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必修

2023-08-17 12:33 作者:Jin喜还在煲鸽汤  | 我要投稿

U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 
    02:08
    
  •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
  •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 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及其意义
  • 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了解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知识框架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群居、学会用火、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二、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决定性作用:劳动)

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地图题答题方法

四、早期人类遗址分布

  • 分布广泛,遍布南北,从东到西
  • 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

五、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遗址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由于磨制石器的发展,便于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所以出现了聚落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五)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氏族公社
  • 生产方式:采集狩猎—农耕畜牧

六、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遗存


08:21


  • 黄河流域:彩绘陶器、农作物:粟(仰韶) 黑陶、蛋壳陶(龙山
  • 长江流域:农作物:水稻、养蚕缫丝技术(河姆渡) (辽河)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红山、良渚)

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空间分布:多元一体,向中原核心方向发展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六)文明出现

七、从部落到国家

  1. 三皇五帝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5:12



16:53


  • 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同时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的愈加严重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阶级产生的原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奴隶社会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能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2.夏朝

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3.商朝

信史时代: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当时社会情况的时代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延续至今最长的几日方法


26:46


4.西周


28:23


(1)建立:BC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牧野之战)纣王自焚而亡。周武王建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统治:西周实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其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 与冲突(政治生活等级化

(3)


30:23


加强了地方与中央、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开发与文化认同

(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秩序与巩固统治的产物)

礼乐制的作用:加强人们等级观念,便于维护统治:促进音乐发展

通过这三个制度,西周确立起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早期社会结构

5.


34:39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青铜农具极少)

(2)土地制度: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即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土地实际为国王私有)

  • 公田:实际为贵族占有,每年要上交一定贡赋
  • 私田:是村社成员的分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3)手工业:青铜铸造,青铜器种类繁多

6.补充知识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 多元一体,黄河流域处于主导地位,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点和途径不断发展:
  • 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在历史发展中,各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 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 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经历了数千乃至数万年的沉淀。

(2)


44:38


(3)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是相互印证的关系

在充分尊重传世文献的历史价值上,通过出土文物对传世文献进行核对、校正,两者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4)意义/标志......【这一张找自己不熟的背就好了】

青铜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早期国家的突出标志


last 知识框架


49:54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必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