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腰痛?看看你属于哪种情况?

虽然80% 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都会出现一次腰(背)痛,但深蹲后出现腰痛对健身男女来说无疑是增肌减脂期间最大的威胁。

不良的深蹲运动模式是导致腰痛最主要的原因,这其中包含三方面变量:
髋关节灵活度
核心稳定性
深蹲的技术
一、髋关节灵活度
正常的髋关节可以主动屈曲120度或者更高(膝关节屈曲状态下),主动伸展可以达到20度(膝关节伸直状态下)。

当骨盆没有在中立位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将受到限制,在下蹲时腰椎就会代偿部分活动范围,椎间盘将受到更大的压力。

所以如果你存在骨盆前倾(上图右),那你可能会因为腰椎过度伸展产生疼痛。相反,如果你存在骨盆后倾(上图左),那你可能会因为腰椎过度屈曲产生疼痛。比如腰椎过度屈曲会压缩椎间盘的前部,导致髓核被挤压到后纤维环壁上,见下图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髋关节灵活度不足,无论起始姿势/骨盆倾斜度如何,在深蹲底部腰椎都会屈曲,骨盆会向后倾斜,这就是所谓的“屁股眨眼”。下图左为保持腰椎自然前凸弯曲的理想蹲姿 ,而右为“屁股眨眼”时的样子。

当然,除了屈曲和伸展,髋关节内旋、外旋、内收、外展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活动范围,甚至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都会影响到深蹲时腰椎的稳定。
二、核心稳定性
稳定脊柱是核心的主要功能,当核心肌肉无力(稳定性不足)就会导致脊柱(腰椎)不稳定,从而产生腰痛。
核心稳定的肌肉主要包含:
膈肌
腹横肌
多裂肌
腰大肌
腰方肌
盆底肌
...

与轻重量或自重深蹲相比,大重量深蹲需要更高程度的核心激活,且负重越大,核心越需要稳定。

所以,优先发展核心力量,然后再将最大力量作为抗阻的重点。
三、深蹲的技术
深蹲没有唯一的正确技术,因为这取决于你的训练目标,你的身体构造,以及你选择的训练器械。

例如,力量举和奥运会举重就完全不同,前者通常以更宽的站距站立,而后者则是标准站距;有些人天生髋臼小,那么ta就不能蹲的很低,过低的深蹲只会加重腰痛的概率;还有哑铃和杠铃、壶铃在深蹲时的动作也有不同。
不过还是有通用法则可以遵循,不仅是针对深蹲,包含其他人体基本的动作模式(上肢推、上肢拉、核心抗扭转、深蹲、硬拉和走路步态)
1保持脊柱中立,维持胸腔骨盆三维复合体中立位。即颈部和腰部区域轻微前凸、胸部轻微后曲;胸骨与耻骨联合在一条垂直线上,肋骨前部比后部稍微偏低一点;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处垂直对齐;深蹲时向前看,避免向上看,这会破坏颈椎(颈部)的中立位置
维持正常的呼吸。建议下蹲时吸气,蹲起时呼气,当然如果是极大负荷的情况下,你可以使用瓦氏呼吸。
不论是宽距还是窄距站姿,下蹲时都需要保持下肢力线对齐,即髋膝踝在一条直线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