较发散和大胆,短板就是需要技术知识和学科理性去约束和克制,这样才能实现一个高分设计。

考研政治

政治这门课的复习,考过研的同学都会会心一笑。考点共五大部分:马哲,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时政。

想拿高分,得多选者得天下。选择题的捷径就是题海策略,前期刷肖大的1000题,考前半个月把市面上所有的选择题刷一遍。

当然,题海适合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如果想拔高且时间充裕,我还是建议把整本书梳理一遍。我就选择的后者,9月-12月每天早上9:00-11:00留给政治,考试前正好走了3轮复习。到考试的时候,答的得心应手,只错了一道单选题。

对于大题的策略,大佬们的预测卷是必背的。考研政治有一句玩笑,“单数年看肖秀荣,双数年看徐涛”。也就是说这两位老师的押题都有参考价值,但具体主背谁还是要自己斟酌。

政治市面上的参考书和视频还是非常多的。肖大大,徐涛,腿姐等,他们的风格各异。肖的教材有配套的app,且定期更新,适合刷题。(切记铅笔答,因为只刷一遍是肯定不够的,最后啥也记不住)。徐涛的视频比较生动有趣,且有很多知识点拓展和发散思维的地方,时间充足的同学,可以在一轮的时候跟着徐涛的视频顺教材(二轮没必要看视频了)。腿姐出题有不少拔高的地方,比较推荐她后期的选择题,可以用来拓展思维,查缺补漏。 


复习时间线

9月-12月(我的时间比较充足,所以主打的稳定输出流)

9月-10月中:一轮复习(跟视频,过一遍教材,随堂刷题)

10月中-11月中:二轮复习(精读一遍肖的精讲精练,记录细节知识点,二刷1000题,并整理错题)

11月中-12月末:三轮冲刺(整理出框架,只刷1000题错题,刷市面上所有的选择题,背预测卷大题)


推荐资料

肖秀荣全套(精讲精练,1000题,预测背诵,肖四,肖八)

徐涛:马哲视频,近代史视频(bilibili就有)

市面上很多刷题的app适合碎片时间


考研英语

英语的奥义就是刷真题。

有参考价值主要还是近5年真题的命题思路(2013年之前真题其实比现在的思路更绕一些,近几年的命题思路就简单很多了)。

近20年的真题可以用来练手,学会时间分配和答题节奏。我第一次答模拟题就没打完。后来经过训练已经可以留一个多小时写作文了。

词汇这方面我的感觉是刷真题的时候做试卷词汇积累就差不多了,没有特别的花时间背。考研词汇不讲究偏词难词,喜欢考一词多义,这一点在做翻译和阅读的时候便会有所体会。


复习时间线

9月-12月

9月-10月中:一天2-3三篇英语阅读,保持语感

10月中-12月中:刷真题,平均3-4天一套卷,第一天掐时间模拟,第二天做错题分析,精改作文(结合每年优秀作文范文),第三天积累试卷中的词汇,短语等知识点

12月中-12末:看错题找规律,顺一遍词汇,核心任务是背作文


推荐资料

王江涛满分作文

张剑考研英语一阅读

历年真题卷

扇贝单词app


编程

编程我是从8月份开始学的,之前完全是零基础,最后的成绩是148。所以非计算机本科的同学,经过有策略的学习也是可以考取好成绩的

我的经验适合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

首先,掌握编程需要两种能力,

一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是编程语言语法和知识点的记忆。

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分为两部分:

C++和数据结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作答。

我的建议是先结合视频看C++的教材,看过了数组、指针、继承的部分之后,就可以开始看数据结构的教材了(不然会很吃力)。对程序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有了基本认知后,再做题就轻松的很多了。一些程序语言上的细节问题要动手跑跑代码去实验,比如理解指针的作用这种抽象的点,再比如实现类的时候有很多易出错的细节。

题目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思路式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剩下的就是注意代码语法(比如大数的题),

另一类是运用一些比较成熟的核心算法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贪心,动规,搜索等)这就需要通过刷题养成对题面的敏感性。


复习时间线

9月-12月

9月-10月初 :一轮复习 过书

10初-12初:二轮精读知识点,分专题整理,刷题

12初-12末:刷真题,适当拓展


推荐资料

C++语言程序设计  郑莉 书+视频(学堂在线)

数据结构C++版  邓俊辉  书+视频(学堂在线)

刘宇波 算法和数据结构 视频

程序设计与算法(二)——北京大学郭炜(mooc)

ACM基础题库

算法设计与分析 ——北京大学 汪小林(mooc)知识点较难,适合后期进阶看


专业设计

专业设计的考察没有边际,非常灵活。但是核心基础是不变的,一方面需要对基础的技术知识有所了解(如交互技术,硬件技术,算法等)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科技新闻和时事,需要对现在主流的技术方案和解决思路有系统性的理解。

专业设计的准备7分靠积累,3分靠输出。积累是基础,打好基础才能过及格线,临场输出做好了才能答高分。

积累适合长线作战。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我在刚接触专业设计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后来经过学长的指点,便知道复习的大概方向了。

临场输出重在掌握答题技巧上,调理清晰,卷面工整,图文并茂都很重要。我就是因为字写的不好又乱吃了很多亏。这种大量文本输出,字写的好,画画也好的同学会有很大优势。


复习时间线

8月-9月:梦清设计训练

9月-12中:看科技新闻并整理技术知识,泡图书馆借自己感兴趣的技术方面的书

读论文

12中-12末:自出题并模拟答题,写3-4篇左右,找答题节奏。


推荐资料

公众号:智东西,量子位等

HCI 历年论文

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这里的建议是,学习计划是不具有可复制性的,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同,但是学习方法可以。考研是应试考核,命题规律,得分标准都是有迹可循的,智取为上。


老生常谈

生物钟的调节不必强求。比如我就是早起困难户,6点起床背单词这种方案我便做不来。每天9点起床,12点半睡,对我来说刚刚好。

找到自己舒适的规律的作息习惯,就好。

心态上,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励,爱人的理解这些都是最好的解压剂。学会自我释放和情绪管理,才能为更高效的学习做好心理建设。


感谢

感谢的人,感谢的话,太多了。

想借这个机会,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梦想,无条件支持;感谢奶奶含辛茹苦对我的保护和疼爱;感谢妹妹,老叔老婶对我的帮助和陪伴;感谢朋友们的鼓励和鞭策;感谢我的男朋友对我的包容和理解;也感谢梦清的学长和老师们的鼎力相助。


放手一搏吧

最后,想对决定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当你决定考交叉学科的时候,我相信,你的内心必有一颗不曾安分,不甘平庸的心。你可能并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可能在当前的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感受不到事业的意义;也可能你身有才气,怀着一颗改变世界的雄心。

那么,既然选择了,就不要畏惧,不要放弃。

因为,所谓的困难和障碍,都是为了阻拦那些,没那么想要的人,罢了。 

写在后面:

看到今年的录取成绩后,骁逸绝对是今年最亮的那一匹黑马,亮瞎所有人的眼睛。让我们所有人意外,万万没有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交互设计的编程方向录取的竟然是一名零基础开始学习编程的同学,要知道我们编程班里全是来自全国各个顶级牛校的大拿,基本都是当年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不甘青年”。骁逸从零开始,不惧强敌,华丽逆袭,让人惊叹她的勇气。

第二个没想到,一个明明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前途灿烂的注册会计师了,还要考美院,而这个决定是骁逸经过三年工作磨砺之后的认真选择,绝不是一时兴起,正如她所言,是兴趣驱动,是真的热爱。

第三个没想到,一个文科女孩可以零基础开始学习编程,5个月的学习,最终成绩可以碾压很多理工科的学霸,谁要再说编程计算机门槛高,她绝对是一个反例,她出色的学习能力绝对是一个典范,是不是可以想象,她若想考别的专业,其实一样也可以,这时候一个人的基础底层学习能力何其重要。关键不是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而是你学习的方法和路径是什么?我们回头一定会邀请她做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深度分享,如何零基础,快速掌握一门有技术难度的新学科?连所有艺术生人都觉得打死学不会的编程,她都可以信手拈来。有时候,恐惧来自于无知,当我们抛开专业的藩篱,抛开世人的偏见,重新审视每一个学科,其实并没有什么谁合适不合适的,学不学的会的问题,关键是,你真的是下决心要学么?真的敢去学么?我没有答案。 

这些看似偶然的成功后面有没有必然? 我们觉得有,无论是什么专业的考研和学习,掌握这个学科的核心逻辑是前提,要回到这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来,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具备这种能力,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哪怕是最难的科目, 最难考的专业。我们当学生这么多年,真的知道怎么学习么?学习本身需要学习么?考研就一定要花上2-5年,苦苦折磨自己么?我们以前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是对的么?我们人生之路以前的走法是对的么?骁逸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和思考,我们每一个人反思自己的过往,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是不是正确的姿势,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参与讨论。我们来一次灵魂的拷问,拷问拷问自己,拷问拷问过往。

骁逸自身兴趣特别广泛,自身的跨行业工作经历也为她培养了设计思维、产品思维、学科交叉推崇的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有了工作经验的铺垫,再结合理论实际学习,可以快速映射起来。再次恭喜她考上清华美院。希望她的经历,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激励。


每年的暑假集训课程,编程方向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大牛校,可谓是学霸最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专业,从数据结构到编程语言,从技术思维到产品思维,从代码编程到案例论文,随着课程的推进和老师要求的brain storm,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并互相讨论优劣,最开始迷茫的眼神也逐渐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这个暑假,我们独家邀请到刘骁逸学姐参与交互设计编程班的集训教学,和大家分享从零开始学习一门高难度新专业最终拿到第一的独家心法,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从会计师到设计师的美丽蜕变,如果你也曾不安分的逆流而行,也曾无所畏惧地与生活豪赌,如果你也曾经历低谷,但绝不认输,

那么,我们一起吧。

万万没想到:清华美院考研历史上最高分得主竟然是这样的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