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谈丨探秘】David Steven:用LINA诠释,dCS何以成为dCS

2022-10-31 16:14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Through LINA, we can enable listeners and manufacturers to truly understand what the headphones are capable of, and that will spawn more innovative, creative new products.

——David Steven

如果说发烧的过程就好比在攀登一座几乎看不到顶的高峰,那么像dCS这样的品牌便是自始至终占据着峰顶的存在。每每提起这个高冷、昂贵又带着几分神秘气息的品牌,烧友们总是觉得既敬畏又好奇。

今年,dCS推出了自家第一套完全针对耳机开发的Hi-End级别系统——LINA,在音频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LINA亮相中国HiFi圈之际,耳边事的小伙伴以线上采访的形式与dCS的总经理David Steven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位品牌主理人带着我们回溯了dCS的发展历史,也回顾了LINA长达数年的研发历程:常年在音响领域耕耘的dCS为何决定转战耳机领域?在转型过程中他们经历过哪些阵痛?LINA这款机器具有怎样的技术亮点?dCS在音频领域始终位于前沿的秘诀是什么?dCS今后对于中国市场是否还有更加长远的规划……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在这次的采访中被一一揭晓。

关于本次采访的详细内容,请看视频:



一、提问:dCS何时创立?又是怎样进入民用音频领域的?

dCS成立于1987年,最初是从剑桥咨询公司分离出来,被命名为Signal Conversion Systems,主理人是电子工程师Mike Story先生。在成立初期,公司团队为雷达、电信、电路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模拟数字转换技术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开始将模拟数字转换技术应用于数字音频领域。其中第一款真正将这项技术带入音频市场的产品是900模数解码器。这台机器当时受到了来自录音室、母带制作室的专业人士和工程师的热烈欢迎,有不少著名的音乐专辑在录制过程中都用到了我们的核心技术。


在得到音频界的初步认可之后,我们决定正式进军音频领域,从最初的录音技术研发转型到数字模拟转换技术的开发,经典产品950解码器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这款产品不但在世界各地的录音室和母带制作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同时受到了广大发烧友的喜爱。自此,dCS在HiFi领域,尤其是数字音频领域赢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在数字音频领域,我们是第一家开发24位解码器的公司,也是第一家同时开发模拟数字解码器和数字模拟解码器的公司,可以获取和解码24/88.2、24/96和24/192高清音频格式。随着我们的产品被更多音频爱好者所熟知,渐渐有越来越多的发烧友开始购买我们为专业录音室制作的解码器,将其应用在消费级Hi-Fi系统。为了研发出更加适合音频发烧友的设备,我们与英国之宝的工业设计师Allen Boothroyd先生开展合作,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Elgar解码器的工业设计。Elgar这款产品让很多发烧友认识了dCS,自发布十多年以来,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经典型号。


二、提问:LINA是如何诞生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LINA的诞生要从2018年开始说起。当时我们推出了Bartók(巴托克)解码耳放,它既是一款网络串流器、升频器、解码器、前置放大器,同时也是一款解码耳放一体机。它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了耳机发烧友们的需求,并为此开发了许多针对HiFi耳机的功能,比如被我们命名为ExpanseTM的专利交叉逻辑馈送技术等等。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增益设置、电源配置和放大器的工作方式,还研究了人们使用耳机的习惯,深入了解他们偏好的耳机类型。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耳机播放系统通常会被放置在办公桌、卧室这类小型空间,因此,其外形尺寸必须比音响系统更小,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设计电子器件。在解码器内部,我们采用了与音响系统相同的电路设计方法。而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上,为了照顾人们在使用耳机系统时对于近距离操作和聆听的需求,我们在触摸屏的设计和操作逻辑上都进行了优化。


另一个设计上的巨大挑战则来自机器的放大部分。在解码部分,我们能够使用自家的数字模拟解码技术来完整呈现dCS的技术水平。但在放大部分,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去创造一个能真正发挥耳机潜力的放大器。耳机的型号非常丰富,不同的耳机有着完全不同的声学特性。我们希望LINA能同时支持灵敏的入耳式耳机以及较难驱动的平板耳机,而且还能够时刻发挥dCS的声音特点——这样的目标无疑是很难实现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最终制造出一款拥有理想表现的放大器。


三、提问:LINA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们的众多产品之中,Bartók是一款“多合一”的器材,集流媒体播放器,解码器,前置放大器,耳机放大器于一身。而对于LINA,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款完全针对耳机的产品。从聆听体验来说,我们希望LINA能够成为一面镜子,映射出音乐最原始和纯粹的模样。我们不希望用器材去影响到音乐本身,也不会为之添加任何要素,而只想要呈现最纯净、完整的音乐,帮助音乐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件优秀的音频产品应有的模样。

我认为LINA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相对较小的体积内依然能表现出优秀的声音水准。在它的身上,我们通过精密的技术使得解码器和放大器在有限的空间里得以运行,并且演绎出了极其美妙的音乐。LINA是dCS整个工程团队的心血结晶,它的诞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提问:LINA最终的表现是否达到设计之初的期望值?

LINA的研发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为了让它发挥出dCS的声音特色,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幸好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非常满意:它的每个部分都有着强大的实力,又能够作为一套完整的系统来欣赏,并且还能搭配各种类型的耳机,展现出每款耳机的声音特色。

我们希望确保LINA延续了所有dCS产品对音乐的忠实还原,要同时具备超低的噪声、良好的线性和超宽的带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直以来,我们的工程团队都比较专注于参数和技术,同时我们也会结合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来改善产品的声音表现。尽管研发的过程并不算一帆风顺,但从我们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着力发展技术性能,产品的声音表现总是会有所提升的。我们非常清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什么,也明白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所有的经验和坚持,最终都被贯彻在了LINA身上。

对于dCS团队来说,LINA是一个全新的案例。幸运的是,它最终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无论是解码器还是放大器的部分,都完美地呈现了属于dCS的声音,也能够充分发挥出每一款耳机产品的潜力。



五、提问:在dCS眼里,音响系统和耳机系统有何区别和共通之处?

对我们而言,音响系统和耳机系统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诠释音乐”这个问题——即如何将原本由“1”和“0”组成的信号解码为模拟信号,最终使用户通过耳机或扬声器欣赏到音乐。一款优秀的音频产品应当能够在准确的时间节点传递正确的信号,并且不去添加或删除音乐中的任何要素。

从技术层面来说,在耳机系统里,数字到模拟解码的基本原理和音响系统是相同的,主时钟的用法和功能也是一样的,唯一有差别的其实就是放大器的部分。幸运的是,在制造LINA之前,我们已经有了数模转换领域的丰富经验,并在Bartók身上获得了耳放的研发经验,这给LINA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而言之,我们认为耳机系统和音响系统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很小的,它们都遵循着忠于音乐本身的原则,并尽力呈现出dCS产品应有的声音特色。所以,从音响系统到耳机系统,这对于dCS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转变。我们也相信dCS今后在耳机领域还会推出更多优秀的产品,而LINA只是一个开始。


六、提问:dCS对于耳机市场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近几年我们仔细研究了耳机市场,认为这个领域是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的,这给了我们持续进行产品研发的动力。我们坚信,LINA作为一套优秀的耳机系统,能够让消费者和制造商都真正感受到高端耳机所拥有的巨大潜力,能够催生出更多具有创造性且富有潜力的新产品——这是我们对于LINA的期许,是我们希望LINA带来的改变和革新。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耳机制造商都在用LINA调试他们自己的新产品。我们期待着LINA能够为他们的产品研发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希望它能够在耳机领域为新产品的诞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七、提问:dCS的产品为何如此昂贵?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音频领域,一个品牌要想始终处于前沿,就需要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顶尖的人才储备,同时还要对这项事业有着炽热的激情和恒久的耐心。作为品牌的主理人,不但要信仰自己从事的事业,而且每天都要激励自己的团队去制造和开发更好的产品,而这一切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我们的产品承载着极高的成本,使用着独一无二的技术,售价也极其昂贵。

其次,众所周知,我们的产品是从零开始设计制作的,开发难度大,数量也很少。我们亲手打造自己的测试系统,编写自己的软件程序,用心设计每一个部件,所有原材料都来自英国当地的优质供应商……这些资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需要花费巨量的资金——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产品与众不同的原因。

最后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dCS的产品使用周期是很长的,因为我们总是在不断对它们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每一款产品在其使用期间都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和其它所有的高科技产品一样,实现这一点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产品是一项物有所值的投资,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着出色的性能和声音表现,兢兢业业地服务着每一位用户。


八、提问:为什么dCS的产品可以拥有如此出色的古典音乐表现力?

很多烧友都认为dCS的产品在古典音乐的演绎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我觉得这是因为古典音乐本身对音频系统有较高的要求,而dCS的产品能够胜任这些要求。

首先,交响乐团的规模、音乐家和乐手的位置等因素,对音频系统来说都是较大的考验:必须还原出准确的结像和声场,精确定位乐器的位置,还要传达出乐曲的深刻内涵。其次,音频系统的动态表现需要兼顾到最为气势磅礴的铜管乐以及每一个最微不足道的音符,这对于器材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此外,我们还需要还原乐手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高超技巧和细腻情感。当不同的顶尖乐手在演奏音乐时,以及每一位指挥在诠释同一件作品时,他们的表现都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整、准确地把它们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古典乐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音乐类型,它给音频产品的开发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九、提问:dCS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尽可能地从市场、从消费者身上汲取经验。我们对于中国发烧友的音乐消费方式很感兴趣,希望了解到他们是如何获取音乐,如何管理音乐库,如何去分享音乐的,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用户体验。目前,我们在数模解码和放大器的技术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用户体验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会有助于提升我们产品的使用体验,明确我们的研发方向。

此外,我还想要了解中国的dCS用户是如何使用我们的器材的,他们希望dCS怎样去完善售后服务。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走进中国,与当地的发烧友见面交流,并引导他们体验我们的产品。这种深入的交流永远都是值得期待的,它是我们创意和灵感的源泉,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写在最后

在这篇文章发出之时,LINA早已展开了它的中国之旅。在每一场线下试听活动中,来体验LINA的烧友总是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乘坐飞机和高铁远道而来的“高烧”玩家。许多烧友试听之后表示,LINA可以说是他们发烧路上的终极目标,但对于David和他的团队来说,LINA似乎还只是一个开始。作为dCS的第一套耳机系统,LINA的表现没有让烧友们失望。而在David所策划的将来,更多的惊喜还在酝酿之中。


【耳边谈丨探秘】David Steven:用LINA诠释,dCS何以成为dC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