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守将:洪都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因未封赏却要叛逃
1354年,元末乱世。
举兵起义的朱元璋攻下滁州后,正在大帐内与众将领议事。这个时候卫兵来报,说外面有一妇人领着个年轻男子,要求面见朱元璋。朱元璋有些疑惑,随即让卫兵把这对母子领进大帐。
看到来人后,即便已经见惯了生死的朱元璋,竟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若不是大账内还有许多旁人,他怕是会给妇人下跪了。
眼前的妇人,穿得破破烂烂,满脸的风霜,一看便是来自于乡野间的农妇,她身边的男子约莫十几岁,贫穷的生活让他显得很是消瘦。
这个妇人是谁?她身边的年轻人又是谁?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让这个妇人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可惜却也让她流了一辈子的眼泪。
这里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元末明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剧照
朱元璋出身卑微,就是一个“泥腿子”,父亲的名字叫做朱五四,母亲叫做陈氏。虽然生活困难,但是哥哥姐姐一大堆,可谓是人丁兴旺。
正所谓有人就有财嘛,尽管朱家人生活清贫,但是在哥哥姐姐和父母的努力下,还可以勉强度日。但是淮北地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旱灾,随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
一时间饿殍遍野,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朱兴隆等人相继饿死。曾经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忽然间只剩下了大嫂王氏、侄儿以及朱元璋和他的二哥。为了活命,剩下的人只得各自逃生,寻求一线生机。
这一别,也许会永生不再相见!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来到了黄觉寺出家当了和尚,但是好景不长,寺里也无米下炊。朱元璋只得云游四方,随后又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部队。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他与家人们彻底失去了联系。一直到1354年,朱元璋攻破滁州,得知消息的王氏带领儿子朱文正前来投奔。
知道大嫂王氏没有在乱世中死去,朱元璋的内心激动无比,随即便命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招待王氏以及侄子朱文正。此时的朱文正已经是一个18岁的少年,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壮丁了。

剧照
随后朱元璋从大嫂的口中得知,朱家人几乎全都饿死了,大哥一脉只剩下了王氏与侄子朱文正。为了回报大嫂,朱元璋把侄子朱文正当做亲儿子来抚养,尽管朱元璋仅仅比朱文正大了8岁。
历经了多年的战火后,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之后朱元璋开始追封自己的祖先以及家人,大哥朱兴隆被追封为南昌王,大嫂王氏则成为了南昌王妃。在之后的岁月里,朱元璋让她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让王氏流了一辈子眼泪,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要从王氏的独子朱文正开始说起。
以少敌多,成名将之名
朱文正跟随母亲王氏投靠朱元璋后,朱元璋一直把他视若己出,悉心培养,而朱文正也非常争气,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361年,朱元璋正与张士诚打得不可开交,战斗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而此时陈友谅却带领60万大军,直插朱元璋的后背。
如此绝境之下,朱元璋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死守洪都,以拖住陈友谅的60万大军!
但是洪都城内只有4万守军,面对陈友谅的60万部队,能守得住吗?最关键的是由谁去守?一旦洪都城破,那么陈友谅的大军便会直接面对朱元璋的大本营南京,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就会功亏一篑。
考虑再三,朱元璋说了这样一句话:
镇守洪都,非骨肉重臣不可!

剧照
随后,他把守卫洪都的重任交给了侄子朱文正。朱文正也没有推辞,当即起身前往洪都。来到洪都后,尽管当地的官员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朱文正却毫不理会,也不处理政务,也不积极备战,每天就是饮酒作乐,游山玩水。
消息传到陈友谅那里后,陈友谅嗤之以鼻,觉得朱文正就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臭要饭的。但是当陈友谅的60万大军,将小小的洪都城团团围住后,陈友谅才发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哪怕陈友谅用尽了浑身解数,也没能攻破洪都的城门!眼前的洪都城明显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在朱文正的手里,就是牢不可破!
就这样,朱文正凭借手里的4万守军,硬生生地坚守了洪都城85天,最终拖到了朱元璋率领大部队反攻,而洪都保卫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
亲侄子的背叛,王氏的泪水
朱文正表现得越是耀眼,母亲王氏自然越是高兴,朱文正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培养,这让王氏很是欣慰。但可惜的是,随着一件事情的发生,王氏的高兴,变成了终日里以泪洗面。

剧照
朱文正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洪都保卫战,此战之后,他虽然声名鹊起,但也与朱元璋产生了矛盾。早在洪都保卫战之前,朱元璋就曾问过立下功劳的朱文正:
“你想让我封你个什么官?”
正常来说,面对领导(皇帝)的询问,自然都是要客气一番的,哪能上来就提要求。朱文正也是这个想法,于是他非常谦虚地对朱元璋说:
“只要叔父能够成就大业,(我)何患不富贵?您先给亲戚封赏,怎么可以服众!”
朱元璋听了朱文正的话,内心大喜,更加疼爱这个懂事的侄子。在洪都保卫战之后,朱元璋大肆封赏了常玉春、廖永忠等将士。朱文正虽然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却没有受到任何封赏。
这下朱文正傻眼了,大哥!我只是跟你客气一下,你怎么就当真了呢?我可以说不要,但是你不能真的不给啊!
正是因为这件事,朱文正对朱元璋产生了怨念。在接下来的作战中,朱文正经常放任麾下的将士掠夺他人钱财以及妻女,朱文正本人也表现得很是骄奢淫逸。
很快,朱文正便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弹劾,大臣们指责朱文正:
“骄侈妄望”!
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

剧照
朱文正是非常了解朱元璋的,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惹怒了朱元璋,对方很有可能会不顾亲戚关系直接将自己捉拿下狱,于是朱文正打算投靠张士诚。
但是这件事情也被朱元璋知道了,这还了得!
就在朱文正收拾细软,准备出逃的时候,朱元璋却亲自来到了朱文正的家中。看着面色惊恐的朱文正,朱元璋二话不说,上前就抽了好几鞭子,最后怒斥道:
“你打算干什么?”
朱文正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随后被暴怒的朱元璋押回京城。按照朱元璋最初的想法,是要把朱文正斩首示众的,自己的亲侄子竟然打算投靠敌人,不杀不解心头之恨!
这个时候,幸亏马皇后出面和解,她对朱元璋说:
“此儿(朱文正)只是个性刚强,没有其他的缺点了。”
念在马皇后求情,再加上嫂子王氏的面子,朱元璋只是免除了朱文正的所有官职,然后将他软禁在桐城。坦白讲,朱元璋对朱文正的处罚已经非常轻了。如果换做他人的话,相信10个脑袋也不够朱元璋砍的。

剧照
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文正朱文正被软禁于桐城后,没多久便病死了。
得知消息后,朱元璋内心很是痛苦,而嫂子王氏更是终日里以泪洗面,她虽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唯一的独子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又哪能不难过呢?
不过,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朱文正曾经为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在洪武三年(1370年),将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了靖江王,藩地桂林,并且往下传了14代,由此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不是太祖血脉的王族!
而朱文正的是非对错,则是留给历史、留给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