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解说词文本06 花样·似水流年
第六集 花样·似水流年
海水的味道都是相似的,孕育的风味却各有各的不同。
人类更愿意对造物的原创进行再度创造,从不懈地辗转探索,到时间的造化之作。奇思妙想的形变,用心良苦的组合,带来花样餐饭,送别似水流年。
/福建福州 苔菉/
黄岐半岛,五月已是盛夏。鳗鱼,去头剔骨,这是夫妻小店每天清早的必修课。暖暖6岁,出生后一直跟随外公外婆生活。
/炸糟鳗/
鳗鱼切片,裹上红酒糟调味,油炸后口感酥脆,迷人的糟香深处,鱼肉细嫩温软。
/鳗鱼丸/
在中国东南沿海,海鳗吃法多样。剔下光洁莹润的鱼肉,细细地斩剁成蓉,加淀粉使其获得黏性,小肉球踊跃而出。入口爆浆,鳗鱼丸引来食客争相尝鲜。
鱼丸只是变形的初级形态,另一种方法让鱼肉绽放别样的精彩。鳗鱼肉加番薯粉,反复揉捏上劲,用圆柱形的面杖滚动擀轧。鱼肉胶质丰富,制成的面皮厚度不足一毫米,薄如轻纱。
暖暖的父母常年在海外工作,计划把暖暖接到身边,这也许是祖孙三人相守的最后一个夏天。母亲节,暖暖邀请小朋友回家,老两口早早准备。
红虾剥壳,加马蹄、肉丁和葱花,少量生抽调味后做馅。鳗鱼制成的饺皮,是一副好看的皮囊。盈盈一握,将海洋与大地的滋味收纳。给孩子烹制食物,总舍得花大把的时间。
鱼饺熟透,一枚枚浑圆小巧、玲珑可爱。外皮光洁柔韧,兜住满满的嫩肉和汤汁。鳗鱼不见踪影,只留下微妙的鲜香。
美好的味道,加上孩子的欢笑,给小店塞满幸福时光。许多年后,暖暖或许还会记得,外婆的陪伴和海边的晚餐。
周末,外公外婆关上小店,把整个下午留给暖暖。童年总是过得很慢,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一样的时间,却总让人觉得日夜太长,岁月太短。
/吉林延边 龙井/
海味的花样之路,有的从形态上改头换面,有的在骨子里暗做文章。
硕士毕业后,母立平曾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父母年岁渐高,她决定辞职回家,一切从零学起。
黄线狭鳕,一种小型鳕鱼,俗称明太鱼。三月春分,地处中温带的延边却依然没有走出冰冻期。
冬春之交,空气干燥冷冽。恰到好处的温差区间,适宜的山谷小气候,使当地的干制手法自成一家。
连续数月,物理升华和冻结,循环往复。鱼肉的蛋白质重组,形成网状结构,风味物质高度凝缩。天然不凡的地理条件,使延边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明太鱼晾晒场。
/鱼皮包饭/ /鱼头豆腐汤/ /煎明太鱼子/
不靠海的沿边,有最懂吃明太鱼的人群。干鱼皮泡发,包裹糯米蒸熟,赋予谷物大海的风味。鱼头加嫩豆腐炖煮,动植物蛋白彼此浸透。新鲜鱼子饱满充盈,文火油煎,绵密中焦香可人。
临近清明,全年晾晒即将结束。最后的环节,父亲不愿让女儿上阵。
时间与大自然联手,造就了独特的地域食材。这种明太鱼干,本地人叫它宣板,干燥后质地坚实。
/明太鱼干/
木槌击打之下,化作酥松绵软的肉丝,香气拂面而来。吸足蘸料后劲爆火辣,最适合拿来下酒解馋。
/红烧明太鱼/
晾晒周期不同,风味也各有千秋。水分尚存的明太鱼切段下锅,彻底脱水的鱼干给汤汁增味。经过霜雪洗练的味道在高温下重新苏醒。暄糯的口感之外,鲜味浓郁。
/辣蒸明太鱼干/
丰收后的聚餐,自然少不了明太鱼。豆芽做底,涂一层辣椒酱,蒸熟上桌。女儿的作品,总会赢得毫无保留的夸赞。
人们难以收藏一丝清风或一片雪花,却愿意付出努力和耐心,把它们的味道留下。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多元文化汇聚,古老与现代交织,千年鲤城,无穷韵味。
/福建 泉州/
/薯圆/
酷暑笼罩着古城老巷,每一股清甜凉意都招人喜爱。二十余味辅料码齐,此时,还需要一种海洋食材打底。
石花菜,生长在浅海礁石上的藻类。熬煮三个多小时,胶质逐渐溶解,琼脂糖缓缓释放。过细纱滤掉杂质,只留下纯净黏稠的汁液。
3个小时后,液体变成透明的胶状,闽南人称之为石花膏,玛瑙般晶莹,果冻般抖擞。轻轻刮取,澄澈剔透的丝丝缕缕,溜滑跳弹。
石花膏净洁无味,加水果、芋圆、珍珠和仙草冻,最后倒少许蜂蜜水。四果汤,甜蜜的味道爽冽缠绵,给炎炎夏日以无限的清凉。
/石花膏四果汤/
依个人所爱,甜淡随心,温凉自由,简单组合即成可口的糖水。这是特色独具的街头一景,也是泉州人的美妙念想。
/石花膏拿铁/
新潮混搭,变出更多花样。石花膏搅碎加冰,冲入牛奶和咖啡,香气浓郁缥缈,柔顺的口感增加意外惊喜。
一份清新,加几许凉爽,抚平盛夏的燥热,赢得众生的欢心。
人类的烹饪,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突破单一味道束缚的历险记。
/意大利海鲜汤/
将新鲜墨鱼切成细丝,橄榄油煎香洋葱、蒜末,再以红酒调味,加海虾、贻贝和蛤蜊一同烹煮。多样食材巧妙搭配,即使小小的餐盘,也能盛下漫长的海岸线。
/广东汕尾 红海湾/
汕尾红海湾,清晨5点,阿栋跟随母亲出海。一个月前,他从工作地深圳回到母亲身边。已近而立之年,阿栋仍在不同职业间摇摆。
在家里,阿栋承担的每个角色,进展似乎都不太顺利。
新年将至,渔家人的劳作比往常更加繁忙。海风卷起汹涌波浪,小船颠簸飘摇。虽然多次出海,但阿栋依然跟不上家人的节奏。
墨鱼,又名花枝、乌贼。这种头足类软体动物拥有数百万个色素细胞,能够迅速调整身体的色彩。
新鲜墨鱼除净内脏,再加粗粝的海盐,反复揉搓,洗去满腹的墨水,只剩下明晃晃一片柔韧洁白。
于空旷处展开,借助北风与煦暖的阳光,水分缓慢蒸发。在汕尾,这种晾晒干制的海货,统称为脯。
腊月底,拜神祭祖、年节大菜都怠慢不得,阿栋忙前跑后地张罗。历时一周,晾晒告成,墨鱼脯,鹅黄的色泽,如老玉般温润。
墨鱼脯表皮完全风干,软嫩的质地仍在里层留存。入滚油,与生猪脚反复烹炒,再长时间煲煮。
/猪脚墨脯鸡/
餐厅做法更追求品相。整只猪脚和老母鸡,与墨鱼脯汇聚一锅。腐乳调成酱汁,反复浇淋。
焖炖3小时,浓郁的鲜味和香气袅袅扩散,犹如一阵阵海风轻拂田野。大海与陆地的食材,新陈交会,彼此成全。
今晚,阿栋的心意也摆满一桌。利用丰盛的食材,再加几分用心,化成可口的餐饭。岁末的一顿团年饭,仿佛卸下一年的疲惫,化解胸中的块垒。
中国人对团圆的执念在春节达到顶点。人们不辞辛劳,千里奔赴,又在获取勇气和力量后,再度启程。
我们无力驯服一朵来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时间,却以变化对重复做花式反抗,用风味对寡淡做多样消解。
几度努力再造,一派烟火人间。虽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阴,但也莫辜负花样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