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2023-03-01 01:40 作者:菜鸟程序员辉夜  | 我要投稿

前言:

我很感谢命运能让我遇到ta,同时也感谢努力的自己。这本书我们两个都很喜欢,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些爱的启示,我很喜欢分享,所以将我的读书笔记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读书笔记主要内容都只是摘抄哦,并非完全原创,本人所阅读的书籍来源于刘福堂译本。 简介:

《爱的艺术》是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6年。《爱的艺术》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该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摘句:

- 爱不是一种任何人都能轻易沉迷其中的感情。 - 没有爱自己与他人的能力,没有真诚、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 - 一无所知的人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也就什么都不懂。 - 人最深切的需求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单的囚牢中解脱出来。 -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 爱本质是一种意志行为,是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诺另一个生命的决心。 - 只有发自两个人存在的核心的相互交流,两个人都从核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 笔记: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爱需要学习。爱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人不同于动物,动物仅仅依靠本能行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分离(孤独感),所有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去克服孤独感。 克服孤独感最简单的方式便是迷狂状态,例如:邪教仪式、抽烟、酗酒、赌博、毒品等。但这种迷狂状态仅仅是短暂的快乐,并且会形成周期性的上瘾症状。现在资本主义鼓吹的虚假的“平等”,即要求人人“雷同”,某种程度上也能克服一些孤独感,但不足以解决孤独感的问题。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式的娱乐,可以让人短暂的忘记孤独感,但事后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孤独感袭来。创造性的活动可以让人与世界相结合,从而克孤独感,而生产性的活动则不行,而且如今的社会更多的都是生产性的活动,即使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也不足以完全克服分离。 想要真正的克服分离(孤独感),唯一的途径是爱,这里的爱是对生存问题的成熟的回答,而不是可被称为共生性结合的爱的不成熟形式。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能力。爱是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现化。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4个基本要素:关心、责任、了解和尊重。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求的反应,即使他没有表达他的需求。了解有多种层次,作为爱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必须深入到本质,只有当我能够超越对自己的关心而按其本来面目发现另一个人时,这种了解才有可能完成。尊重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该有所要求,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意为没有剥削。 爱主要不是一种对某个特殊的人的关系,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对某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爱的对象都是相同的爱。 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实践都有一些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规范,任何事情。倘若我们不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去实践,就绝不可能很好的掌握它;其次便是专心,这是无需证明的;第三个因素是耐心,成就任何事都需要耐心。规范指的是对人的身心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只要是对人身心有益的事情,即使一开始会给人痛苦,也要坚持去做。人必须学会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专心致志,专心致志意味着此时此刻充实的生活,现在做某事时,不去考虑下一步要做的事。 爱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这种自恋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性:人们感到真实的东西仅仅存在于自身的体验之中,感受不到外部世界现象的真实性,即以自我为中心。自恋的对立面是客观,那是一种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人和事物并能把客观现象与主观想法区分开的能力。客观的思考本领意味着理智,理智后面的情感态度是谦卑,就爱的实践而言,这意味着:爱依赖于相对排除自恋,它要求谦恭、客观、理智的发展。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