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子是否应该原谅施暴者?——浅析《声之形》主线剧情
“硝子被校园霸凌了,然后她原谅了施暴者”乍一听非常离谱,非常炸裂,这让很多人因此而给《声之形》打了差评,本质上是对于情节的不满,觉得如此情节并不合理,那么,事实上,这个情节是否合理呢?
首先我们先来想一想,《声之形》是否是一部主题为探讨校园霸凌本身的作品?或者反过来想一想:一部探讨校园霸凌的作品的大致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
“会去刻画被霸凌的受害者,再来刻画加害者的心理行为,再有就是所处的环境,最后再说一下各自的结局,在结尾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大概是这样的吧,但是与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是,《声之形》中关于这一部分的讲述在全篇里面其实只有一半,可能还不到,那么剩下的部分是在讲述什么呢?讲后来的故事,后来的所谓的“硝子原谅众人”的故事,我更愿意称其为“救赎的故事”。
关于校园霸凌本身的故事在整个电影篇幅里面其实占得并不多,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硝子被霸凌的原因、经过、结果,原因是自己的先天性残疾以及老师的不妥当处理激起了以将也为首的几人组的霸凌与孤立,经过是各种有意的刁难与羞辱,结果就是硝子转学,众人的友情也分崩离析。
但接着讲述的有关将也接近硝子来自我赎罪的一系列故事,则刻画地较为细致,哪怕单从剧情的篇幅来看,最起码可以看出来《声之形》并非仅仅只是探讨校园霸凌本身的故事,他也有在讲述关于包括硝子在内的众人的互相救赎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说?
听我娓娓道来。
从事件的最开始说起,西宫硝子是聋哑人,在学校里,硝子因为自己听不到声音而经常不合时宜地插入同学们的对话等等情况,从而引起全体同学的讨厌与霸凌,这给硝子带来的极大的伤害,最后班主任大发雷霆,将矛头指向霸凌头子石田将也,而跟他一同参与霸凌的植野、川井(也就是那个绿茶)、岛田等人为了自保都选择了孤立排挤将也,这让将也也一直承受着同样的痛苦,长大后的他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心拯救硝子。
这就是一切故事的开始,将也为什么要拯救硝子?真的只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了吗?同样曾经遭受霸凌的他不敢直面同学的脸,他无法说服自己直面同学并且与他们交朋友,因为他曾亲手毁了一个与他有同样遭遇的女孩,这让他心生愧疚,他自认为自己如今的这番处境就是对自己的惩罚,他完全可以选择继续忍受,带着这份愧疚继续生活下去,但是显然他没有这样,他为了弥补过错拼了命的打工攒钱补偿因此受伤的母亲,也曾想过轻生,最后选择了去拯救硝子,帮助她解开心结。这说明了什么?将也不想就这样下去,他想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他想回到过去,变回曾经那个开朗大方的将也,所以将也想要去拯救硝子,最起码也要得到硝子的原谅,一方面是为了硝子,自己希望能够补偿硝子,让硝子重回光明;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因为假如将也得不到硝子的原谅,他就不配直面自己现在的同学,更别说想要救赎自己了。

接着,将也慢慢地与硝子有了些交集,两人一起出去逛街,此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人:植野。植野为什么要坐在将也的自行车后面?为什么要继续捉弄硝子、摘下硝子的助听器?纯粹是因为好玩吗?我想不是的,硝子的事情让他们原本要好的关系变得冷淡,但植野并非想一直这样下去,她说道“我们几个好久没见了,找个时间一起见见吧”,坐上将也的自行车是为了重温他们一起度过的小学时光,捉弄硝子也是,包括后来的她一手操办老五人游乐园之旅,以及故意让将也和岛田重新见面也能看出来植野其实是最想让老五人重归于好的那个人,植野也希望大家能回到从前亲密无间的样子。



大家欢聚在游乐园,玩得不亦乐乎,仿佛他们已经完全和好,仿佛眼下的他们再次回到了最开始欢乐无比的日子。

表面的欢乐下面,依旧藏着一个大问题。
那硝子呢?
他们该如何跟此时的硝子相处呢?是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与她做朋友,还是真诚地道歉以此抚慰自己的内心?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他们逃避这个问题。曾经霸凌硝子的几人并非毫无悔改之意,遭受过他们伤害的硝子近在眼前,他们清楚自己的错误,他们心怀愧疚,他们愿意补偿硝子,主动邀请硝子出去游玩,也不再对硝子充满恶意,但他们不愿坦然面对问题,面对自己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始终是横亘在众人之间的一个大坎,他们可以逃避,却永远无法跳过,一旦硝子他们的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个问题就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在湖上桥前,川井(那个绿茶)还是提到了这个问题,但他们互相指责,不停甩锅,哪怕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始终没有向硝子道歉,每个人都想解决问题,但每个人都在逃避问题,包括将也,即使将也看似在补救自己犯下的过错,努力学习手语与硝子交流,帮助硝子摆脱阴影,但他并没有去解决硝子的症结所在——一个施暴者的道歉,哪怕是将也在最初也没有对硝子说过一句“对不起”,他只是在陪伴硝子,寄希望于用陪伴让硝子逐渐忘怀这件事,他在逃避。

硝子同样也在逃避。
当见到曾经欺负自己的同学时,她立马就认出来了将也的身份,说明硝子是记得这些人的面貌,也清楚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的,但硝子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谴责行为,依旧把他们当作普通朋友一样相处,仿佛曾经无事发生,仿佛欺负她的另有其人,这不是原谅,这是自卑与恐惧,因为她害怕直面这给她余生都带来深深伤痕的问题,她不敢谴责他们,甚至不敢直面他们原谅他们,她不敢面对这个问题,因此,当这个问题的矛盾爆发时,她只敢把所有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她只敢一味地道歉,一味地责备自己,一味地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让他们的友情因此结束。她曾经有过努力,但是现在的她早已失去了那种勇气,她也在逃避。


所以,尽管后来将也一个劲地带硝子出去游山玩水,也依旧无法改变硝子的自卑对自己的自责,硝子还是选择了跳楼轻生。

好在将也救下了硝子,
但事情似乎变得更加严重。
将也摔了下去,因此重伤住院,怒不可遏的植野再次把气撒在了硝子身上,与硝子扭打在一起,就像她在摩天轮上把一切都归咎于硝子一样。

现在已经到了危机存亡时刻,如果还没有人站出来做出改变,直面问题,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功亏一篑。
如果所有人都继续选择逃避,一如既往地逃避,那么问题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它依旧突兀地横亘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无法治愈的痛。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改变,
所以总得有人先做出改变。
在悲痛与自责中,硝子决定亲手拯救由自己造成的一切,从改变自己做起。她找到了川井,与其重归于好;


她找到了佐原,鼓励她从现在开始改变那个软弱的自己;她直面了一直守候在将也身边的植野,主动向植野示好。无关对错、无关是否应该,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硝子选择直面内心深处的恐惧,她成功地走出了曾经的阴影,待到将也醒来,他最终向硝子说出了对不起,而硝子也笑着原谅了他。



那就再回到根源处,看看硝子为何留下了如此深痛的伤痕,是硝子小学时候的遭遇,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到同学的讨厌,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顺利地交到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友善却只能换来同学们的欺辱,这让一个六年级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崩塌了,于是她开始害怕,她害怕同学们的捉弄,害怕明处暗处的讥讽,她逐渐变得自卑,进而开始怨恨起自己——正是自己的存在才让美好的班级变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开始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自己,认为身边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她恨这样的自己,这也是她小时候轻生的原因。

是她害怕这件事,她无法独自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她用一种近乎逃避的方式来告诉自己,正是因为自己,才产生了这些事。
也就是说,只要硝子不再害怕这件事,能够独自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她内心深处的伤痕,也就能真正痊愈了,
但如何能让她不再害怕呢?就是让她直面这份恐惧,即那些给她带来痛苦的那些人,幸运的是,将也的出现给了硝子直面这些人的勇气,而将也真诚的行为也让硝子相信那些人想要悔改的心,而硝子也相信,如果所有人都能够悔改的话,她自己也将走出阴霾,接受自己。
而此时有了一个障碍:其他人貌似并没有表现出悔改的心,他们互相甩锅,极力撇清自己的关系,吵得不可开交,这让硝子再度绝望,故而再次决定轻生。
发现问题了吗?当务之急是硝子需要走出阴霾,方法就是在其他几人愿意悔改的前提下,自己也接受了自己,而这个前提都没有实现,何谈接受自己?问题就卡在这里——几人到底有没有悔改之心?是否愿意悔改?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是有的,只不过他们在逃避,不愿说出那一句“对不起”。
回到剧中,硝子是在什么时候决定原谅他们的?在将也摔下楼在病床昏迷时,此时,问题一直僵在这里,久久无法解决,将也甚至也因此重伤昏迷,所以自责的硝子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事情这样持续下去,她必须要挽救这一切,她不能继续逃避了,她必须做出改变,直面这一切,尽管这不是硝子应该做的,这应该是霸凌者几人做的事,但眼下已没有时间了,所以她才说“从自己开始改变,从现在开始改变”,硝子坚强起来,主动表示出原谅的行为,引得几人纷纷道歉,他们已然悔改,自己也应原谅他们,因为原谅,正是接受自己的一种体现。
好了,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硝子到底是否应该原谅他们?或者说,硝子原谅施暴者在本剧的情节中是否合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其实是合理的,它有一套逻辑自洽的故事线,当时的她必须去原谅他们,因为如果硝子不表示出原谅的意愿,几人将依然逃避问题,仍旧不会主动向硝子道歉,甚至会因为这次事件更加迁怒于硝子,那么这件事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原谅施暴者是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而她主动的原谅,更是在告诉几人自己已然接受了曾经发生的一切,已经放下了这一切,这才让几人放下身段,坦诚地向硝子道歉,而自己大度的原谅,也正代表着自己正式接受了这个先天残缺的自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也因此,我才说本作绝非仅仅是探讨校园霸凌本身的作品,甚至它的重点从来都不是校园霸凌本身,它不是为了探讨孰是孰非,因为实际上最大的背锅位是很容易找出来的,那就是班主任,你不能要求十几岁的小学生拥有成熟的思维,但身为老师,却没有起到思想引导作用,最开始将也刁难硝子也是因为老师的区别对待,班里同学提出“为什么我们全班要迁就一个人而学手语”时班主任也没有及时纠正这种思想,沉默不语,班里出现霸凌的苗头与环境时不管不顾,霸凌行为的出现也装作不知道不作为,事情闹大后却能立马指出霸凌头子,才来装伪君子。老师错误的教育方式引起同学的不满,进而将这种不满发泄到硝子身上,学生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解决,放任学生因此酿出大祸。
背锅位很容易找出来,《声之形》这部电影讲述的也只是人们如何解决(补救)这个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是该如何处理霸凌行为本身,因为对霸凌行为的处理在剧中仅以双方“以恶制恶”般的私了和学校的通报批评便得以结束,篇幅不长,而讲述少男少女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占了大半篇幅,所以本作品探讨的并非在于孰是孰非,谁应该怎么做谁不应该怎么做,这个作品探讨的其实是“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应该如何补救”,此时再去从朴素的纲常伦理角度讨论本作品中“硝子是否应该原谅”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实际上我觉得用“硝子是否有必要去原谅他们”作为标题更加合适,不过因为“是否应该原谅”也一直是我的疑惑,也想在此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故保留了此标题。只可惜本作的故事背景本身就有极高的话题度,含蓄的表达与处理又使得大家过分关注于前半部分的内容与后半部分的展开,导致中间的衔接出现了偏差,
从而使得“被霸凌——大家想和好——大家都逃避——无法和好——问题无法解决——硝子主动原谅——问题解决”的故事逻辑线被粗暴地理解成了
“被霸凌——硝子主动原谅——问题解决”这样的炸裂逻辑,导致本作的口碑两极分化地很严重。
不过总体来说,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地观看这一部电影,那它还是无愧于“京阿尼出品”的精品名号的,里面的人物刻画演出效果都是动漫电影中非常上乘的,还是非常值得二刷乃至三刷的佳作。
也就是说,《声之形》实际上只探讨了现实生活中关于霸凌行为的补救问题,而仅仅只是整个事件其中的一个方面,却也能引发观众方方面面的思考与启迪,对某个事物的惊鸿一瞥,却也激发了许多人对生活多面的思考,可能这也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魅力吧,这也是我喜欢这类作品,愿意为他们写一些东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