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勇夺五金的追梦少年
云南高校联队致力于自行车运动事业发展,宣传推广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励志事迹。
青春为马,韶华铸梦
我们接下来介绍的运动员,并不是天赋异禀,出生于沿海一线城市、家境优越的孩子,而是来自云南大山里,家里父母从事务农职业,并在后期国家扶持政策下,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他就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万一辰同学,以梦为马,勇夺五金的逐梦少年。

在今年的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荣获自行车项目中个人金牌4枚,团体金牌1枚,共5枚金牌。

万一辰同学,2000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美丽的花腰傣乡-戛洒镇,新平是玉溪市下辖县,境内有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滇中第一坝等景点。
感谢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大力发展,促使旅游业成为戛洒镇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他家从2010年开始经营农家乐,到现在已经10余年,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发展到现在多次被市、县评为星级农家示范户,是时代的发展给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


起名:金豪农家,他家可以说是当地最出名的农家乐,每天生意爆满,很多朋友来到这里大快朵颐,夫妻二人都会奉上傣族的特色美食,把傣族的文化传播好。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我们大山里人文地理和旅游文化。

2005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小腿,在医院用氧气机供养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伤势过重,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已经被截肢,一瞬间生活不能自理,对于一个正处于童年快乐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父母都不忍直视目前的现状。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的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为了能让他和同年的小朋友一样能用双脚走路,父母经过多方打听,后来得知昆明安得好假肢厂可以安装义肢,能双脚走路。上了昆明,当时他家里真的特别困难,安装假肢要一万多块,别说一万多了,全家翻箱倒柜就能拿出两千块钱。没有办法,父母就到亲戚朋友筹钱,所有能借的都借了,才借来的第一个假肢,从此就开始学着用假肢走路、学习、生活、锻炼……

年幼就失去右小腿,面临的是校园生活,被同学的排斥和投来的异样眼光。小学时班主任特别偏袒他,班里的扫地大小活动都不让参加,有同学给他起外号,被班主任听见后会被教育。母亲得知后并告诉班主任不用这样对待他,“我儿子什么都能干”!从小父母对他的教育就很严厉,父母告诉这样一句话:“你这辈子只能缺这条腿不能缺那颗心”。从始至终都把这句话放心上。直到2011年家里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他的父母就在家里开起了饭店至今。

2014年,他被当地残联选拔到云南省游泳队参加训练,并有幸参加了人生的第一场省级比赛——云南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当时年幼不懂事,贪玩,没取的什么好的名次。后来父亲得知他想改游泳为自行车项目,没吭一声就给买了两辆山地自行车。父亲从早上6点开始陪他骑车去读书,从家到学校距离有10公里,父亲一直陪骑到初三毕业。到2018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没能成功改项,还是参加了游泳项目。当时集训时间短两个月,去临沧参加了比赛,在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想着拿个第三,没想到就差了那么0.01秒。比完赛就回到了当时就读的高中,开始筹备高考。
人生中的恩师——师涛教练
师涛教练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师涛,玉溪市通海县人,2009年进入玉溪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队训练,2010年省运会后进入云南自行车队。进入省队后,师涛训练刻苦,进步飞快,多次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由他担任主力的云南省自行车队也屡次打破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2014年1月,师涛入选国家队,后在5月的亚锦赛上夺得冠军,紧接着又在9月的仁川亚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4公里团体追逐赛中,与队友一起拿到了自行车赛场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实现了玉溪运动员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师涛教练——个人语录
“我出生在农村,家境不是特别好,父母是本份的农民,从小希望我读书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有用的人,但是由于家境原因,从小我就立志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小时候,每当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为国家夺得金牌,领奖台前冉冉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我心里由衷的有一种自豪感,那种感觉就像我拿了金牌一样激动。自此以后我的心里就有了一个体育梦,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自行车比赛,那种骑行酷酷的比赛,让我爱上了这项运动,朝思暮想想成为一名自行车运动员”。

一场考试 不足以决定命运
但一次机遇 却值得全力以赴
愿追梦路上的每个人
未来可期
永不放弃,负重前行:
到2020年9月考入了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器乐类,和李斌老师学习单簧管。这两年里也没放弃过执着热爱的自行车,去年省队的李俊教练打电话给他,建议归队训练参加全运会,当时回复李教练是说:“我想先好好读书,以后再考虑这些运动项目。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遗憾”!直到今年班主任施词老师和李斌老师又再次的鼓励和开导下,他重拾了自己的信心,报名参加了这次省残运会的自行车项目。

由师涛教练带队训练,刚开始训练,骑的是山地车,要求我们在滚筒上进行平衡训练,对于从小失去右小腿的他,平衡是最大难点,身子是往左偏的,一次次从滚筒上摔下来,又再次的爬起来,几十次,上百次……一直坚持着,到现在,膝盖和手都还有疤痕。那时候骑行裤、护具、头盔……什么装备都没有,大腿内侧磨出了血,疼的直咬牙,训练结束就用碘伏擦一擦。因为右腿装了义肢,两三天就要磨个水泡出来,水泡破了留出来很多血,也是一样晚上擦碘伏涂点软膏,第二天照常训练,骑不了车就练核心力量。

当时就想办法一直坚持下去,可与义肢接触的地方过不了多久,还是摩出水泡,这样下去,他着实的担心,于是就找到了安得好假肢公司询问,他们的建议换一个新的义肢,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和家里协商同意后,换了一个新的义肢。父母的倾力支持,更加努力的投入训练中。每天训练都是九十公里不低于八十公里,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都坚持训练。师涛教练时刻要求大家,不放松自己。距离比赛前最后一个星期,在训练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导致万一辰被队友撞到,翻了个一百八十度跟斗,第一时间就赶往了医院照完片子,医生说骨盆隐裂。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心完全碎了,难道这次事故让他与省残运会无缘?这么久的坚持,流的那么多的汗水不就白费了,连续两天都没办法入眠。后来,坚持早上训练,下午理疗,晚上打针,持续了一周。由于边训练边治疗,恢复得很好,最终争取到了这次省残运会比赛资格。

9月5日迎来了第一场比赛,一公里个人计时赛和十五公里个人计时赛。他的背上都贴满了膏药,排在第七位发车,当发车号令一响起时,强忍着疼痛。冲过了一公里的终点线!冲过线后,第一时间躺倒在地上,志愿者们拿着冰块帮他按摩。过了一个小时又紧接着进行十五公里的个人计时赛,并没有想过要放弃比赛,咬牙坚持上场参赛。十五公里个人计时赛结束后就开始颁奖了,也没想着自己会获奖,但当念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还在休息区垂头丧气,队友跑过来把自己拉过去,说是拿下了金牌,心里满是激动和感动,这么久的坚持和努力没白费。接下来的比赛一鼓作气把金牌收入囊中。最后一个赛程,冲过终点之时,留下了喜极而泣的泪水,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了。最终取得四枚个人计时赛的金牌和一枚大组赛金牌的成绩。

师涛教练作为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励志的榜样,来到万一辰家里一起品尝当地的美食特色、家乡文化,鼓励这位来自大山里、有着强大意志力的孩子。
来自万一辰的心得体会:
“我们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目光所至皆为华夏 五星红旗團皆为信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回想起夺冠前的日子,这一路上是多么的不容易,12年来得到关心关爱和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训练,最终化作我的动力,实现了我的一个个人生目标。今天很自豪地站在这个舞台上,分享我的荣耀。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越走越远,走向更大的舞台,实现更远大的梦想!我在这里衷心的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着我的学校、我的家乡、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同学,同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自信自强,从而去实现梦想。在二十大召开之际,我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谢谢”!
关于我个人对于中国人能否参加环法自行车赛这个观点,做出评论:
大家都在谈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不管是完全照搬还是借鉴一些先进的训练理念,都离不开群众基础的稳扎稳打,以篮球和足球联赛来说,走职业体育道路,基本上都是精英阶层才玩得起,像我们大山里的孩子,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在云南这边,边境省份来说,先填饱肚子,再谈理想。

目前在国内是话,很多体育赛事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赛事机制和就业体系,而且“教体分离”。CBA联赛也无法做到美国NBA那样的商业价值,然而自行车和足球领域也一样,欧洲三大环赛(环法、环西、环意),以及欧洲足球联赛(西甲、法甲、意甲、德甲、英超),国内也很难发展起来,真正意义上成为体育强国。


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来说,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走向职业体育这条路,就算天赋异禀或者身体运动素质非常棒。然而金钱与利益等因素缺一不可。能坚持几年,一直保持热爱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包容度、大众思想观念等等都需要慢慢改变。

感谢大家的宣传推广,支持我们大山里的孩子,虽然训练环境和经济条件有限,但我们会一直保持热爱,刻苦训练,终有一天,必定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