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敦煌之光(中)

2022-03-31 09:27 作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 我要投稿


文/非我


1954年的初夏——

受国家之命,践民族之志

一支勘探队伍从古城西安出发

目的地是3000多公里外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那片土地对很多人来说是传说的西天

一声令下,一路西去

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勘探队伍

披甲向西,豪情满怀

热血沸腾,义无反顾


【4】

       来人正是敦煌县张县长。

       张县长一身中山装,戴斯文眼镜,远远地便自报家门:“早几天便接到酒泉行署发来的电报,说有一支地质队伍要经过本辖区,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何满江连忙上前,伸手相握,“哈哈”一笑,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不,你比曹操还要神速!”陈启仁也赶紧上前握手,说:“路过酒泉时,我们打扰过酒泉专员,深受方便!”

       何满江对张县长说:“不能站在黑夜里说凉话啊,走,到行营一叙。”

       张县长吩咐随从把架子车上的几只羊、几头猪送到伙房去,说:“略表地主之谊。”陈启仁朝张县长一拱手,道:“多谢!”

       刚刚打扫出来的房间,一股尘灰味还没有散去。马灯的光晕里,几张面孔显得都很激动。张县长扫视一眼房间,声调不无愧疚地说:“何大队长,你们不远千里路过敦煌,一路舟车劳顿,让你们住在破庙内,寒碜,寒碜,我心何安啊。”

       何满江请张县长落座,哈哈一笑,道:“寒碜什么呢,神仙能住得,我们哪里还住不得的啊,刚好沾沾仙气呢。”

       张县长说:“惭愧,惭愧。敦煌虽百废待兴,但敦煌包容古今,海纳东西,民风淳朴,怎么说也该请你们入住县城啊。”

       陈启仁接过话题,说:“我们车马杂乱,怎敢深扰贵县居民啊。”

       何满江也说:“张县长多虑了,两年前我和老陈都还是行伍之人,扛枪扛炮打遍祖国半个河山,战壕碉堡、羊圈猪窝、荒郊野外都睡过,哪里有那么多讲究啊。”

       陈启仁话题一转,说:“听得出张县长满腹经纶啊?”

       张县长说:“哪里,哪里,略通文墨,略通文墨。”

       陈启仁指了指戴着眼镜的葛先华,介绍道:“你们算是斯文到一块了,这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葛地质师,是我们地质队的文胆啊。”

       张县长一听,连忙起身上前,跟葛先华握手,道:“哟,你接受的可是高等教育啊,我嘛,就是读过几年书而已。”

       葛先华也不乏幽默地说道:“县长,您过谦了。”


【5】

       几只羊、几头猪堆积在案板上,格外招人眼馋。瞬间围了一堆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堆肉恨不得生吞活剥。有人说:“今晚可以快活快活腮帮子了。”有人更正道:“叫大快朵颐!”又有人补充道:“一个道理,就是让腮帮子快活,好多天没有见过油星星了。”

       张成武正准备挥刀卸肉,陈兵说:“还是请示一下大队长吧,吃还是不吃。”何卒眉头一皱,对张成武说:“老张,这天气,肉放得住吗?”张成武心有灵犀,立即摇头,说:“放不住,一天过后准长出肉芽。”

       何卒大声道:“难道等长出肉芽了再吃?那就剁啊!”

       张成武挥刀而下。人们欢呼起来。

       陈兵用异样的眼神瞭了一眼何卒,转身离开。

【6】

       张县长端起茶杯,吹吹水,摇摇头,又放下,道:“刚才大队长提出要在敦煌储水备粮,招兵买马,我们理当鼎力相助,使命所在,在所不辞,绝不含糊。不过,你们要进柴达木啊,这个……只是……”

       何满江、陈启仁都警觉地看着张县长。张县长再次端起水杯,吹吹水,摇摇头,又心事重重地放下。

       陈启仁问道:“张县长,你,似有顾虑啊。”

      何满江急道:“还是,难言之隐?”

      张县长“嘿嘿”一声,连忙摆手,转移开话题,口中诺诺:“没有,没有,有话明日再叙,明日再叙,你们舟车劳顿,早点休息,告辞,告辞。”张县长说罢,起身作别。何满江等人送出庙外。

       直到张县长等人没入夜色,何满江疑虑道:“这个张县长,有难言之隐?怎么说半句,留半句!”

       陈启仁说:“人是个好人,估计有什么顾虑吧。”

       葛先华说:“也许就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

       晚饭是大米饭、红烧肉、清炖羊肉。队员们齐聚在院子里,黑压压一大片,挥着碗盆,叮叮当当。何满江说道:“有肉吃,先吃肉,明天我们再去登门拜访这个县太爷!”他跨出几步,又转过身对陈启仁说:“哦,一闻到肉香就差点忘了,饭后,各路人马到院子里集合开会,你主讲!”

       陈启仁看看表,说:“是不是有点晚了。”

       何满江说:“再晚都得开讲!”

【7】

       一碗红烧肉,一盆清炖羊肉摆放在桌子上。

       何满江吃了一块红烧肉,又捞起一块羊肉,正准备吃,突然停下,问何卒:“都有吃的吗?”何卒回答:“都能敞开吃。”陈启仁说:“能敞开吃就敞开吃吧,多给肚子垫点油水,再过几天……”

       何卒接话道:“再过几天就只有啃干馍馍了。”

       葛先华说:“能有干馍馍啃也算不错了。”

       何满江转过话头,说:“老陈啊,一会儿开会,主要是交代一下纪律,我害怕队员们神经一松懈,就会出乱子。想想在部队的时候,有些人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在休整的时候擦枪走火给废掉了。而今我们这支队伍复杂,有转业兵,有大学生,还有民工,参差不齐,甚至有那么多勘探设备、仪器,能完完整整带进柴达木就得要多操十万个心啊。”

       陈启仁说:“我还考虑给大伙来一堂思想政治课呢。”

      何满江看着陈启仁,等着后话。陈启仁说:“俗话说,过了玉门关,眼泪流不干啊,一是趁休整给大家打打气,二是呢……”

       何满江点点头,急切地问道:“二啥?”

       陈启仁说:“一过敦煌就是少数民族地界,刚刚解放,情况复杂,我要给队伍讲讲民族政策和安全问题。”

       何满江说:“是啊,我们不是去打仗,我们是去搞开发,要搞好民族团结,这是第一要务,再说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我们还需要争取当地广大群众的配合、支持呢。”

       其实,勘探大队这支队伍构成庞杂,有转业兵,有知识分子,也有民工,甚至还有流民。总体三大块,分块负责,也便于管理。百多个转业兵,有狠的也有愣的,由何满江负责管理,大多是他老部下,也没有人敢在他何满江面前刺毛;后勤运输板块给了陈启仁,一百多人,这一路也是陈启仁在操心吃喝拉撒睡;知识分子有几十人,交给葛先华。

       何满江对何卒说:“小卒子,你带着张驼子明天负责去招工,身强体壮的,有多少要多少。”

       何卒道:“是!”

       何满江对陈兵道:“兵蛋子,你呢,带着张成武去买粮,粗粮细粮、大米白面、苞谷高粱都要,得要给进柴达木储备上三个月的伙食。”

       陈兵问:“按多少人储备?”

       何满江看看陈启仁,心里一掐算,说:“500人。”


【8】

       院子里,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这样随时随地的思想动员会一路上没少开。思想政治是利器,在利器面前大伙都心悦诚服。而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是陈启仁的特长,在部队当政委时就练下的,手臂一挥,嘴唇一动,便已是滔滔不绝。晚饭后开会,陈启仁依旧跟战前作动员报告一样,挥舞着胳膊,激情洋溢地说道:“同志们,我们今天到了敦煌,终于走出了千里河西大走廊,你们知道吗,为什么这条路叫丝绸之路啊?”

       有人小声道:“是古时候运输丝绸的通道嘛。”

       陈启仁耳尖,说:“你说对了。还有啊,这条路又叫取经之路,也就是《西游记》里那个唐朝和尚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路,前方不远处就是高老庄,也就是猪八戒背媳妇的那个高老庄啊。”

       大家哄堂大笑。陈启仁说:“我们可不是来背媳妇呢,我们的目标是西进,西进,再西进!那里是什么地方啊?”下面的人异口同声道:“柴达木!柴达木!”陈启仁道:“对,柴达木!柴达木是什么啊?”

       人们被问懵了。陈启仁提足一口气,大声道:“柴达木,就是我们的炼狱!”一片唏嘘声。陈启仁接着又说:“也是我们的天堂!”

       人们一阵欢呼。


【9】

       何满江从院子里走过,忍不住想笑。

       每天晚上勘探队都要给西安总局发电报,报告当天情况,雷打不动。一间屋子里传出“嘀嘀、嘀嘀”的发报声。何满江推门而进,拿起桌子上的电报纸扫了一眼,问道:“西安总局有何指示?”

       电报员道:“正在联系。”

       何满江说:“拟电!”

       电报员赶紧记录。何满江说:“总局,我部于今日晚6时许到达敦煌,拟定休整5日,就地招兵买马,储水屯粮。请指示!”


【10】

       夜深人静。

       何满江睡不着,轻轻下床,披上大衣出门,察看夜哨。何卒也紧跟了出去。何满江回头看见何卒,说:“你不回去睡觉跟着干啥?”何卒说:“我必须保证领导的安全。”

        一个夜哨听见脚步声,警觉地问道:“谁?!”

       何满江道:“老何,何满江!”

       何满江走过去拍了拍夜哨的肩,说:“再添件大衣,沙漠里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夜里围着火炉吃西瓜啊,会冻得你像旱獭一样挖地洞的。”说罢,何满江一耸肩,将披在身上的大衣脱下,披在夜哨身上,说:“站岗没有枪,敌人摸了夜哨咋个办?”

       何卒答道:“我们防的主要是小偷,不是阶级敌人。”

       何满江“嘿”了一声,说:“没有枪,打狗棍也该握一根啊。手电筒呢,怎么不带上手电筒?”夜哨答道:“报告大队长,天上的星星比碗大呢,一百米外就是兔子跑过我也看得见。”

       何满江回头瞪了一眼何卒。

       何卒立即答道:“我们马上找手电筒,再找一根打狗棍!”

       何满江说:“你们知道个啥,天下貌似太平,世道并不安全,你们知道哪朵乌云后边藏着雨啊?”

       夜巡完后,何满江回到房间,刚躺在床上,就听见外边响起口琴声。何满江说:“是先华吧,这么晚还不睡?”陈启仁说:“知识分子嘛,小情调,折腾累了就睡了。”

       葛先华的房间里,一支蜡烛扑闪着光焰。几个地质队员专心听着葛先华吹口琴,并随着口琴轻声哼唱起来: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

       一个地质队员悄悄摸出一张照片。

       灯光一闪,是一个女孩的笑脸。

摘自《父亲的高原》

青海人民出版社


敦煌之光(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