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镇江宝盖山空袭事件旁考
1949年8月,镇江宝盖山隧道东口处发生了一次空袭事件。一列西行的军列在附近遭国民党空军空袭,造成29人阵亡。
现仅就个人所掌握的材料而言,对这一事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叙述。
一、遇袭部队的历史流源
遭袭部队番号,据地方志记录为“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十一团”,其前身是红三军团山炮连。
在长期的战争中,其不断经历编制变化和隶属关系调整,至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大量缴获国民党军的火炮、车辆,最终构成三野特种兵纵队的一支榴炮团。1949 年 6 月,正式命名为炮兵第 11 团。在这段时期内,炮 11 团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1949 年11 月,34军102师师部在南京汤山,改编为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炮兵3师师部(榴弹炮师),并调入炮兵第11团、第12团、第13团归其指挥。
在镇江遇袭时,炮11团正前往南京集结,准备接受整编(此时装备美制M101榴弹炮36门,摩托化炮团)。

1950年5月,炮11团在炮3师编成内参加了舟山群岛战役。同年炮兵3 师由浙东入闽,先驻厦门同安,后移驻晋江。
1951年7月,炮11团转隶炮7师(1950年7月于南京组建),换装苏式装备后,开赴朝鲜作战。先后参与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行动,后回国驻东北地区。
1985年裁军中,炮7师缩编为旅级单位,2017年再次裁撤合并,其最后的归宿在北部战区。
曾有镇江本地爱好者撰文为寻找该部队脉络,去了南京汤山,那是肯定找不到线索的,毕竟该部50年代初就离开江苏。
二、国民党军方面
1949年8月间,上海已经失守。轰炸华东江浙地区的国民党空军飞机,此时几乎都来自于浙江舟山的定海机场。
国军空军在舟山设立了前线指挥所,司令官为赖逊岩。下辖第1、第3、第4大队,其中远程打击兵力主要为B-25轰炸机8架、FB-MK.26“蚊式”战斗攻击机12架,镇江空袭十之八九就是由这些飞机完成的。


当时国民党空军仍然占据了绝对制空权,其打击纵深是相当大的。华东地区的港口、交通设施、重要工业设施、大型船泊、投降滞留大陆的海军水面舰艇,都是打击的主要目标。
其中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海军第三机动艇队41艘炮艇,400余人在镇江投诚,更是会导致国军对镇江一带的高度关注。

本地媒体曾有人撰文说““某外事人员介绍,当时是由镇江籍飞行员执行,比较熟悉地形环境”的说法,完全可以视为“地摊文学”。
于此同时,美蒋方面当时在镇江仍有地面情报系统支持。
美方解密文件中就有一份1949年8月12日的情报,报告镇江当地的部队调动情况。


因为事前潜伏在镇江的,国防部二厅张民戎下属情报组,在南京一撤守后就失去联系,原地失踪。所以这份情报很可能是美方自己的情报系统提供的。
国民党空军的这次空袭,可能是在美方情报支持下进行。毕竟飞机滞空时间有限,在战区上空一般不会盲目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