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形追及题的核心思路

2023-04-05 19:32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环形追及」题正确率往往不高,原因是没有掌握解题的核心思路。例如:

【2022年北京市考】甲和乙同时出发,在长360米的环形道路上沿同一方向各自匀速散步。甲出发2圈后第一次追上乙,又走了4圈半第二次追上乙。则

出发后走了多少米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

(A)160
(B)200
(C)240
(D)280

出发后走了多少米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
(A)160
(B)200
(C)240
(D)280

正确率26%,易错项C

此类题要做对,「简化表述」的重要性极高。

「在圆环上追及」是一个不太好直观把握的表述,因此需要「翻译」一下:

甲出发2圈后第一次追上乙→此时甲乙同时间、同地点出发
又走了4圈半第二次追上乙→甲每走4圈半,就比乙多走一圈(360米)

由此可推出甲每圈比乙多走:

360÷4.5=720÷9=80米

甲出发后走了多少米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甲乙出发时距离多少米?

甲每圈比乙多走80米,2圈追上乙,即初始甲乙距离=80×2=160米,A「160」正确。

本题无需细算甲乙速度比例,也不用建立复杂的模型,直接把「甲4圈半追上乙」翻译成「甲每圈比乙多走80米」即可。

再看下这道题:

【2015年黑龙江公检法】环形跑道的周长为400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匀速相向而行,16秒后甲、乙相遇。相遇后,乙立即调头,6分40秒后甲第一次追上乙。

甲追上乙的地点距原来的起点多少米?
(A)8
(B)20
(C)180
(D)192

甲追上乙的地点距原来的起点多少米?
(A)8
(B)20
(C)180
(D)192

正确率33%,易错项C

做完上一道题之后,相信这道题对大家就没有任何难度了。

同一地点出发,16秒后甲、乙相遇
→16秒骑完一圈,即:

V甲+V乙=400÷16=100/4=25

相遇后,乙立即调头,6分40秒后甲第一次追上乙
→6分40秒,甲比乙多骑一圈,即:

V甲-V乙=400÷(6×60+40)=400÷400=1

得V甲=13,V乙=12

甲没有掉头,计算比较方便。由题意可知,甲骑行总距离为:

13×(16+400)

用其除以圈长度,余数就是和原点的距离。

13×(16+400)÷400(在计算余数时)
=13×16÷400
=208÷400,余208>200,超过半圈

即实际距离为400-208=192米,D「192」正确。

上述两道题的正确率都很低,原因在于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追及类」问题的核心。

通过解析可以看出,只要和「环形追及」有关,无论是相向而行,还是朝同一方向追及,还是「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只要牢牢把握「追上一圈(或完成一圈)」的情况,针对性分析,此类题目就很容易解出。

环形追及题的核心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