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乌龙竟是我自己——皮恩托龙小传

2021-04-21 18:49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步入晚三叠世,副爬行动物已经迎来了最终的黄昏,二叠纪那千奇百怪的谱系成员已经全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前棱蜥超科一支独苗艰难的生存,而前棱蜥超科里的绝大多数谱系也已经悉数灭绝,只剩下了弱肋蜥亚科、一点点基干类群和欧文蜥科的坎德拉里蜥。

晚三叠世的副爬已经是风烛残年

  其中,作为基干的前棱蜥科,皮恩托龙在晚三叠世的副爬家族里显得尤为特殊,它甚至可能活到了三叠纪末大灭绝。它的存在,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伟大——在去考证这件事情之前,我对此深信不疑。

 

维基里对皮恩托龙的年代测定,但是这里的年代实际上是它的地层组布埃纳维斯塔组(Buena Vista Formation)

   作为一个严谨、客观、公正、以上三条全都不占的UP主,我当然选择去考证这件事情,年代的出处来自Fossilworks,而Fossilworks里也确实写了布埃纳维斯塔组有分到晚三叠世的分类,可问题是。。。后面明确写了“但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断代方法更加被学术界认可”。我。。。唉怎么说呢,我替皮恩托龙谢谢编辑词条的人。

  既然误会已经解决了,那就顺带讲一下皮恩托龙吧。

  皮恩托龙的学名是巨颚齿 皮恩托龙(Pintosaurus magnident),属名为了致敬科学家皮恩托,种名则是突出它巨大的上颌齿。它的正模标本FC—DPV 1181是一部分头骨,保存的不是很完好。

 皮恩托龙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颚骨—犁骨联合处的大牙齿和前颌—上颌连接处的浅沟。它既有基础前棱蜥科的特征,也有一些进阶前棱蜥科的特征,几乎所有包含它的演化树里它的位置都比较稳定:前棱蜥科的基干成员,而建属论文里那种作为前棱蜥科外群的分类反而十分罕见。

皮恩托龙正模的侧视图,它可能是杂食动物,以植物以及一些小动物为食
皮恩托龙正模的腹侧视图,可以看到前颌骨和上颌骨的浅沟
建属论文里其中一个演化树,这样的演化树并不常见

  皮恩托龙的出现证明前棱蜥科最初出现在冈瓦纳大陆,并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就已经开始在冈瓦纳大陆的南部分化了,并且抓住了二叠纪大灭绝之后短暂的空窗期进行了一波辐射扩散。

  回到布埃纳维斯塔组,这里的生物群组成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晚三叠世的样子,现在的布埃纳维斯塔组在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之间反复横跳,几家学者各执一词。作为典型的一个河流冲积环境,这里的生物组成是清一色的离片椎类,其它的物种很少,而蜥形纲成员只有皮恩托龙和一些主龙形下纲的未定属种。

  而这里的主龙形下纲化石虽然对区分这个地层到底是在晚二叠世还是在早三叠世帮助甚微,但是用来否定它属于晚三叠世已经足够了。

主龙形下纲未定属种的后脑勺,编号FC—DPV 2641

  由于相关材料确实太少,所以无法进行细致的比对,但是科学家将它与古鳄比较发现:它与古鳄属有着一些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他们2641归位了cf. 古鳄科。

2641(A、B)、原龙(C)和古鳄(D、E)的解剖学比较

  这里最让人感到奇怪的还是那几块盘龙目的椎骨,这里有人肯定会问了:“哎呀up主不就是盘龙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的地球遍地不都是盘龙吗?”唉,这个盘龙可是货真价实的盘龙目,也就是基础的合弓纲。这非常奇怪,要知道,貘头兽组合带结束以后盘龙目就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结果现在又突然地出现在布埃纳维斯塔组。

当地盘龙目的背椎
这里盘龙目椎骨个体的测量数据

  由于论文的时间太早,放到现在来看有许多错误,所以up不打算深入的讲解这些化石。简单来说,撇开归类错误的因素,这里还有两种比较小的可能性:一是布埃纳维斯塔组真的是盘龙目最后的休养所,二是布埃纳维斯塔组跨的年代十分大,大到足够让年代差异变得不是那么令人匪夷所思。

  布埃纳维斯塔组的年代断代至今存疑,而曾经生存于此的皮恩托龙也不可避免的会陷入生存年代的争论里,但不管怎么说,希望它不会被再次不明不白的丢到其它的地方。

乌龙竟是我自己——皮恩托龙小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