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五)

2021-03-06 23:20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1


既然我们所追寻的是第一原因和最高的原因,那么很显然它们就一定会依自身的本性属于某种本性。


如果那些寻求存在元素的人正在寻求这些相同的本原,那么这些元素必然不是偶然存在,而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因此,我们也必须深入了解事物本身存在的首要原因。


一种事物可以有多种意义的“存在”,但都只是关于一个核心,一类既定的事物,而不是单纯模棱两可的说法。


比如,有关健康的一切都以健康为核心,一种意义是保持健康;一种意义是变得健康;一种意义是健康的症状;一种意义是获得健康。


有关医学的一切都与医学有关,一方面因为具有医学知识称为医学;一方面因为天然适用;一方面是因为具有医学功能。


我们还会发现相似的说法。


所以,“存在”也有很多意义,但永远以本原为核心:

有些事物被认为是“存在”,因为它们是实体;

一些则因为它们具有实体的属性;

另一些则因为它们是变为实体的过程,

或是实体的破坏、缺失、性质、创生、制造,

或是有关实体的事物及其本身的否定。


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把“非存在”也叫作“非存在的存在”。


那么,如果有一门学科能够解决所有关于健康的事情,其他事物也会有相对应的学科。因为不仅事物的概念相同才属于同一学科,事物的性质相同,也是如此。甚至这些事物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共同的概念,那么显然研究存在的事物也是一门学科的内容。


但是无论何时何地,这门学科主要解决的都是那些最基本、赖以存在以及由此得名的事物。这就是实体,就是哲学家必须探究的本原和原因。



2


每一级事物都源自于一种感觉,然后建立一门学术来研究,比如说语法,它就是来研究所有语言的。


因此,研究所有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种类,大体上属于一门科学的范围。而研究某些种类,则属于科学的某些特殊部分的范围。


如果“存在”和“一”是意义相同的事物,那即使不使用同样的公式来说明,它们在实际中也是相同而且合在一起的事物(即使我们对它们进行那样的假定,也不会有什么差别,事实上它还会增强我们的说明力度)。


因为,“一个人”和“人”是同一事物,“存在的人”“人”以及“一个人和一个存在的人”重复的词也是一样,并没有表达什么不同的意思(显然两者在生成或毁灭上都是一致的)。同样地,“一个存在的人”和“存在的人”意思相同。


很显然,在这些例子中所增加的东西都表示同一个事物,并且“一”与“存在”是不可分离的。


所以说,每个事物的本体如果不是偶然成为“一”,就可以相似地认为“是”来源于本性。所有的存在都是这样,一定存在着与“一”的种类数目相同的存在。


研究这些内容的,在科属上都属于同一门学术,举例来说,研究“相同”、“相似”的内容,还有其他类似的,都是这样。还有几乎所有的“对成”的来源,也可以是这些意义。



3


哲学按照实体的种类进行分类,所以必然有第一哲学和之后的哲学。


因为存在分为属,为此各门学科也将对应这些属。那么哲学家这个词就像数学家一样,因为数学也分为许多部分,有主要的,有次要的,还有在数学范围里循序递进而产生的其他级别。


现在,因为每一门学术都是应该去研究“对立”,而“众多”和“元一”是相反的,所以研究元一的“否定”和“缺失”,也应该是属于同一门学术,我们就把它们放到一起来研究(因为我们或者单纯地说事物不存在,或者说它在某些例子中不存在。在后一种情况中,差异是在否定的意义之上存在的。因为否定就意味着事物的缺乏,在残缺中也存在着某种居于深处的本性,残缺就是来表述这种本性的。)。


由此,概念的对立面,即差异、不同、不等以及所有都是由“多”和“一”衍生出来,一定属于上述研究范畴。对立面只是其中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差异,而差异是一种不同。


因此,一种事物说成“一”,有多种意义。这些定义也具有不同含义,但这属于包罗万象的学科;因为各种定义属于不同的学科,并不是它们具有不同的意义,而是它们的意思和定义没有一个核心。


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涉及讨论哪一个是主要的,比如所有称为“一”的事物都涉及最初的“一”,那么这种事物也是如此。


所以在区分各自的意义后,必须通过在每种情况下的表述来解释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因为有的事物具有此特征,因而得名;有的得名因其制造;有的以其他方式得名。



4


显而易见,它属于一门解释概念和实体的科学(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论题篇》提到过该问题),哲学家的责任就是研究所有问题。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论题篇


§1 本篇意在寻求一种探究方法,借此方法,面对任何话题,我们都能够从有名望的(reputable)意见进行推理,而且我们自己在提出论证时,也能避免说出矛盾之辞。)


如果哲学家做不到这一点的话,谁去研究“苏格拉底”和“坐着的苏格拉底”是否是同一事物;研究一件事情是否有对立面;对立面是什么,或者它有多少种意义呢?


所有问题都类似。这些都是“一和存在”的本质属性,并非数、线或火,显然这是研究事物本身及其属性的学科。


那些研究这些性质的人之所以会犯错误,并不是因为远离了哲学的范畴,,就是忘记了本体是要早于这些事物本身的。


数成为数,是因为某些特殊属性,比如“奇和偶”、“可以计量”、“相等”、“超过和缺损”,这些要不就是直接来源于数,要不就是和数有相互关系。


类似的,立体的、静止的、运动的、没有重量的和有重量的事物都存在着其他特殊的性质。


所以,存在本身也有着某些特殊的性质,并且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哲学家要去研究真理。


辩证者和智者都是哲学家的幌子。因为智者只拥有表象之中的智慧,而辩证者则是辩证地讨论事物的共性,但显然他们运用的辩证法包含了这些问题,因为它们都是哲学固有的。


对于诡辩论和辩证法来说,研究的问题与哲学相同,但前者侧重探寻生活目标;后者侧重研究事物的本质。


哲学是追求真理的,辩证法用于批判,而诡辩术虽然和哲学很像,但毕竟不是一样。



5


在相反者的两列列表中,另外一列就是残缺。所有矛盾都可以归结为“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例如,静止属于“一”,运动属于“多”。


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认为存在和实体是由矛盾构成的,至少都把矛盾命名为本原——有些人称奇和偶;有些人称冷和热;有些人称有限和无限;有些人称爱和冲突。


显然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归为一和众多(我们认为这种归纳是理所当然的),其他思想家们所宣称的本原都落入这些东西之下,这些东西被当作种。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属于同一门科学。


对于所有要么是相反者,要么是由相反者所构成的事物来说,一和众多都是它们的起点。



6


这些都属于同一门科学,无论它们是否具有单一的含义。不过,很可能真相却是,它们并不具有单一的含义。


可是就算“一”有多种含义,这些多种含义也肯定与一个基本含义有关联(所有的对成的含义也与此相似)。


“存在”或“一”不是普遍事物,但在每种情况下都是相同的,或者特殊情况下才不可分(实际它可能并非如此;“一”在一些情况下代表共同特征,另一些情况下代表连续性)。


因此,研究矛盾、完整、“一”,“存在”、同和异不属于几何学家的工作,他们只是从该点出发推论概念及原因。


很明显,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及其属性是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不仅要研究实体及其属性,还包括上述问题以及解释“先”和“后”、“种”和“属”、“整体”和“部分”,和其他这类相似的概念。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