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极拳随笔·内力自正

2020-04-07 03:19 作者:润乐坊  | 我要投稿

武术套路的练习讲究姿势规范,因为既要让内力发挥作用,又要防止被内力反伤。内力不是什么秘密,即使是综合格斗家,实际上也会凭直觉自发地掌握;但内功确实是秘密,门派不同,内力的属性就会不同,内力的修炼方法——即内功也会不同,然而知道门派内功的人往往是嫡传或关门弟子。目前系统且公开的内功是《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但问题在于我不知道这本书所修炼的内力是什么属性,而且我也学不了与之对应的少林拳法。内功可以是武术套路的习练,但武术套路的习练却未必是内功;因为内功还包括内功心法,作用是在如何运转内力的同时,防止诸如内力反噬导致的走火入魔(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

江湖武林用实力说话,能打才是硬道理;所以不免会以留一手作为潜规则,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义气不是用来讲道理的,而是用来搞双重标准和道德绑架的;如果不能形成师父对徒弟在人身关系上的权力,那么宁可失传也不会倾囊相授。虽然《太极拳使用法》不同意留一手的说法;但据说杨澄甫后来要求把库存的《太极拳使用法》都给烧了,以至于入手此书在当时就非常困难。

行业环境如此残酷,我又是外行;以仅有的可公开资料悟出的所谓太极拳内力,其性质也不过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而已。自悟的所谓内功也只是要自己想办法去掌握,处于探索阶段,而《太极拳说十要》、《太极拳论》则姑且是内功心法。

因为要靠武术吃饭,所以要留一手;那么武术的传承,我大约能推导出这么一个过程:在有条件广收门徒的前提下,教徒弟规范的招式动作;如有徒弟天资聪颖、颇具悟性,在施展规范的招式动作时能自发地打出内力,这人就会成为师父心中的嫡传候选;再通过人品的考验和经营能力的考察后,这人就会成为嫡传弟子,进而担任门派掌门。掌门之位有限,嫡传不只一位;则艺成出师,另起炉灶,将门派武学发扬光大。由此可知招式动作规范的重要性。练出规范的招式动作未必就能实战,但薪火相传就总能有翘楚脱颖而出,也能很现实地保自己的饭碗。

不过,我学太极拳的情况却是只窥得内力皮毛,对内功一知半解,更无名师指教规范的招式动作。试错是无师自通的主要途径,但代价也众所周知。所以,我处境就是:习拳如赌。

如果我赌对了,内力即我在《太极拳内功自悟》中描述的那样。那么内功以《太极拳说十要》、《太极拳论》作为心法,进而做到应用、驾驭、转化,在武术招式的规范性上就会起到内力自正的效果。

规范的招式动作可以驱动内力的形成,反者道之动,我也可以尝试通过内力的运转让自己打出规范的招式动作。也就是说,在运转内力的情况下,如果打出的招式动作不规范,自己就会出现不适感,甚者被反伤乃至内伤;如果招式动作规范,则会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感、关节间杠杆和力矩的协调感以及重力作用于自身的负荷感,即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感觉。

这种思路的依据是在实战中并不是总有机会打出规范动作来克敌制胜,对手也不会让你去施展;那么在你战胜对手后,唯一能证明你的技击所属门派的,就只有你的内功。技击思路决定打法,打法决定招式,招式决定内功;反之,只要运转的是太极拳的内功,不管实战中的招式动作如何,你打的就是太极拳。

一言以蔽之:只要我打得有用,你就不要管我打得怎么样;在遵循内功心法的前提下,对了必有助益,错了必有损伤,招式凭内力自正。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招式动作可以通过书籍描述和视频演示模仿,所以我对太极拳的招式主要做用法上的个人解读。会打未必会用,会用必然会打。

当然,赌错另算;所以观点旨在参考,切勿轻信与践行。我写下来是为了备忘。

太极拳随笔·内力自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