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科普:你了解儿童抽动症吗?做家长的要多留一个心眼

2021-12-08 16:45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抽动障碍为一种慢性神经行为疾病。

多于3岁后学龄前期至10岁儿童发病,男多于女。抽动症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经常出现日间不自主、难自控的快速抽动表现和不协调动作,常有频繁挤眉、眨眼、鼻吸噘嘴、作怪相、摇头、扭颈、缩颈,耸肩;上下肢局限性抽动。重者还有发声抽动,有的喉中发”吭吭、喔喔”异响,犬吠声,出气声,清嗓声,重复声,喷口水,秽语,说脏话等。精神紧张刺激是促发因素。有意识地控制可暂停,睡眠时间消失。症状有波动性或周期性。

有时还有模仿语言、模仿动作、多动或行为问题。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为累及面部肌肉与喉部肌肉的抽动,表现为做鬼脸或发怪声,因此常被误认为故意捣乱或毛病而被呵斥或责罚。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或感冒、应激的情况下可能加重。

·病因和发病机制

抽动障碍发病机制未明,一般认为与基底核纹状体、尾状核不对称,多巴胺释放过多或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或超敏有关。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致病基因位于。近年还有人提出本病发生可能与A-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自身抗体形成(即抗基底核抗体)有关。

一、家长忽略了

很多家长认为抽动障碍是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觉得还是等孩子长大了再说比较好。但是他们对于抽动障碍得不到及时的干预,症状严重后带孩子去治疗,会给干预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父母过于关注和强调

有些家长总是想用提醒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抽动行为,所以他们特别关注孩子的表现。如果表现出一点点,就提醒他不要再抽动了,适得其反。他们越注意,抽动就越严重。其实这里的家长起到了心理暗示和强化的作用,会让孩子的抽动障碍越来越严重。

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许多抽动障碍儿童的家庭采取了打骂、体罚等管教方法。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抽动障碍并不清楚,误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或不良习惯。相反,他们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抽动症状。

有抽动障碍儿童的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治疗。抽动症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愈,只会越来越严重。家长要早一点带孩子去治疗,让孩子早一天康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科普:你了解儿童抽动症吗?做家长的要多留一个心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