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是科学?-前言

2023-08-04 09:43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做系列视频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总结和反思我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二是展示和传播我的第一视角思考过程。最早的尝试是《两坤年科研练习生对“科学”的理解》一文,由于直接阐述观点,未提及对科学的流俗理解,在评论区被“书柜”教育了,自省确实不够严谨。而且,文字毕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利于传播。于是,我制作PPT并讲述、录制,重新理清思路,把观点整理成比较方便传播的形式。现在再次整理为文字。


我学习做科学研究有5年多了。我的导师是一个很诚恳的人,极端专注地做科研,非常细致地指导学生做科研。他不太关心科研之外的事情,而我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和他不一样的我。我曾跟着陈正雷老师的弟子练过拳,现在拳本身荒废得厉害,但对形、对气的理解已经融入日常生活。我在2015年写了《不要再用化学原理批驳五行观点》一文,可以说是幼稚不堪,但我从未放弃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后来偶然接触B站,遇见温铁军、王德峰等老师,遇见毕诗灵等一众网友,我大大拓展了眼界,彻底打破了学科界限。故而才有这样的文字。


这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讲述。这样的讲述,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很难理解,需要接受考核的中学生可能更加迷惑,因此建议尚未参加高考的孩子不要继续了。如果同为科研练习生,甚至是科研工作者,我期待你们严肃的批评。如果有体力劳动者来听我的讲述,我感到万分荣幸。我的一切生活物资由你们提供、一切生活环境由你们保障,我的讲述哪怕能给你们提供一点点帮助,也是万分荣幸。如果你自认是第三世界的实践者,正在改造世界;或者自认是第三世界的知识生产者,正在归纳实践活动:那么,同志,请一起过完这个系列,我非常需要你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系列视频将分别讲述以下内容。

一,两种常见的“科学”。一种是舆论场上常见的“科学”,姑且归纳为“科学主义”。另一种是严肃的对科学的规定,即“可重复性”或“可证伪性”。前者类似于宗教信仰,后者可以与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相印证。

二,科学是现代用于祛魅的工具。科学的操作过程就是把“神秘的”解析为“合乎理性的”,也就是所谓“解析合理化”。通过对“前现代”自以为的解析合理化,人类实现了对“前现代”的祛魅,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建议参阅吴晓明老师讲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G4y1y7ro

三,解析合理化的困境。科学研究的实践造就了新的神秘,以机器学习最为典型。哪怕是理论上,解析合理化也不可能全面、彻底。而且,解析合理化程度越高,付出的代价越大。

四,科学研究往何处去?学问的价值在于可以预测,数学提供了搭建模型的工具,模型只是一种观念造物。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方法,是搭建模型的基础和目的。不要迷信观念造物,做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什么是科学?-前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