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传奇》2020修改版 番外 第一篇 七子齐聚(中)

更新时间:
《七子齐聚》是为劲哥庆生所写的番外,本来计划在五千字以内,没想到上、中两篇已写了八千左右,还没有完结。最近我工作很忙,若一味追求写文速度,势必影响文章质量,为做到两者兼顾,番外的下篇能否在劲哥生日之前发上来,实在无法保证。
如今距劲哥生日还有三天,再次提前祝劲哥生日快乐!
郑 重 声 明
感激“兮兮公主”,即“苏苏”妹妹近半年以来,给我讲述93版包青天剧组幕后的故事,激发我写文的一些灵感。
但《昭明传奇》及其番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我亲手所写,每个章节,每个构思都倾注了我无数心血,从无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与我共同撰写。
我写本文只因为对劲哥饰演的展昭的仰慕,对93版包青天的挚爱,从未想过利用本文换得丝毫名利,但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
在大家看来,本文或许并无价值,可对我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骨肉,不能被他人占有。
在此,我(明泽)郑重声明,《昭明传奇》全文由我一人撰写,其著作权归我一人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否则,我将以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番外 第一篇 七子齐聚(中)
济灾民土龙岗初见 救青天耀武楼封官
武当山,位于均州境内,是天下第一仙山,亦是武林第一门派的所在。山中奇峰林立,雄峙苍穹,涧水长流,溪谷纵横。
展昭牵着缰绳,行在蜿蜒的山路上,不禁忆起八岁那年,展忠将一位游方道人带进家中,说此人武功绝顶,有意收他为徒。展昭见他仙风道骨,知他定是世外高人,当即下跪叩头,拜他为师。直至半年之后,明远师兄来探望展昭,在院中与他相遇,展昭方知他是武当掌门。面对武当的师父和少林的师兄,年幼的展昭不免有些迷惑,不知自己究竟是道家传人还是佛门弟子。幸好两位师长都无意让他出家,否则他真不知该穿上道服,还是僧袍。
展昭行至天柱峰附近,在缥缈云雾之中,见紫霄观已然不远,当下加快了脚步。

迈步刚踏入道观,便被守门师弟告知,师父已外出云游,临行之前,亲笔写下两道灵符,让展昭务必带在身上,说是日后定会派上用场。
展昭收好灵符,拜见了武当各位师叔,又与师兄弟们团聚了两日,便离开武当,前往端州探望一位故友。
那人与展昭分别多年,见他突然到来,甚为惊喜,于是同他把酒言欢,彻夜长谈。席间谈及包拯曾任端州知府,在公孙策的辅佐之下,造福地方、政绩卓著,不仅爱民如子,而且公正廉洁,一任三年,不取一砚。

展昭闻听,对包拯二人更是由衷感佩,当下决意在端州以外,另寻好砚相赠。想到当世之中,能与端砚比肩的,唯有“歙砚”,遂在辞别故友之后,策马远赴歙县龙尾山,精心购得两方上等歙砚。
下山之时,听闻南朝铸剑大师陶弘景的后人住在附近村镇,辗转寻访了半日,终于找到了他开设的铁匠铺,请他以上等材质,打造四把锋利的腰刀。

两月之后,包拯回到京城,尚未入宫交旨,便向王朝等人探问展昭家住何处,并请公孙策置办一份厚礼,派周庭亲自送到展昭家中。
公孙策深知包拯的心意,除礼单之外,另附一封书信,一则感激展昭相救之恩,二则邀他来京城相聚。
当日午时,展昭途径光州城郊,见空中乌云压顶,暴雨将至,便催马快行,到路边的一间酒肆避雨。
小二依照展昭的吩咐,躬身把一壶新酒和两碟小菜摆在桌上,抬头看时,见展昭身后已站立一人,对他拱手道:“少主,奴婢终于找到您了!”
展昭示意他坐在对面,问道:“可曾把包大人送到京城?”
小顺子道:“已经送到了。”遂将包拯在信州如何安民、如何赈灾、如何严惩渎职官员,又如何在返京途中向百姓放告,一一向展昭禀明。继而对展昭道:“包大人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相迎,翘首而望;离去之时,百姓更是扶老携幼,跪在轿前挽留。对于包大人的官声,沿途百姓无不称颂!”
展昭行走江湖多年,也曾见过不少恪尽职守的官员,然而,似包拯这般正直清廉,又深得百姓爱戴的好官,却是生平仅见。纵观历代史书,亦无人能出其右。
思虑之间,又听小顺子道:“包大人路径黄州之时,接下了当地百姓状告荣县令‘为求长生、残害幼童’的案子,查实其罪行之后,将其正法于虎头铡下。”
展昭钦佩地点点头道:“包大人办案果然雷厉风行。”
却见小顺子蹙眉道:“可荣县令虽官职不高,却是刘太后的外侄!”

展昭听了,捏着酒杯的三指不由一紧,心中暗道:“包大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自是难得一见的青天。而刘后虽已还政,毕竟曾掌权多年,朝中尚有不少党羽,何况刘后一旦施压,皇上为遵孝道,难免会降罪于包大人……”当即提剑起身,疾步出了酒肆。
小顺子一怔之后,将酒钱丢给小二,拎起展昭桌上的包袱,便要追出门去。忽听外面雷声滚滚,跑到掌柜面前,取出一两银子递给他道:“快!给我两件蓑衣!”
掌柜听得一愣,摊开掌心道:“我店里也没有多余的……”话未说完,已见小顺子转身离开,却没发觉他出门之时,手中已现出两件蓑衣。
崇政殿内,仁宗嘉许了包拯在信州赈灾的功劳,示意陈琳将一叠奏章交在他手中。
包拯奉旨打开奏章,惊见其中内容,诧异地看向仁宗。
仁宗面色微沉道:“这些奏章都是弹劾你的,说你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肆意斩杀地方官员……”

包拯并不辩解,望着仁宗的目光却是问心无愧。
坐在一旁的八贤王与仁宗对视一眼,问包拯道:“太后昨日召见皇上,你可知所谓何事?”

包拯平静答道:“想必是为了荣县令的案子。”

“正是。”八贤王道:“太后命皇上以枉杀皇亲为由,将你斩首。”双目凝视着包拯,意味深长地道:“皇上与太后恳谈良久,宁愿承担不孝的罪名,也不愿将你治罪。”

仁宗道:“朕亲政不久,正是用人之际,岂能自毁股肱?”看向那叠奏章道:“这些诋毁,朕不会放在心上。太后若再施压,朕也会帮你顶住。”示意陈琳取出一柄雕龙外鞘、镶金嵌玉的宝剑,继续道:“此乃尚方宝剑,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朕将它赐予爱卿,望爱卿能善用此剑,为百姓主持公道,为冤者伸张正义。”
包拯眸光一震,撩蟒袍下跪叩头道:“谢皇上隆恩!”
汴梁乃是大宋都城,城中气势宏大,富庶繁华。开封府位于京城西南,布局规整,庄重典雅,府内屋脊高挑,彩绘精细,彰显着天下首府的威仪。
展昭来到开封府衙,已是半月之后的一个傍晚。公孙策获报之后,即刻带张龙、赵虎迎出府门。
众人相见分外欣喜,一番寒暄过后,展昭含笑问道:“一别数月,包大人可还安好?”见三人皆是一叹,忙追问道:“莫非皇上因为荣县令的案子,治了包大人的罪?”
“不!”公孙策向上拱手道:“皇上不仅没将大人治罪,而且恩赐了一柄尚方宝剑,大人凭借此剑,可代天执法,先斩后奏!”
展昭心道:“想不到当今皇上如此英明!”
正在感慨之际,见公孙策又是一叹道:“可是大人……方才不知为何,突然昏倒。在下虽通医理,却也束手无策。”
“什么?”展昭惊道:“包大人病了?”当即请公孙策带他前去探望。
包拯的夫人李氏是前任吏部尚书李文业之女,容颜端庄秀美,性情温柔体贴。平日住在家乡庐州,服侍包拯的嫂娘,日前奉嫂娘之命,来京城看望包拯,不料他竟遭此大劫。
此时此刻,李氏正在房中照料包拯,王朝、马汉腰挎钢刀,在门外保护。
李氏听到禀报,即刻站起身来,请展昭与公孙策入内。
展昭向李氏见礼之后,走到床边,见包拯面色灰白,气息奄奄,伸手一探脉搏,愕然对公孙策道:“既非受伤,也未染病,莫非……是中毒?”

“大人并未中毒!”公孙策道:“若在下推断的不错,多半是中了巫蛊之术!”
“巫蛊!”李氏焦急问道:“是何人下蛊?可还有救?”

公孙策想了想,吩咐门外的马汉道:“去我房中,把案上的桃木盒取来!”
“是,先生!”马汉领命离去,很快就赶回房里,把桃木盒交给了公孙策。
公孙策走到桌旁,从盒中取出一个古旧的龟壳,将三枚铜钱放入壳内,连续摇卦六次,凝思片刻之后,霍然抬眸道:“府衙之外正西方向,距此约三百余丈,有座深宅大院,一名江湖妖人正在院中设坛做法,谋害大人性命!”
“先生可知如何破解?”展昭问道。
公孙策道:“只要阻止他继续做法,把案上的布偶带回府衙便是!”

“好!”展昭道:“我即刻就去!”话音未落,已出了房门,轻身跃上屋脊。
城西一座宅院之中,一名容颜妩媚的黑衣姥妖傲立月下,看着案上的符咒、香烛,对身材矮小,相貌滑稽的童子道:“亥时一到,只要我再做一次法,包拯就没命了!”
童子一脸郁闷道:“荣公子只花了一百两,就想让您杀了包拯,给他爹报仇,未免也太小气了。”
“你懂什么?”黑衣姥妖笑道:“包拯是文曲星君下凡,”拿起案上的布偶道:“他死之后,三魂七魄都会聚在此处。只要吸取了他的魂魄,我就能修练成仙。”

展昭手握巨阙,伏在旁边的屋檐上,心中暗道:“原来包大人竟是上界的文曲星君!”
“太好了!”童子道:“师父成仙之后,就再也不用做江湖术士,供那些有钱人驱使了。”
黑衣姥妖仰天一笑,缓缓扬起尖利的指甲,双手合十,便要念动法咒。
一字尚未出口,忽见银月之下,一道慑魄的剑气携着寒光疾飞而至,惊惶之下,未及闪躲,腰腹已被宝剑刺穿。
黑衣姥妖戾气暴涨,正欲施法反抗,不料全身一震,顿时法力尽失,低头一看,胸前竟被贴上了一道灵符!
童子见状,欲借土遁逃走,却被展昭点住了穴道,随即也被灵符治住,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这时,王朝四人已然赶到,将他二人拿下,率众搜索了整座宅院,将荣县令之子一并带回府衙。
从展昭手中接过布偶,公孙策见其背后写着包拯的生辰八字,头顶及胸前的七处要穴都扎着钢针,惊愕之余,忙取下钢针,将布偶放入铜盆烧成灰烬。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包拯已恢复如初,听说是展昭救了他的性命,连忙派人请他到花厅相见。
展昭一进门来,便向他拱手道:“见过包大人!”见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不由欣慰一笑。

包拯拱手还礼道:“包拯遭妖人所害,若非展大侠仗义搭救,吾命休矣。”
展昭道:“只是举手之劳,包大人不必介怀。”看向包拯身旁的公孙策道:“若非公孙先生指点,展昭也无法找到那两名江湖术士。”
包拯恳切地道:“展大侠屡次相救,包拯铭感五内,望展大侠日后能留在府衙,扶助一二,以慰包拯渴想之诚。”
展昭见包拯又要揽他入朝,淡笑着推却道:“展昭乃闲云野鹤之身,向来萍踪不定,恐难久留京城。”

公孙策道:“大人回京当日,就备了一份谢礼,派人送往贵府,同时送去一封请柬,邀展大侠来府衙相聚。”
展昭心知包拯有聘请之意,含笑拱手道:“多谢包大人至诚相邀!”示意身后的小顺子把寄放在门房的包袱取来,对包拯二人道:“展昭此来,也备了一份薄礼。”接过小顺子手中的一方墨砚,双手交给包拯,又将另一方交给公孙策。
二人一看便知是与端砚齐名的歙砚,展昭对他们的敬慕之意,二人心中皆已了然。
歙砚色如碧玉,细腻坚劲,古朴隽朗、大巧若拙,不愧为“石冠群山”、“砚国明珠”。最难得的是,两方歙砚所雕刻的图案,一为青莲,一为修竹,前者赠予包拯,寓意“清正廉明,出淤泥而不染”,后者赠予公孙策,寓意“坚韧有节,虚心而能自持”。
包拯二人素来不受同僚馈赠,但展昭是他们的好友,展昭所赠之物,二人都欣然接受。
展昭见王朝等人也在此处,转身对他们道:“四位兄长荣任校尉之职,小弟无以为贺。”从小顺子手中接过四把崭新的腰刀道:“这些虽非宝刀,却是陶弘景的后人亲手打造,四位兄长用起来,定会十分趁手。”
王朝四人谢过展昭,一一接下腰刀,见刀鞘不仅雕工精细,且都刻有“忠义”二字,皆是爱不释手。又见刀身与刀柄连接之处,竟刻着他们各自的姓氏,更觉不胜惊喜。
公孙策见此情景,趁势对展昭言道:“展大侠千里迢迢,精心购得礼物相赠,我等皆十分感激。展大侠难得来京城一次,不妨在府衙小住几日,也好让我等尽地主之仪。”
包拯笑道:“听说展大侠酷爱游历,不妨暂且留在汴梁,也好让王朝他们带你逛逛京城。”

“是啊,展兄弟!”张龙挑眉道:“京城可不是一般地热闹,三天三夜也逛不完!”
马汉点头道:“光是开封府衙,就够展兄弟逛一天的!”
王朝语气沉稳道:“咱们一别数月,终得相聚,展兄弟务必多留些时日!”
赵虎上前一步,摆出一副“耍赖”的样子道:“咱们兄弟是什么情谊?展兄弟只送宝刀可不行。要是不留下来,好好指点我们几招,我们可不放你走!”
展昭见众人这般盛情,心中颇为感动,于是和暖笑道:“既然如此,展昭就再叨扰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