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一定会下雨吗?气象科普 | 话高考气候,忆青春时节

2023-06-07 23:10 作者:昀昀补完计划  | 我要投稿

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今年高考期间,江南、华南、云贵高原、四川南部等地降雨频繁;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受冷涡影响,午后至夜间可能出现阵雨或雷雨;大片高温主要集中在新疆,另外在华北、黄淮、华南等地高温相对比较分散。

你是否记得当年高考时的天气?是阴雨绵绵,还是雷雨交加,亦或艳阳高照?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经过两年调整,高考时间从1979年起至2002年定为每年7月7-9日;综合考虑气温、降雨和台风等的影响,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全国高考时间改为每年的6月7-8日。由于近年来新高考政策在一些省级行政区实行,高考时间调整为6月7-10日。             

每年高考期间,我们总能在天气预报上看到“高温来袭”、“雷雨多发”这样的字眼,临近高考的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提供相当准确的天气信息。但是,一到高考就下雨这种说法合理吗?高考期间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大雨?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高温?高考时间从7月7-9日调整为6月7-10日,各地高考期间的气候条件一定都变好了吗?

我们基于全国2000多个站日降水和日最高气温数据,定义降雨和高温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快来看一看你的家乡是什么情况,是否和你的记忆相吻合?同时按图索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吧!

定义6月7-10日任意一天降雨量大于等于0.1 mm认为该年发生了降雨事件,任意一天降雨量大于等于25 mm认为该年发生了大雨事件(包括气象上规定的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任意一天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认为该年高考发生了高温事件,除以2003-2020年总观测年份,得到2003-2020年高考期间降雨、大雨和高温发生概率。

 “一到高考就下雨”合理吗?

西南地区部分站点,主要位于四川中西部、贵州中西部、青海南部和云南南部,2003-2020年高考期间降雨发生概率为100%,正所谓中了“逢考必雨”的魔咒华南、江南、华北北部和东北北部大部分站点降雨发生概率也很高,降雨概率超过80%,高考期间下雨的可能性也很高(图1)。

所以“一到高考就下雨”的说法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西北大部分地区来说,由于降雨本身就少,高考期间自然也不存在“逢高考就下雨”。

图1. 2003-2020年6月7-10日降雨概率

② 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大雨?

大家可能对比较大的降雨事件印象更深。高考期间,华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大雨事件发生概率超过20%,尤其是广西北部和广东北部,部分地区超过60%,强降雨对交通出行等带来不利影响,成为这些地区关注的焦点。其余大部分地区大雨事件发生概率小于20%(图2)。

图2. 2003-2020年6月7-10日大雨概率

③ 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高温?

高考期间,全国高温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位于河北南部及河南,高于40%,河南北部部分地区甚至高于60%;此外,新疆、云南、广西、海南部分站点高温概率高于60%,酷热难耐的天气常常是这些地区考生面临的挑战。东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图3)。

图3. 2003-2020年6月7-10日高温概率

④ 高考从7月调整为6月,各地高考期间气候条件一定都变好了吗?

高考时间从7月调整到6月,除了华南、江南大部分地区降雨概率及大雨概率增加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概率降低或者没有明显变化(图4,图5)。

华南、江南、西南东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高温发生概率降低,其中,江南大部分地区降低超过40%,但在黄淮、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高温发生概率增加,尤其是河南北部地区,增加超过20%(图6)。

总之,高考时间从7月调整到6月,并非对所有地区的考生都完全有利。调整后,华南、江南部分地区强降雨概率有所增加,黄淮部分地区高温概率明显增加。但总体上,高考时间调整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和降雨概率降低,大大减少了南方地区高温酷热和黄淮、华北地区强降雨对考生的不利影响。此外,6月台风登陆比7月少,高考时间调整能同时减少台风登陆对沿海地区考生的影响。

图4. 2003-2020年6月7-10日相比于7月7-10日降雨概率的变化
图5. 2003-2020年6月7-10日相比于7月7-10日大雨概率的变化
图6. 2003-2020年6月7-10日相比于7月7-10日高温概率的变化

⑤ 成因讨论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每年夏季,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造成降水增多。6月上旬,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北纬20°附近,西南季风向北深入影响到我国华南一带,同时西风带北收到新疆中部,东北冷涡活动频繁。我国南方受到南海、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水汽充足,形成南方主雨带;云贵和西藏地区形成以北印度洋水汽为主的地形雨带;而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受太平洋水汽和冷涡活动影响,形成冷涡雨带;最后是新疆地区形成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为主的西风雨带。这也解释了我国6月7-10日高考期间各地降雨频发的原因。

由于热量的累积,海水温度在7-8月达到最高,海面蒸发比6月大,大气中产生更多的水汽;同时洋面上生成更多的热带气旋,登陆的台风比6月多,因此7月降雨总体比6月更多。但并非全国所有地方都是7月降雨更多,这与夏季雨带的移动有关。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夏季的主要天气系统。西风带系统携带的北下冷空气,与副高外围引导输送的南来水汽汇合,导致副高西北侧常发生降雨。

6月上旬副高位置比较偏南,导致主雨带位置偏南;7月上旬,副高北抬至北纬20-25°附近,江汉、江淮和黄淮地区开始受到副高西北侧雨带的影响,进入多雨时节,主雨带向北推移。因此,我国雨水最多,下雨范围最大的月份在7月。同时6月上旬主雨带在华南和江南地区,7月上旬主雨带北移至江淮和黄淮地区,所以高考时间从7月上旬调整到6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概率降低,尤其是黄淮地区降低明显;而华南和江南地区降雨概率增加。

 由于大气中热量的累积,我国内陆地区最高气温常出现在7月,这是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高温概率大于6月的主要原因。同时,高温的发生还受到副高的影响。副高脊线附近易出现晴朗高温天气,西北侧的降雨带来降温作用。

 6月上旬,副高西北侧雨带主要位于我国华南和江南地区,阴雨连绵导致高温天气难以出现;而此时黄淮和华北南部地区降雨较少,多晴朗天气,易于出现高温。到了7月上旬,华南和江南南部地区受副高控制,更易出现高温;而江汉、江淮和黄淮地区降雨增多使得高温天气概率降低。

 因此,高考时间从7月上旬调整到6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概率降低;华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高考期间降雨概率增加,高温概率降低更明显;而黄淮和华北大部分地区降雨概率降低,导致高温概率增加。

尽管每年高考各地可能受到高温或雷雨等不利天气影响,但阴晴雨雪是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生的常态。

愿各位考生放平心态,

积极应对,金榜题名!


高考一定会下雨吗?气象科普 | 话高考气候,忆青春时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