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昆羽继圣的郑和发现美洲论


昆羽继圣,何许人也?人家文章里直截了当地说:我之前就是一个写小说的,笔名山今锦之,写有《昆羽继圣四部曲》。

但是喜欢读小说的网友纷纷评论,认为他写的小说是垃圾。如图所示:

这个昆羽继圣写了很多很多西史辨伪的文章,成为了很多大师的文案抄袭对象,或者说,就是模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昕升对这些人有如下评价:
中国人发现美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始于1761年法国汉学家约瑟夫·德吉涅(Joseph deGuignes),僧人云游、殷人东渡、郑和船队,主角换了一波又一波,相对来说法显、郑和名气最大,影响也最大,特别是英国人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1421:中国人发现世界》2002年出版之后,国人似乎找到了民粹主义宣泄点,数人为之背书,或因域外之眼都如此论述,给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孟席斯虽为民科但影响太大,因此许多学者如郑培凯、宋正海、范金民、龚缨晏、廖大珂等有力的反驳了孟席斯的谬论,此说暂时偃旗息鼓。
在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在2004年7月31日播出的《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节目中,孟氏承认书中多处与事实不符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是他整个「中国人比哥伦布早到美洲假设」的立脚点,孟氏在节目访问中承认,他的假设全属构想,是尚未有足够证据去证实的。
根据《1421》的2002年英文初版,在书套末内页中,孟氏自称在1937年中国出生;而在上述电视节目中,孟氏则改口说是在英国伦敦出生,亦承认完全不懂中文,他把出错责任推在出版商身上。 孟席斯标榜他是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的身份,作为有航海和海事知识和经验的证明、和有足够写书的专业资格,但上述的电视节目指出,孟氏的海军履历极为有限和不光彩。亦是根据书套内页称,他十六岁加入海军,二十二岁始在潜艇服务,到三十三岁便退休,在海军共服务了十七年、其中九年在潜艇。但是,孟氏原先无讲明、亦只是后来经由上述ABC电视节目查出,并由孟氏在访问中亲口承认的,是他只有两年的指挥官经验、和之前两年的导航员经验而已。 可见此人说谎成性,谎话连篇。
但是,就这样的一个骗子,他出版的书却被很多中国民间人士作为铁证。
吊轨的是近年李兆良粉墨登场,重新包装“郑和发现美洲”说,相对于孟席斯,李兆良显得更加“专业”,相继出版《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2012)《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2013)等大量论著并积极宣传。龚缨晏等专业学者对其进行了批判,并写了驳斥论文。诡异的是:这些驳斥李兆良的论文却鲜为人知。
笔者前文简要梳理中国人发现美洲说,是因为李兆良信誓旦旦摆出的证据之一就是美洲独有的农作物玉米、番薯、花生、南瓜、辣椒、菠萝等早在1492年之前就传入中国,李氏及其追随者知悉我在该领域用力较多,曾经专门联络申说。
其实关于作物起源与传播的话题,这是一个世界性、多学科的话题,但是目前仅多见于国人和历史文化圈子讨论,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在植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界的作物起源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我们要判断某一植物起源于某处,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确凿的古文献记载;第二,有该栽培植物的野生种被发现;第三,有考古发掘证明。史学工作者多从文献角度出发,是很片面的,不说文献本身需要加强辨析,很多是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的情况,很多文本在流传的过程中都存在后人串入的现象,所以需要审慎的对待史料为先。更为可靠的是考古学家们的工作,以玉米为例,洛根·基斯特勒(Logan Kistler)等人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表明:大约从9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中国的情况是,上个世纪,多人持有玉米起源中国说观点,同一作物起源于多个中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世纪以来该观点不攻自破,但是仍有人唱反调,如刘超建等,这种死灰复燃学术研究根本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倒退。其实仔细推敲便可发现,这些谬论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者没有作充分的学术回顾,并不了解当前学界研究最新、权威论述,还是把一些早已过时的文章作为自我立论的凭依。
李兆良等人的郑和发现美洲说,亦是如此,国外科学研究从未揭橥早在哥伦布之前美洲作物就传入中国。由于国外文献记载的缺失,看似的确不能反映美洲作物是由葡萄牙、西班牙人带入亚洲,但并无其他合理路径。最为关键的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作物在中国的记载飙升,欧洲人将美洲作物转运至亚洲的说法也就更加可信了。李兆良等人认为1492年之前文献可反映美洲作物已入中国,他们最常用的例子就是《滇南本草》。
根据彭世奖的《中国作物栽培简史》,《滇南本草》中记载的玉麦须应该是来自于原产在中国西南山区和高寒地带的一种作物,也被称为巴地黄、七皮叶、四行糯,并非是学名为Zea mays的玉米。
无独有偶,李氏认为《滇南本草》之外,《饮食须知》也记载了大量美洲作物,其实《饮食须知》是一部清人托名贾铭的伪书,李兆良之所以弃《饮食须知》而不用,是因与之“郑和发现美洲”说相冲突,可见其专门拣选自己有利之证据,否则《饮食须知》《滇南本草》并没有本质差异。《滇南本草》一直以传抄的形式流行,流传到后来已经面目全非了,李氏虽然否定了这个观点,但是又并没有提出更加可信的观点。
原文链接:https://history.sohu.com/a/578557305_121119243
原文作者:李昕升
身份: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史、海交史、历史地理、经济史研究。著有《中国南瓜史》《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