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债的交易策略
利率债的交易策略
可以分成短端和长端,长端等于短端加预期,预期的是
短端变化
,它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而
通胀预期背后是
经济大环境问题
。这个逻辑一旦形成,大家就可以更简单明了地去判断了。 包括我们在读一些研究报告,包括我们在看一些区域易的时候,我们会明显的分辨出一些逻辑是不是那么似是而非?是不是合理而短端的波动?
短端利率的决定因素实际上是由
央行的行为
作为主导
,伴随着市场的情绪变化,这同样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其实投资可以分为
积极管理和消极管理
。
消极管理假设我们无法战胜市场,所以不追求过度的阿尔法,而追求
市场平均收益率
,或者跟自己管理资金的风险偏好匹配的
合理的收益率
。 比如一个 60 岁以上的人,他无法接受本金的损失和过度的波动,他的养老金需求,购买的需求,各方面的需求在未来 20 年是
刚性
的。这个时候合理的匹配于风险偏好和需求的投资收益率的是预期,实际上就是通胀中枢水平,
只要能战胜通胀中枢水平,他的投资就是一个合理化的。
同样,如果是高风险偏好的高净值的个人,那么他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去选择资产,这是消极管理的模式。
消极管理一般来说在市场上用的比较多的是
保险公司,
因为保险公司的赔付是刚性的,那么它的负债久期是刚性的,
所以它更多采取的是一种
指数化或者是低波动化的投资方式。
我们说的利率债交易,实际上的目标就是要
获取超额收益
,我们要
利用利率绝对水平或收益率曲线变动的趋势和波动来预测未来的方向,找到合理的点位来进行操作,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这是积极的策略的一个重点。
如果我们想判断未来利率的波动、收益率曲线的形态,我们得首先明白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变化有多少种。 一种就是
平行移动
,就是
收益率曲线各个期限以等比例的向上移动
,这个基本上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更多的是
平坦化的扭曲
和
陡峭化的扭曲
,也就是说
收益率曲线的短端和长端以不同的幅度上下移动
,这种移送实际上带来的结果是
期限利差变化
,期限利差主要取决于
通胀预期、短期的流动性冲击
。 如果出现了期限利差的相应变化,我们需要判断的是
未来预期和冲击的变化
,从而选择我们到底在哪个位置去进行投资或者是规避。 剩下两种
正蝶形
和
反蝶形
实际上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一旦出现,往往会意味着一些机会。 正蝶形指的就是
两端的变化大于中间
,反蝶形就是
中间的变化大于两端
,不管是上下还是向下的是移动,但它是比较少见的,往往
可持续性也比较低
。一旦出现了这种变化,往往是带来一种
收益率曲线修复
的状态,因为一般而言,收益率曲线它虽然陡峭化程度会有变化,但它的大体的模式是从直角坐标系的左下方向右上方的一个倾斜的状态。 正蝶形和反蝶形的出现往往带来了一些期限点位上的超额配置的收益。比如说正蝶形向下或者向上,那么两端的变化过度可能带来两端相应的机会,那么反蝶形也是一样,可能带来中间久期债券的一些相应的机会。
要
立足于当下
,也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现在收益率曲线的形态是什么?10 年期国债、10 年期国开,它在新的环境下中枢水平是什么样子的,波动区间是什么?这个决定了我们对收益率曲线的估值。 同时我们需要去判断投资环境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市场情绪。市场情绪的判断多重指标体系,可能包括了
货币利率体系、债市
,
股、大宗外汇
等其他资产。一般综合的利用
横截面的分析
来判断现在的市场情绪。 比如我们看到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曲线是变平的,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熊平状态,整个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了上升,它也是极度的收紧的。 同时股票市场如果出现了下跌,那么这个横截面告诉我们的是,市场大概率事件是由于
流动性收紧
的因素造成了股债市场的普遍下跌。 如果这个时候又看到了大宗的回调和外汇的波动,那可能更有利于判断。 基于市场情绪,我们要考虑市场情绪在未来是不是可持续?主要考虑市场的因素,也就是估值,包括各方面
价格指标的变化
。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的
基本面环境
和
政策基调
,是不是还会持续收紧?市场认为的持续收紧和基本面变化与政策基调之间是不是可能产生了背离,会不会有修复? 这些综合性的因素决定了我们对收益率方向的根本判断。假设我们不做对冲,不做空利率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的方向判断就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操作。 如果我们认为未来的收益率曲线仍然会上升,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仓位,缩短 久期或者全部清仓去投放到货币市场,这是最典型的一种缩久期的方式。 如果我们判断未来收益率是在区间震荡的过程中,上下不超过 20 个 BP 的一种震荡,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采取的是收益率曲线的精细化,也就是
骑乘操作
,或者是新老券、其他债券的
套利
。 如果得到的结论是收益率曲线会在高位出现回落,我们就要判断它回落的模式,从而确定采取怎样的一种组合和区间的配置,最终决定了我们在哪类债券,哪种期限的债券上配置多大的比例,以及以什么样的持有结构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