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小暑|在暑气蒸腾中,感受万物蓬勃!

仿佛闭上眼,
又能回到遥远热烈的夏天。
阳光照耀着滚烫的大地,蝉声此起彼伏。
我和小伙伴在青青稻苗间游荡,
用缠绕着蜘蛛网的简易工具捉蜻蜓。
傍晚十分,暑气渐渐散去。
切开被井水浸泡的西瓜,
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边摇着蒲扇聊天,
一边遥望漫天繁星。
绿树浓阴,时至小暑
儿时的夏天,你还记得吗?
在古人的小暑诗词中,
与惊艳夏天撞个满怀!

一、万物渐盛,暑气蒸腾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上“日”下“者”,意在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都被太阳所照耀。
连日的天晴无雨,暑气甚是嚣张。溪水骤降,泉水已经紧贴着水井底部,蔬菜也耷拉着叶子。
《夏日无雨》
宋代: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乔远炳笔下的小暑带来了一丝丝凉意——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元稹笔下的小暑,伴随着雷雨阵阵。竹林喧闹,山色暗淡,雷声渐进,夏雨降至——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金代庞铸在《喜夏》中描写的小暑节气是热烈蓬勃的,竹林浓荫里鸟声不停歇,阵阵雨声激发了荷叶的幽香: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明代管讷在《季翔弟惟学自嘉禾来武昌省母及其还也赋诗为别乃翁清江先生有文集行于世惟学婿于沈氏云》描写了小暑节气的蒸腾暑气,热浪滚滚,人无处躲藏——烟波楼下上行艖,小暑薰风拟到家。
二、小暑三候,万物应时而动
1、一候温风至
凉意不再,温热之风至此而极
2、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从野外迁居到人类屋宇的角落处纳凉
3、三候鹰始鸷
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在元稹这首小暑节气诗中,完整地包含了小暑三候,堪称是最富有节气意味的诗。小暑带来了温热的风,蟋蟀惧怕炎热也躲进了房屋内乘凉,鹰鸟开始练习飞翔。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代·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清代乔远炳的《夏日》,在对小暑节气的描写中,则把目光对准了夏蝉和燕子。断断续续的蝉声从远处的树林间传来,而叽叽喳喳交谈的燕子则倚靠雕梁画栋乘凉——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宋代韩淲在《十八日小暑大雨》一诗中,喊出了农民共同的心声。考虑到小暑正是稻禾生长的关键时期,祈求降雨,缓解农民的焦虑心情——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清代玄烨《石匣营作》中,描写了绿荫覆盖下的山岭。只因覆盖着茂盛的藤萝,愈发清幽,而荷塘里也已冒出了新鲜的荷叶——青岭横峰荫薜萝,时方小暑绿新荷。

三、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易经》64卦中,小暑卦象为“遁”,遁为退避、隐居之意。那么小暑节气,古代诗人都会在室内做些做些啥活动?
比如,可以选择与朋友居家饮茶,悠然自得。晁补之和曾敬之在能赋堂中煎茶喝茶,在氤氲的茶香中,觉得自己变成了神仙,超脱红尘之外。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宋代周邦彦在《喜迁莺·梅雨霁》中描写小暑节气,介绍了避暑的居家好物,莫过于纱窗、羽扇和凉席,俗称“避暑三宝”——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明词汇编》中收录了一首词,描写了小暑节气的忙碌居家日常。案几上堆满了文书,等待着主人处理。但是暑气蒸腾,穿着粗布衣服的主人却无法依靠吃瓜和熏香来缓解焦虑,使得主人很羡慕归隐的隐士,可以不为俗事缠身,祈求干脆做个鱼郎吧!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
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唐代武元衡在《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一诗中,描写了卧枕看雨的郁闷。夜幕降临,诗人倚靠着枕头张望远山,雨势浩大,阻挡了自己出门的脚步——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夏天,暑气逼人,令人烦躁,只觉寸步难行,即使绿树浓郁也无法驱逐内心的烦躁。
喧哗之中,最珍贵的心境。心静可纳万物,安宁才是世界的底色。
当你懂得欣赏荷花的娇媚,雷雨的热烈,阳光的灿烂。你会发现,时节赋予大地的美,无法取代,也无法阻挡。
美,一直在生长,在任何一个触手可及的夏天里。
愿你在每个热烈的夏日,拥抱无限美好。静赏美景,静心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