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2022-01-01 15:03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牛顿483、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2017-10-05 11:24,网友“史路雨丝”发表名为《流数法和微积分谁才是正统,两个大牛,一个岛屿跟一块大陆的学术之争 》的文章。

…微、分、微分:见《牛顿321~336》…

…积、分、积分:见《牛顿337~405》…

…微积分:见《牛顿407》…

…学、术、学术:见《牛顿193》…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莱布尼茨(cí)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哲、学、哲学:见《欧几里得110》…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数、学、数学:见《欧几里得49》…

…历、史、历史:见《欧几里得111》…

…亚里士多德:见《牛顿85~124》…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被认为是17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

…理:见《欧几里得1》…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主义:见《欧几里得10》…

 

在数学上,他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符号到现在还在使用,同时,他是二进制的发明人,数理逻辑的奠基人。

…发、明、发明:见《牛顿84》…

…符、号、符号:见《欧几里得160、161》…

…逻、辑、逻辑,数理逻辑:见《伽利略78》…

(…《伽利略》:小说名…)

 

…奠、基、奠基:见《欧几里得115》…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1666年,他的一篇论文《论组合的艺术》,其实是一篇跟数学有关的带有哲学性质论文,居然凭此论文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这也太扯了。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性、质、性质:见《欧几里得37》…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思想主要来源于上面说的那篇《论组合的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他研究了平方数序列:

0,1,4,9,16,25,…

的性质,他发现它的第一阶差为

1,3,5,7,9,…

 

第二阶差恒等于2。

透过这些规律,他发现,自然数列的第二阶就没有了,平方序列的第三阶也没有。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于是他着手研究他们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表示这些变化。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1972年以后,由于受惠更斯的影响,他对数学开始着迷,于时着手研究曲线的切线及面积的计算。

…惠更斯:见《伽利略6~9,31》…

…切、线、切线:见《牛顿288》…

…面、积、面积:见《牛顿261》…

…计、算、计算:见《欧几里得157》…

 

他借鉴了巴罗的特征三角思想,并且构建了由dx,dy和斜边PQ的特征三角形。在以后的研究中,他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微积分逻辑及相关符号公式,并且提出了一些运算及应用。

…艾萨克·巴罗(Isaac Barrow,1630年10月生于伦敦,1677年5月4日卒于伦敦):英国著名的数学家…

…特、征、特征:见《欧几里得32》…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d:“differential Calculus(微分学)”中,“differential”的首字母。见《牛顿3》…

…公:见《欧几里得1》…

…式、公式:见《欧几里得132》…

…运、算、运算:见《欧几里得121》…

…应、用、应用:见《欧几里得181》…


我们现在所说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其实是1675年由莱布尼茨提出的,并成为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见《牛顿358~362》…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定、理、定理:见《欧几里得2》…

 

莱布尼茨的第一篇微积分论文是1684年发表在《学艺》杂志上的《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

…方、法、方法:见《欧几里得2、3》…

 

“因为牛顿的个人威望,以及事实上微积分的推广是在莱布尼茨的发明基础上的,使得英国跟德国、乃至于英国跟整个欧洲大陆进行了长达一百年的对抗,直到1820年,才能了结。

请看下集《牛顿484、牛顿是从微分到积分,莱布尼茨是从积分到微分》”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