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红中绿
(上)
沈愿明有一只黑猫,这是她在南京的独居伙伴。只是在某一天,黑猫从阳台上钻进了她的屋子里。从家乡考进南京市图书馆,黑猫是她的第一个伙伴。
沈愿明是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的本科,那时她还有个伙伴,是同班同学,名字叫王佳,王佳大三就辍学了。沈愿明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也联系不上。有人说她回老家了,有人说她出国了,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失踪了。
在图书馆工作时,沈愿明总是想起这个女孩,她对她的印象不是太深刻,因为她是学校里大多数人中的其中一
个,像分母里面的一个数字。大三时,开始流行什么“快闪”运动,王佳带着她的人生一起“快闪”了。沈愿明问了辅导员,他说她父母有点事,所以她辍学了。后来又有传闻说什么女大学生失踪事件,同学们传得很凶,直到王佳打了个电话给辅导员,让他把宿舍里剩下的东西寄给她,流言才停止。这个电话是水面上唯一一个水漂,然后她又杳无声息了。沈愿明找过她多次,并没有找到她的任何消息。
这几天,黑猫的行为有些反常,沈愿明带它去看医生,它从医生手里挣脱,不见了。沈愿明在宠物医院周围反复寻找,并未找到它的身影。
在黑猫消失的那个晚上,沈愿明收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声音很熟悉,听着听着,沈愿明听出是王佳的声音。她问王佳最近可好,王佳说,她现在在弋阳呢。沈愿明问她这段时间在哪里,过得怎么样。王佳说,她这段时间在地球呢,过得挺好的。沈愿明问她在地球干什么,王佳说,她在寻找自己应该如何在地球存在。沈愿明问她找到了吗,王佳说,她辍学是觉得学校教的知识,包括日常生活的常识都没什么意义,一切过于虚无了。沈愿明问她现在呢,她说,意义这个词也是虚无的,《红楼梦》看透了空,是因为曹雪芹拥有过太多,人生确实是空的,但在虚无中寻找到实在,是一个青年必须要做的事。没有人最后不是两手空空地走,而他留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可贵。曹雪芹看空了一切,而《红楼梦》却是他实在的宝贵,若他真的看空,可能就不会动笔。这就是理想,是追逐,也是漫漫征途。沈愿明问她在弋阳干吗呢,王佳说,踏上征途了呗。沈愿明问她一个人吗,王佳说,实现梦想的路上,从没有人孤独过,哪怕远隔万里。就如四大名著,它们的读者到越了时空。而中华的文化,渗入了每个中华儿女的骨髓中。
沈愿明问她认为中华文化中最可贵的是什么,王佳答中华文化侧重“飘渺”,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无论庄子、苏东坡,还是王若虚,他们都在失意、落魄乃至悲观中产生了乐观与通透豁达,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断过的一大原因。
沈愿明问她,这段时间,她很失意,落魄和悲观吗,王佳说,确实如此,但她很感谢这段时光。它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让她更好了,更坚定了。她很感谢这段经历,虽然痛过,但是她成了更好的自己,世界也变成了更好的世界。
“然后你去了弋阳?”
“我一直在路上,我充满了力量,这也是我为什么是华夏儿女的原因。华夏儿女无论面对怎样的考验,都会再爬起来再跑起来,正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沈愿明和王佳谈了挺久,王佳正在弋阳一家客栈里。沈愿明问她吃住怎么解决,王佳说她盘缠是够的,沈愿明问她为什么要去弋阳,王佳说,她爱这片大地,她想来看看这片大地,人们如何耕作,如何纺织,如何生儿育女,如何建筑房屋、桥梁,如何发展文明,如何共饮长江水,如何成为这片大地上的一名平凡又特殊的中国人。沈愿明问她下一步去哪里,她说向来从来处来,到去处去。沈愿明问她下一个城市去哪里,她说去古楼。沈愿明问她来处来自哪里,她说,她总感觉自己不是地球人,可能每个人降临前都并非来自地球吧。
王佳来电话的第二天上午,沈愿明上班迟到了。那天堵车了,而沈愿明出发晚,觉得地铁换乘来不及,就打了车。沈愿明被扣了一点季度奖,在图书馆整理完图书后, 王佳发来了一条短信:你猜我在弋阳看到了什么?
沈愿明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其实她也没有必要知道。
“你看到了什么?”沈愿明还是打电话问王佳了。
“你往你东南方向看去,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摞书。”沈愿明说。
“什么书?”王佳问。
“《唐诗三百首》和《博尔赫斯文集》。”
“它们怎么被放在了一起?”
“它们被借阅,还回来了。”
“我在弋阳看到了一只长颈鹿。”王佳说,"就像两本不相干的书机缘巧合地被放在了一起,我相信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一种神赐的必然。”
沈愿明还想和她聊一会儿,但是还没到下班时间,于是就开始摆放图书。她不知道王佳长成了什么模样,也许和她聊天的并不是王佳,她认为也有这种可能,因为“可能”这个词本身就有无数可能。
沈愿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去旁边的街巷里买了晚餐,某一瞬间,她突然觉得,王佳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可能”的生活。沈愿明朝九晚五,是一种平稳安乐的生活,王佳颠沛流离,却别有一番风致。遑论哪种生活如意,沈愿明在羡慕王佳的同时,可能王佳也在羡慕着沈愿明。记得大学毕业时,同学们各自道珍重,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出国深造,有的留校当了老师。他们选择一种生活的同时,就摒弃了其他千百种人生的可能。任何选择都是如此,宛如你永远只能走在一条道路上,你只能走上一条道路,而道路引领你走向前方。这可能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我们在这里的同时,就不能在那里。沈愿明在图书馆的同时,就不能在图书馆外的其他地方。说起来很拗口,但是沈愿明这一代人,无论意识到与否,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选择没有人选择的选择,走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完成没有人完成的任务。是的,无论人生出理了怎样的岔路,他们选择了,他们走下去了,他们完成了。虽然道路布满荆棘,虽然有痛有风雨,但是他们走到底了,他们在终点踩下了自己的脚印。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工作,为什么奋斗的意义。沈愿明想,在图书馆整理图书也是一种奋斗,在咖啡馆端盘子也是一种奋斗,在写字楼里做表格也是一种奋斗,在医院里与病魔抗争也是一种奋斗。同样,王佳辍学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奋斗,走路也是一种奋斗,只要能走,似乎就有了新的可能。有好的可能,也有不好的可能,而那些不好的可能,似乎也会变成好的可能,这在于你的选择,在于你的道路,在于你如何思考。
选自——庞羽《白猫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