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资料 | 高中语文一周早读资料阅享版 P9


周一:人物速写——梵高













周二:高分标题
高考作文十大主题100个8字高分标题











周三:诗歌鉴赏
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白居易《观刈麦》

城南感怀呈永叔
苏舜钦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霭ǎi霭,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fú茈。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
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zhì咋zé其骨,乌鸢啄其皮。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
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
我今饥伶俜pīng,悯此复自思:
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愁愤徒满腹,嵘吰hóng不能齐。
注释
[1]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2]“春阳”二句:春日阳光和煦,原野一派生机,四面云霭漠漠,与天相连。春阳:一说,春天的阳和之气。春阴:春天的云霭,与“春阳”相对。
[3]霭霭:雾气笼罩的样子。
[4]依依:柔和的样子。
[5]览物:观览大自然景物。适:适意,快意。
[6]感怀翻然移:触及愁怀,情绪就即将转变了。
[7]骇:惊心。
[8]良:更,很。
[9]宿麦:年前种的麦。
[10]斫掘:挖掘。凫茈(fúcí):荸荠。
[11]卷耳:一种葡科植物。其嫩叶可食。资:依靠。
[12]昔云:过去说。驱风:头眩或四肢麻木。
[13]理:理应,按理。
[14]毒厉:毒害。 [15]疮痍(yí):疮伤。
[16]彘(zhì):猪。咋(zé):吃,咬。
[17]乌鸢(yuān):乌鸦。
[18]天岂意如此:天意难道是这样的吗?
[19]泱荡莫可知:指天意高深莫测。泱荡:深远广大的样子。
[20]高位:身居高位者。厌:通“餍”,满足。粱肉:美味佳肴。
[21]坐论搀云霓:安坐空谈救民。搀:刺。搀云霓:牵引云彩,喻指不切实际的空谈,直刺九霄云外的高论。
[22]富:使……富裕。术:办法。
[23]熙熙:安闲和乐的样子。
[24]伶俜(língpīng):孤单的样子。 [25]自济:自救。
[26]将复奈尔为:又怎么能解救你们(老百姓)呢?
[27]嵘 (rónghóng):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愁愤难平。齐:平。
【鉴赏】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记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痛心疾首地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一方面饥荒病疠使“死者道路积”,另一方面官府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仍无情搜括粮食,驱使丁壮劳力上战场,致使“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之句,表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写出民间由于饥荒而出现的惨状:“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照,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同苏舜钦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陷,所以既感到自己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这两种情绪纠合在一起,使彼此都强化了。《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一节说:“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权位,便能够拯救百姓;无奈自顾不暇,所以格外愤懑。这是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著名作品。诗分三部分,前四句写景,春日万物萌生,云霭漠漠,春风轻柔飘荡,景象清疏淡远,令人心旷神怡。“览物虽暂适”至“泱荡莫可知”为第二部分,写农民向诗人哀诉其生活苦难。“览物”两句承上启下,“暂适”、“翻然移”见出诗人情感变化的迅疾。农民的诉说层层递进,愈进愈惨,愈进愈悲。灾害接踵、庄稼无收、野菜充饥、疾病侵袭、死伤七八,貌似平静的叙述,将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凄惨悲苦叙写得令人触目惊心,“十有七八死”四句更是让人惨不忍睹。“胡为残良民”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诗人的情感反映。“胡为残良民”四句连用两个反问,强烈的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对统治者无视百姓死活的愤怒。“高位厌粱肉”四句是对统治者的正面指斥和抨击,指出统治者是百姓苦难的罪魁祸首,诗句揭露有力,正气贯注,极富战斗力。“我今”六句写诗人的愁苦,流露出对百姓悲惨遭遇的无限关切和同情。此诗写景、叙事、抒情结合,语言朴质,感情真挚深厚,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遗,遗失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尽日:整天,终日。
【创作背景】《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鉴赏】白居易是一个叙事高手,往往通过不同场景的镜头组合与转化,就能清晰地勾绘出鲜活的画面。诗一开篇就交代了行文背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是麦收的季节,是农忙的时刻,一场南风吹来,小麦在地里便黄灿灿的一片,于是农民忙碌的身影就晃动在田间。这是一个夏收场景总的交代,极富画面感。接下来的八句镜头推开,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的画卷——收麦图。“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村所有的人口都调动了,媳妇和婆婆扛着盛着饭食的竹器、小孩拿着水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她们是去给地里干活的男人们送吃送喝。而男人们在干什么?原来他们正冒着酷暑,争分夺秒地在抢收。即便脚下的泥土已经被晒到烫脚,背上被太阳火辣辣地烤晒,累到筋疲力尽还不知道炎热,就是为了珍惜夏天的昼长而赶紧去收割麦子。这幅生动的劳作图里蕴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劳苦的深深怜悯与同情。如若这八句构成的收麦图是近景,那么接下来作者则用八句构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特写镜头——贫穷的拾麦者。“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忙碌的收麦图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一个贫穷的妇女,怀里抱着孩子,左手提着破破烂烂的筐子,右手去捡拾遗漏在地上的麦穗。那么为什么她要去拾麦穗?因为家里的田地已经抵了重税,没了粮食和食物,只能拾些麦穗来填饱肚子。如果收麦图表现的是苦,那么拾麦图无疑是在表现悲。收麦虽然辛苦,调动了所有的家人甚至是小孩,但毕竟还有粮食可以糊口;而这些可怜的拾麦客——贫穷的妇女和儿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究其原因,全是因为国家赋税过重。因为看到了这两幕场景,作者在思考的同时用最后六句对自己进行了反省。而且这种反省的真诚与深刻,是普通的士大夫之流很难具有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到这里,白居易有一股内疚之情,他内疚自己不干农活,却安享着三百石的俸禄,年底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这在作者看来,非常惭愧。而在读者看来,这种惭愧显得真诚而不矫情,因为白居易能够冒着酷暑到田间了解民间疾苦,而这样的官吏很少见。该诗真是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更难能可贵地降低身份进行自我反思,这些正是白居易超越其他士大夫诗作的地方。

周四:成语专训
成语填空强化训练








周五:小说学案
人物形象+人物作用












周六:文言考点
高考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周日:考场佳作
《不为与有为》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及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材料选取了儒家经典中的两则名言,这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的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对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我们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生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应该学会选择和适度放弃,方能专心致志的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立意】可以先从“为”的选择上谈起,论述清楚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能为,再论述我们要去“作为”,去探求,去身体力行,唯有如此,方能有所“成”,有所“得”。论述过程要站在我们青少年的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思考“为”的前提和“为”的过程及意义。简单的思路如下图:
①“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为”的过程和意义。探求、力行才能有所得,有所成,实现“有为”。
②“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前提,有选择的“为”,有的事情不能“为”,要选择能“为”的事情。
1、“有为”非“泛为”
2、君子有为,为之有道
3、不为非不作为
《有所不为勇舍弃,探求力行争有为》
回眸历史,哲人慧思,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荀子曰:“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星燧贸迁,丹心不改,习主席也呼吁我们争做“有为”青年。那么,“有为”是什么呢?有为的前提是勇于舍弃,有所不为;有为还意味着努力探求,身体力行。总而言之,材料里面的“有为”有三层内涵:舍之、求之和行之。新时代,新青年,有所不为勇舍弃,探求力行争有为。
一曰:舍之。舍弃生命不可为之“重负”,轻装上阵,奔赴有为。
“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佛家智慧精深奥妙。酌古,不食嗟来之食,成为有尊严的乞讨者;不求功名利绿,志士仁人百世流芳;不行谄媚之状,高士隐者东篱留香……斟今,弃医从文的鲁迅重塑国魂,放弃200米跑道的博尔特成为百米王者……“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正是他们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做“有为”青年,则必舍弃急功近利、骄傲自满之心,则必不为自私卑劣、懒惰放纵之事,如此,才能成为追求知识、谦虚进取、自律自强的有为青年!
二曰:求之。探求世间的理想和真理,永不停息,有所作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为”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探求不止的过程。百年风云,中国社会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先驱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求;中国的航天、网络、核电等科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有为”之路,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焚膏继晷、探索不止……“求之而后得”,他们的探求赢得了煌煌盛世,满目繁华。我辈少年,无论是遨游题海,还是攀登书山,都需要秉承前辈探索不止的精神,才能扬帆沧海,一览群山,奋发有为。
三曰:行之。身体力行方能大有作为,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千百次的行动方能成就伟业。行之,李时珍28年的游历采摘,终著《本才纲目》;行之,爱迪生几万次的实验发明,终成发明大王;行之,塞罕坝人55年的代代接力,终成绿洲仙境;行之,航天人20多年的废寝忘食,终让飞天梦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他们一日日的“跬步”,走向了星辰大海。吾辈少年郎,行胜于言,用行动博取“有为”的未来!
大道壮阔,长风浩荡。卸去生命的“重负”,奔赴“有为”的本质;高擎探求的火炬,燃出“有为”的灿烂;迈开行动的双脚,走向“有为”的道路……少年似山挺脊梁,有所不为勇舍弃,万里躞蹀阻且长,探求力行争有为!
《谱一曲“有为”不辍,踏一路“不为”芬芳》
百年变局,东方潮涌,少年意气,扬帆破浪,奋发有为。那么,怎么“有为”?《孟子》曰:“人有不可为,而后可以有为。”为何要“有为”?《荀子》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圣人之言,顿悟我心。所以说,挺立于潮头的我们,应担起民族复兴之责任,去努力求之,为之,并有所不为。盛世繁华地,青春少年郎,谱一曲“有为”不辍 踏一路“不为”芬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为,必先求之。
翻遍尘封数年的名人名传,你不难发现,数风流人物,无不是去躬身求取真理的人。你听,深夜微弱的灯光下,传来一阵阵笔尖与纸面相互碰撞与摩擦的声音,那是华罗赓探求数学奥秘的声音;你看,大雪纷飞,堆起三尺,确有程门立雪之身影,只为求教;你读,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会感受到司马迁记录和求索历史的血汗……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筑人生大厦者,哪一个不是去附身求之?而今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求,去求国之强盛,去求己之有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欲有为,更需身体力行,行之,为之。
追求真理之途中,虽千万人,吾往矣。君不见战机设计师顾颂芬为解决问题,排除争议,亲自上战机而为之;君不见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子,即使路远马亡,也要为实现自己的学说亲自为之,游历各国;君不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即使功成名就,也不纸上谈兵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奔走在稻田里亲自为之。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就是身体力行。我们也应该在生活学习中亲自为之,感受躬行的快乐和收获。
“有失才有得,取舍看人生。”欲有为,必先不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则不取,这是君子的不为。不必说莫言“不为”,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他,波澜不惊,面对媒体的争相采访,他还在榆树下安静的写作,这是他的“不为”;不必说庄子的“不为”,面对楚国“愿以境内累矣”的相位,庄子“持竿不顾”,这是他的不为;更不必说,钱学森、黄大年、南仁东……他们面对外国的舒适环境、丰厚报酬,不为、不屑、不受,毅然回国……外界纷扰,我们亦如他们,永葆初心,不悔不为!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今我少年郎,烨烨如扶桑。位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我们,有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应在“不可为”中寻得“有为”的芬芳,在探求和力行路途中走向“有为”和“大为”!岁月如歌,弦歌不辍,谱一曲“有为”不辍,踏一路“不为 ”芬芳!壮哉!美哉!我“有为”青年!
《有为有不为,阔步天地行》
千年的诸子说不尽“为”与“不为”,荀子“为之而后成”,孟子“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穿行世间,“为”与“不为”的智慧助力我们前行。生于新时代,长在天地间,我们应适时作为,适时不为。
求之后得,为之后成。积极“有为”是进步之源。
有为方得硕果累累。种瓜得瓜,不来作为,何来成就。君且看,“当代愚公”毛相林积极作为,带领群众克服大山阻碍,开辟致富大道;君且看,“先飞的鸟”江梦南克服身体障碍,势要为大事,在新时代里开出无声之花;君且看,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身体力行成为国家栋梁。他们用有为换来了自身、民族、人类的进步。身为青年,"作为”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底色,在历史上留下我们的辉光。
善思明辨,弃恶扬善,适时“不为”是正直之基。
有害应不为。不为有害道德之事,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面对不正的名誉,林语堂将心放在“有不为斋”中,坚决不受蒋介石所授予的考试院副院长之职;面对腐朽的利益,陶渊明不为“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之事,活出黑暗社会里的刚正不阿;面对苟且的活着,陈延年高呼“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历尽酷刑不向敌人泄露重要信息。他们面对恶,采取不为,为世间留了一份清白。正确的立场是为的前提,错误的作为会将人拉向深渊,适时不为,让每一个行动在浊流中也能驶向光明。
心中有光,素厦以往。赓续"有为”应朝向大为。
为往圣继绝学,为方世开太平。我们的为,不仅局限于自身,更要延展至社会乃至人类。你看,叶嘉莹“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终成“风雅的先生”,助力中华文化蓬勃发展;你听,焊声铿锵,李万君用一双妙手作为,为火箭筑心,为民族筑梦;你嗅,稻花飘香,袁隆平先生称得起“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为”,让中国端稳了饭碗,惠及全球温饱。再感,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风华正茂,一路上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更好的未来。他,她、他们"为”便为天下,"为”便惠苍生。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看书页,请你着笔。敢为天下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为!
冰心有言:“有为有不为。”有为与不为是人生的大课题,让我们适时有为,适时不为,捕一缕黎明的白,绘一幅未来可期的时代画卷。
【考场作文精彩段落1】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中这句充满智慧的话,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普遍适用。我看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放弃自己的专业,奔赴国家的大业,终成时代“民族魂”;我感受到航天工作者的热忱,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圆,聚四方之力,汇八方之气,用无悔书写国之重器;我听见抗疫工作者的宣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内心让他们放弃岁月静好,转身背上青囊,剑指四方。人生有失才有得,不做出生命中重大的选择,哪里会有令人艳羡的辉煌。
【考场作文精彩段落2】习总书记曾言:“辉煌是用实干奋斗出来的。”空有抱负而不付诸行动只会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君且看,面对村民质疑,焦裕禄身先士卒,用身体力行说服了人民群众,“生于沙丘,死于沙丘”,被千万人民铭记于心。君且看,面对有美国帮助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用实际行动获得人民的信赖,最终一只小小的红船照亮了希望的纪元。君且看,纸上赵括谈兵,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盲目有为,最终亡了军队,亡了国。正是古之贤者所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既已有了目标,就应有为,实干筑梦,身体力行。行动起来,前方就是星辰大海。
【考场作文精彩段落3】老子有言,“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那么圣人是如何“可为”呢?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时,敢于“我以我血荐轩辕”,自我牺牲是可为;政权腐败,民不聊生时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为民请命是可为;科技落后时坚信“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为国奉献是可为……这些人坚定地将个人“可为”与国家民族“可为”联系在一起。
【早读资料 | 高中语文一周早读资料 P9】 https://b23.tv/HB60I82
祝大家
新年快乐!
兔飞猛进!
兔然暴富!
大展宏兔!
前兔无量!
兔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