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无声,情深言浅
父爱无声,情深言浅

今天是父亲节,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但还是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近的。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言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中国也有父亲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倡议者是孔子。古人喜欢将父亲的生日作为“父亲节”。在这一天,儿女们得向父亲行祝寿礼,给父亲鞠躬行礼,再说些吉祥的祝福语让父亲开心开心。在这一天,儿女们还得亲手为父亲制作生日汤饼,又名“水引”,就和我们现在的寿面差不多,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
此外,儿女们的生日居然也可作为父亲节,这叫不忘本。在古代儿女们的生日,主角始终是父亲,毕竟血脉之恩大于一切。上周初,我就度过了我四十岁的生日,作为一个平凡的离异单身女人,自己从未奢望在生日的时候能有一个热火朝天的庆贺。毕竟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这些。在外地城市实习的女儿倒是发来了一段微信,娇憨的喊着:妈妈,生日快乐,红包送上。点开5.20元的红包,犹如打开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刚刚放下手机,电话就又响了起来。拿起一看,是父亲的电话,犹豫着接通,心里还想着会不会是父母出什么事了。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话放在我和父亲身上却一点也不符合。父亲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对女儿不像被人的父亲那般会主动表达爱,他的爱是更加的深沉内敛,所以我长大后也鲜少和父亲特别亲昵。我总是听母亲在耳边说过多次,说父亲又在与某某同事炫耀女儿的硕士学历,又在与某某人夸谈女儿的工作。即便女儿的进步,成长,在父亲眼里是他的骄傲,但父亲他从不告诉我。
接通电话后,另一端的父亲沉默了一瞬。我轻轻叫了一声“爸”,那边“嗯”了一声。我再问“妈妈在吗”,父亲回了句“在”。仿佛正在通话中的父亲与女儿是熟悉的陌生人。父亲咳嗽了俩下,然后说道:丫头,今天生日吧。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跟你妈说吧。然后电话那端就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和母亲叙谈了一会后挂断了电话,手机微信里父亲转了一个1000元过来,我掐着手机发呆了许久。

我已经不记得小时候父亲是如何陪我一起玩的样子,只是觉得以父亲不苟言笑的表情以及刻板的说话模式,小时候的我很恐惧,甚至不愿意与父亲亲近。直到有了我的女儿五斤之后,父亲简直是判若两人。面对外孙女五斤,父亲的笑容好像是本身就应该长在脸上一般,从未轻易褪去。他可以推掉所有的饭局和应酬,就为了陪五斤过家家;他会扛着五斤爬上爬下十几层楼,只为五斤揪着父亲的头发喊骑马;爷孙俩可以随心所欲的一起玩游戏、看动画片,在床上闹成一团。这还是我的父亲吗?这些细心的陪伴、外露的情感、不加掩饰的爱让我深为羡慕和嫉妒,是什么力量让父亲的表现如此不同?难道真的是隔代亲?
我的婚姻是不幸的。有人说女孩子找对象一般多少会有点像父亲!就如我的前任,一如父亲的固执和守旧。但终归是因为始终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而选择了放手。父亲对于女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父亲是女儿人生成长过程中,第一个接触到的异性,除了基因遗传外,父亲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待人处事,都是直接影响女儿对异性的懵懂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儿的择偶心理,可以说是间接地影响了女儿一生对男人的了解、信任与接纳,哪怕及至今日,依然如此。

倚在窗边,提起刚刚泡好的一小杯桔梗百合代用茶,轻啜上一口,清香的中草药味道沁人心脾,我也得给父母多寄去一些,平衡阴阳嘛。借着床头灯发出的微光,看着微信里父亲转过来的1000元红包,我轻轻的点了下接收。然后在对话框里发出了一句话:谢谢爸爸。也祝您快乐。
父爱无声,情深言浅。
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青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