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会是严重的问题吗?

01社恐
“我当众发言时会紧张出汗”“我不喜欢交朋友”“集体活动就是社恐大型死亡现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给自己贴上了“我是社恐”的标签。
“社恐”现在是社交媒体上人们很流行给自己加上的标签,但它其实是一个病理上的概念。
不过大家平时说的“我有点社恐”,并不等于病理性的社交焦虑障碍。
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喜欢“宅”,不想出去社交。
在和他们细聊后会发现,其实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喜欢一个人独处,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会因为“宅”而感到焦虑。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会乐于参加,比如游戏、剧本杀等。这种情况并不是社交焦虑障碍。
02社交焦虑障碍
如果有社交焦虑障碍,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在接诊中,我们曾遇到过不少因为社交焦虑障碍不想上学、不想上班的患者。
有些社交焦虑的人,他是有改善意愿的。因为他们之前可能比较内向,但也有正常的和同伴交往的经历。所以出现社交焦虑后,他们自己也很痛苦、恐惧。
有社交焦虑障碍常会和抑郁等其他精神疾病共病,但在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青少年患者们是可以逐渐康复,并回到学校恢复正常学习生活的。
焦虑情绪的背后会有很多原因,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会详细地与患者探讨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对于社交感到焦虑的核心原因。
03病理性的“社恐”
出现这些病理性的“社恐”时,建议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能力受损的精神卫生问题。
具体表现为:
1.由于担心受到别人的嘲笑,对自己的社交行为进行负性评价;
2.在聚会等社交场合持续地存在紧张或恐惧情绪,如有意或无意地注视,会更加地紧张不安;
3.可能会伴发躯体症状,如脸红、心跳加快、口咽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呕吐等;
4.尽力回避社交,严重地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尽管很多人表示自己有“社恐”,但因为“社恐”而求助医生的却并不多。目前在我国,社交恐惧症是被忽视的一种精神障碍,而青少年时期为社交恐惧症的多发期。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发展成为长期慢性疾病,而大量有此问题的青少年被认为是“内向”未受重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一般的程序是通过逐步递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对恐惧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消除社交恐惧症反应的效果,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放松治疗、心理治疗、催眠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这些疗法具有各自的特点,需根据病情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