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讲好“故事”
讲“好故事”,讲好“故事”
(新课标I卷)
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有言:“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诚哉斯言,故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是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故事都是人们用来传承历史、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好的故事,影响力更不容小觑,它不仅记录着时代轨迹,更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
何谓“好故事”?不同的读者自然有不同的看法。私以为,“好故事”应该是能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国人审美需求的真实的故事。去年,一部名为《大山的女儿》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该剧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讲述了黄文秀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不只是《大山的女儿》,许多“好故事”都成功出圈。《高山清渠》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讲述其带领群众凿渠、奋斗的故事;《花繁叶茂》真实描绘了枫香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困难……这些剧凭借真实、接地气的好故事,引发观众共情,对当代年轻人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有些作品没能够准确把握时代旋律,滑向调侃崇高、扭曲经典、丑化人民群众的泥潭。三年前,一部《雷霆战将》引起轩然大波,剧中主演喷发胶、战争时打情骂俏、以及身处战场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设计,引来骂声一片,最终草草下架。亦有庸俗、低俗、媚俗的娱乐节目,打着“幽你一默”的旗号,消解着群众的三观。近日爆出的某脱口秀演员在喜剧节目上侮辱人民子弟兵的事件也发人深思。诚如领袖所言:“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无底线的放纵、低格调的搞笑,不仅没有讲“好故事”,反而使人反胃。
行文至此,有人要问:“照你这样说,那讲好故事岂不就等于只唱赞歌了?”曰:非然也。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反映,而是设法去正确反映。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其它文艺作品一样,故事不应当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即使是真实而平凡的故事,同样是好故事。好故事是接地气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苏格兰诗人沃尔特·司各特曾说:“好故事是不会因讲多了而变得乏味的。”而今,吾辈青年,很快也将从爱听故事的顽童,成长为好故事的讲述者,甚至创作者。故事总会过去,新事还在发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40字)
心得:这篇拙作是晚上写的,前一篇《好故事的影响力》是利用下午写的。较上一篇,此文在主体方面作了一些改动。仍然参考了2014年首长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有个段子说得好:某企业引进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经常有空盒流过。厂长请一个博士后花了200万设计出了自动分拣系统。一乡镇企业遇到同样问题,农民工花90元买一大电扇放在生产线旁,有空盒经过便被吹走。启示:能吹很重要!私以为,这篇文章很多也是靠吹出来的,谈不上“接地气”。至于我们真的能否“从爱听故事的顽童,成长为好故事的讲述者,甚至创作者”,那还得看我们自己了。
明后两天还有不同科目的考试,考生们加油啊!Never giv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