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randpa in the cellphone

2023-07-25 15:09 作者:雨都枫树  | 我要投稿


冰封北国,昨夜白杨发。

积雪遁形渐退去,风摇动,枝头弯月。

云飘雨都,早春枫叶华。

蓓蕾舒展占绝顶,遥相望,人影逐蝶。

再次进入手机已经两年多了,朵朵的个头已经到了妈妈的肩膀,可可也出落成连幼儿园老师都非常喜爱的漂亮小姑娘。在冰雪消融、春风拂动的三月,我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在电脑上快速浏览几年来朵朵可可的数千张照片和数百个短视频,更加想念远隔万水千山的孩子们。从十月孕育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步到成长为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童,七年多的时间,朵朵可可和爸爸妈妈都有太多的经历,多少难眠的夜晚,多少疲惫的奔波,又有多少欢喜的泪水。老话说,孩子是一口饭一口饭喂大的,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其中的幸福与艰辛唯有父母知。

一、买玩具

2014年12月4日,在我恋恋不舍就要离开温哥华时,总觉得对朵朵的陪伴照顾太少,应该给朵朵留下点什么作为纪念,让朵朵知道在她刚出生时,姥爷曾经在她身边陪伴着。一天,在Concord Pacific Burnaby Sales Centre购物时,我特意来到儿童玩具区,左挑右选为两周大的朵朵买了第一个玩具——《冰雪奇缘》的漂亮公主Anna,希望朵朵能像Anna那样美丽善良、聪明智慧、坚毅勇敢。

回到冰封的东北,每天最期盼最高兴的事就是接到朵朵妈妈的微信,无论是图片还是短视频,百看不倦,兴奋无比。经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和教育引导,渐渐长大的朵朵也懵懵懂懂地喜欢上了《冰雪奇缘》,寒地冰封、狂风暴雪的画面使幼小的朵朵更加喜爱Elsa、Anna和Olaf,甚至每当听到那主题音乐就会欢快地随之舞动起来。

二、爸爸妈妈一定会早早来接我

朵朵三岁多开始上幼儿园,一家位于6085 Sperling Ave Burnaby的私立幼儿园,园长老师Amy是台湾人,说的普通话和英文都有很浓厚的宝岛电视剧味道。Sperling Ave(斯伯林大道)与Arcola St(阿克拉大街)交叉,朵朵和妈妈每天出Luma(卢玛)公寓,向右一转就是Sperling Ave。那一年,生朵朵的前两天晚上,朵朵妈妈和爸爸、奶奶姥姥还有姥爷就是沿着Sperling Ave一直向北溜达,几乎就要到鹿湖公园了。

天气好的时候,妈妈也会领着朵朵溜溜达达去幼儿园,一千多米的距离,朵朵一路边哼边唱走一会,妈妈再背一会,没多长时间就到了。如同朵朵妈妈第一次上幼儿园时一样,朵朵头两天去的时候也哭了。第三天,爸爸妈妈早早就等在幼儿园的门口,忐忑不安地听着里面的动静。

忽然,门开了,Amy老师笑着说:“朵朵今天非常听话,你们虽然没出声,但朵朵知道是爸爸妈妈来了!”

三、圈里长大

Arcola 大街的Luma公寓,每户的房屋面积都不大。在朵朵学会爬以后,妈妈就把客厅中间用塑料栅栏圈了起来,几平方米的空间就是小朵朵白天的活动场地。圈,一直是那么大,但朵朵在一天天长大,从爬来爬去用小手抓住栅栏,到扶着栅栏站了起来。从把着栅栏从缝隙往外看,到高出栅栏大半个头蹬着栅栏横梁喊正在做饭的妈妈,感觉朵朵就是在那个小小的圈里长大的。

早早就懂事的朵朵,不满两岁大就知道关心妈妈。一天,朵朵和奶奶坐在伯纳比市高门村购物中心广场边的椅子上吃披萨,听见身后的老外领着不断嚷嚷着的小男孩走过,也学着小男孩的语调对站在对面的妈妈说:“I want it...(我要那个...)”

“没事的,吃吧吃吧。”奶奶边说边为朵朵擦了擦嘴边。

忽然,朵朵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很认真地说:“妈妈没有位置啦?”

四、感冒了

朵朵吃饭不像妈妈小时候要追着喂,无论什么饭菜都能自己吃,特别是对肉肉更感兴趣,对菜菜稍差一些。粘在手上、嘴边的饭粒或汤汁总是用纸巾擦,从不抹在衣袖或衣襟上,只是使筷子和姥爷一样——用左手,能吃能睡身体好。一天,朵朵感冒了。因为从不感冒,所以,当天发烧就达到39℃多。从小多次感冒的妈妈很有经验。

“为防止高烧引发肺炎,应该给朵朵挂上几天吊瓶。”

于是,连夜带朵朵到一家私人诊所。

几分钟的检查过后,医生说:“没事,回去吧,给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

“不用点滴吗?”妈妈焦急地看着医生。

“为什么要点滴呐?”

“那,用不用吃点消炎药?”妈妈一直注视着医生。

“为什么要吃消炎药呐?”

虽然不放心,但爸爸妈妈还是带着朵朵回家了。按照医嘱,朵朵每天喝的水比平时多,睡的觉也比平时多,三四天后,朵朵的感冒好了。

五、第一次回东北

2016年9月29日,晚上八点,朵朵和妈妈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在佳木斯机场。早已到达机场的姥爷姥姥一直等侯在乘客出口,翘首以盼。

“在那儿!”

朵朵紧挨着推车的妈妈,随着拥挤的人群还没走到出口,就被眼快的姥姥看到了。平时在手机里看朵朵是胖乎乎的、笑呵呵的,可是,眼前的朵朵手把着一个小行李箱,身披着一个小毯子,头上戴着一个黑色的小皮帽。长时间的飞行和对周围环境的陌生而显得很疲倦,小脸也并不胖呼。

首次回到东北的朵朵,档期被排得很满,在友谊的影楼拍写真集;作为小嘉宾参加了华为北京大区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部门经理王鑫吉二舅的婚礼;出席了大姑姥、二姑姥在友谊准备的接风盛宴;又转场红管局、建三江管局,莅临大姨姥、二姨姥的精心设计的欢迎午餐会;马不停蹄地又短暂游览了佳木斯、沈阳两个东北城市。大街上看南来北往车水马龙,商场里观琳琅满目人头攒动。或许长大的朵朵翻看这段短暂的第一次东北之行时,也能唤起一点点两岁时的记忆。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半个月后,姥姥姥爷送朵朵到北京,然后返回东北,没有了来时的欢声笑语,一路看着列车窗外,风飘叶落,北国冰封。

六、第二次回东北

2018年2月20日下午,爸爸妈妈带三岁多的朵朵再次回到冰天雪地时节的东北。姥姥觉得一家三口在飞机上吃不饱,驾车下高速就直奔福利屯大光明猪手店。热腾腾的东北菜驱走一路寒意,朵朵脱去大衣,撸起袖子,大快朵颐酱肘子、锅包肉——爸爸妈妈曾经的最爱。和第一次回东北时相比,朵朵长高了许多,普通话基本上都能听懂,虽然中文表达还不够流利,但朵朵说的每一句话,姥姥姥爷都爱听。

一场大雪如期而至,银装素裹的塞外小城摇身一变如童话世界一般,让朵朵好像想起了什么。我一直不做声地看着站在玻璃门前不断向外凝视的朵朵。

“姥爷给你堆雪人呀?堆一个Olaf。”

朵朵听说要堆雪人,立刻流露出惊喜的目光,马上跑向妈妈。

“妈妈,姥爷说,要堆雪人,是Olaf!”

没一会的功夫,我和朵朵爸爸就堆好了一个胖乎乎的雪人Olaf,摁两个红辣椒算是一双眼睛,插一个胡萝卜做成尖尖鼻子,折两段树枝就有了舞动的胳膊,还给Olaf戴了一个纸盒博士帽。朵朵高兴地围着Olaf跳呀转呀,还和爸爸一起放烟花庆祝。

为了让朵朵爸爸妈妈能好好地休息几天,他们在农机校住宅楼住,朵朵和姥姥姥爷在电脑店里住。每天一下班我就和朵朵做游戏、讲故事,绝不能让这难得的陪伴时光悄然溜走。朵朵对一种沙泥塑形的玩具比较陌生,模具里装了沙泥后,倒过来还是沙泥,没有掌握要领,然后就是用手抓来抓去地玩。我拿过来一个小汽车模具,用小铲子加满沙泥,用手压紧,然后倒过来一扣就是一个立体生动的小汽车。朵朵很惊喜,不一会就扣出一个个的小汽车、小城堡和各种小动物,嘴里不断地念叨着:“加满、压实、扣。”朵朵是多么聪明智慧啊!

朵朵看见我每天拖地,也学我的样子拽着大拖布来回地擦。

“朵朵能帮姥姥拖地啦!”

“嗯”

“朵朵在家的时候帮妈妈干活吗?”

“嗯”

“都帮妈妈干什么活呀?”

“拖地”

我哈哈地笑着,看着朵朵那认真拖地的样子。忽然,朵朵吃力地拿起拖布放到水桶里要洗拖布,我立即跑过去,“哎,朵朵现在还小,干不了这个活”。

朵朵仍然吃力地坚持着涮拖布的动作,“我一会儿就长大了!”

朵朵喜欢各式各样的公主玩具,为公主换衣服,为公主梳头,还为公主抹口红。

“朵朵,今天我们让公主妈妈帮孩子洗脸吧!”

朵朵笑了,然后等着我导演。

“这个小塑料盒就是洗脸盆,假装倒上一点水,公主妈妈用手给孩子洗脸,看孩子的脸脏不脏?”

朵朵咯咯地笑着用大点公主的手给小一点的公主洗脸。

“看孩子的手脏不脏,快洗洗!”

“脏!”朵朵一直咯咯地笑着,赶紧用公主妈妈的手给孩子洗手。

“快给孩子洗洗脚丫吧,脚丫都有臭味啦!臭不臭?”

“臭!”朵朵止不住地仰头哈哈大笑!

朵朵这次回东北虽然只住十多天,但姥姥还是为朵朵买了很多儿童故事画册,至今电脑店里收银台边还贴着带图片的中英文学习挂图。姥姥专门定制了猪肉肠和鸡蛋肠,每天不重样地烹制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红焖刀鱼、盐焗基围虾、香辣牛肉条等等。朵朵爱吃姥爷做的鸡蛋西红柿盖饭和土豆丝炒胡萝卜丝配大米粥,不用姥姥喂,就是自己吃。朵朵爸爸对任何东北饭菜都来者不拒,只有一样接受不了——东北大酱,尝了一口后的样子绝对能上表情包。

七、上学前班

2018年9月,朵朵终于达到了上学前班的年龄,经过校方的考察和面试,进入了列治文市一家条件和声誉都很好的私立学校——Pythagoras Academy(毕达哥拉斯私立学校),位于列治文市中心8671 Odlin Crescent Rd(奥德林新月路)。按照校方规定,朵朵和同龄的16个孩子在一个班,也就是说,朵朵在班级里是年龄最小的。同学们都比朵朵长的高,而且几乎都有比朵朵多半年以上的学习经历。

“老师说,朵朵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不是东张西望就是自己在玩。”朵朵妈妈在微信中焦急地说着朵朵学习的事情。

“先不要着急,主要是因为朵朵比同学们年龄小,上幼儿园比较晚,家里人少,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上课时,朵朵听不懂老师的英语教学,所以,精力自然就没法集中。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就会逐渐消失了。”

听了姥姥的分析后,朵朵妈妈觉得以后要是有二孩,一定要个生日大的,一月份的,但现在绝不能让朵朵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朵朵的画画、钢琴、游泳、舞蹈等培训班列表中,又增添了英文班和中文班。

八、采摘草莓

粮食出口大国加拿大,每年5500多万吨粮食产量主要出自艾伯塔、萨斯喀切温、曼尼托巴等中部省份。大温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但一些小的浆果类水果却能在温暖而没有寒冷冬季的大温地区得到很好的生长,特别是车厘子、覆盆子、蓝莓、黑莓、树莓、草莓等个大肉厚汁多,还特别甜。大温地区北部多山,中部较平坦地区基本上已被完全开发建设,只有弗雷泽河以南的三角洲、素里、兰里以及阿伯茨福德等地还有一些农场种植灌木浆果和多年生草本浆果,并向人们提供采摘服务。

每年的六七月份,爸爸妈妈就会带着朵朵驾车一个小时左右到东南边的农场采摘草莓、蓝莓或车厘子。欣喜的朵朵从不觉得劳累,每次都能采摘大半水桶鲜嫩的水果。看着朵朵大口吃着如小拳头般大的鲜红草莓,一直能甜到姥姥姥爷的心里。

九、过生日

每个孩子都向往童话世界,都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心中期望的小公主。朵朵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喜爱漂亮的小公主,时常羡慕同学有漂亮的裙子,羡慕同学的生日有大蛋糕。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每次都激动并虔诚地许愿,或许也是期望成为自己心中向往的公主吧。

2018年11月24日,爸爸妈妈特意租借了一处场地,邀请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同学们的家长,为朵朵举办了四岁生日Party。装饰一新的大厅恰似一个小城堡,巧克力奶油大蛋糕上点缀着各式新鲜水果,四支洁白的小蜡烛闪烁着晶莹的火苗。在大家的生日歌声祝福中,朵朵戴着小寿星帽,激动而虔诚地许了愿,然后,站到椅子上,一口气吹灭了蜡烛。在朵朵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会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刻。或许,朵朵许的愿就是永远做这样的小公主。

十、和妈妈谈论小弟弟

2019年1月10日,晚饭后,朵朵像往常一样,一刻不闲地在客厅里玩耍。妈妈问朵朵想不想要个小弟弟,朵朵好像并不在意,没有立刻回答,却在一边玩一边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

朵朵:我想要一个小白兔。I'm free(我自由自在)。

妈妈:快把你的鞋子收一收。

朵朵:他不可以穿这个(指自己的鞋)。

妈妈:为什么?

朵朵:因为他没有大,比高我。

妈妈:那,等他长大了可以穿吗?

朵朵:可以。

妈妈:女生可以穿,男生不可以穿。

朵朵:他可以watch video(看视频)。

妈妈:啥?

朵朵:video(视频)

妈妈:video是个啥呀?

朵朵:是这个,是个ipad(平板电脑),他喜欢看这个,I doubt it(我不确定)。

妈妈:哎,我让你放好鞋,你怎么还没放呐?

朵朵:他不可以扔垃圾,是吗?

妈妈:你可以教他。

朵朵:扔garbage(垃圾),嘭,这个的。

妈妈:我让你把鞋摆好。

朵朵:我好看,小弟弟不可以玩bicycle(自行车)。

妈妈:为什么?

朵朵:因为,他长大可以。

妈妈:噢,那你可以教他吗?

朵朵:我悠悠(指骑车的样子),faster,faster,like this(快快的,像这样)。

妈妈:那,他可以riding bicycle(骑车)吗?

朵朵:可以,faster,faster,like this(快快的,像这样),like dingdong dingdong(叮咚叮咚作响)。

妈妈:你别给我转移话题,赶紧把鞋摆好。明天早上想穿哪双鞋?

朵朵:嗯,Unicorn(独角兽鞋)。他可以吃棒棒糖吗?

妈妈:不可以。

朵朵:那,他表现好呐?

妈妈:他长大了可以吃。

朵朵:我可以长大了吗?

妈妈:你表现好就可以吃。

朵朵:他不可以吃小鱼糖是吗?小鱼糖我可以吃。我表现好,Finish homework(做完作业)可以看ipad,玩玩具是吗?

妈妈:是。

视频有点短,但还是可以看出,朵朵在思索着未来有个小弟弟该怎样分享ipad、玩具、好吃的,还要教小弟弟骑自行车,教小弟弟好好表现,完成作业才可以吃小鱼糖。朵朵是多么美丽善良啊!

十一、搬家前的演出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9年秋季刚开学,校方决定举办一场由学生表演的时装秀,不断扩大毕达私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舞蹈基础、苗条又漂亮的朵朵不出意外地入选了时装表演队,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朵朵的认可,也是对朵朵能力意志和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按照老师的要求,妈妈在家辅导朵朵走模特步并策划静态造型。拆除了塑料围栏后的客厅成为朵朵临时的T台,无论是步伐的幅度、行走的频率还是姿态的展示,朵朵都反复认真地练习。

11月18日,毕达私校秋季时装秀大厅,乐曲悠扬,霓虹闪烁,各方嘉宾、校方领导、老师及学生家长挤满大厅。一个个学生模特伴着音乐迈着很专业的模特步依次走出。忽然,一个身着蓝色套裙的小模特勇敢坚毅地登上T台,和着音乐的节奏自信地走向观众,微笑着为大家做了一个Pose,赢得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学生时装表演队中年龄最小的朵朵!

11月29日,朵朵就要离开居住了六年的Luma公寓,搬入爷爷奶奶在列治文给买的漂亮大House了。搬家前夕,一家人把一个个打包衣服的大纸箱叠落在一起,形成一个小舞台,高兴地欣赏着朵朵一个人的演出。朵朵自编自导自演,有舞蹈,有独唱,还有时装表演秀,每个节目开始前都会听到朵朵清脆的报幕声,Another person(下一个)!

十二、晚到两天

可可要出生了,我终于可以请假去温哥华看孩子们啦!

按照可可妈妈的预产期,早早就安排了周密的行程。计划1月20日上午8点从佳木斯机场飞北京,下午4点再由北京直飞温哥华,越过太平洋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落地刚好是温哥华时间1月20日的上午10点。人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19日的晚上,天下雪了。第二天,佳木斯机场的航班延迟三个多小时才起飞。到了首都机场,一路狂奔至国际航班出发区,那架国航CA991刚刚飞走。马上跑去改签机票,下一个最早的航班是两天后的。

朵朵爷爷专门安排一辆商务车接我们到家里住了两天后又送到机场。一直跑前跑后忙碌着的司机小韩笑着对我说:“这可真是亲爹亲妈去看孩子呀,两个大号行李箱,两个中号行李箱,两个双肩背,还有两大塑料袋北京稻花香。”

和稳稳当当的姐姐不同,活泼好动的可可到了该出生的日子,只用十五分钟就以哭声向世界进行了宣誓。巧合的是,可可出生的产房和姐姐出生时的18号产房是邻居,而且,小姐俩出生时的体重都是六斤多一点。

几天大的可可是那么的娇小,粉白的小手如同枫树刚刚吐出的嫩芽,让我都不敢去触碰。没赶上可可出生的姥姥一直怀抱着可可,亲呐看呐,仿佛不紧紧盯着,可可就会跑了似的。可可从不哭不闹,谁到跟前就瞅着谁,那双大眼睛好像在记忆着,这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那是奶奶姥姥,还有,那个是姥爷。

十三、送朵朵上学

三天大的可可没敢抱,五岁多的朵朵我背起来就走了好几圈,又快速打开行李箱,向朵朵展示从国内买的各种漂亮的小公主娃娃和儿童过家家仿真别墅城堡、仿真房间家具、仿真厨房套装等。惊讶中的朵朵,完全被各式玩具吸引住了,顾不上收拾满地的包装,精心细致地为每个公主布置了房间和卧室,并在我的指导下,为小公主们炒了好几个菜,还烤了面包片。

天还没完全亮起来时候,顾不上时差反应的姥姥就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看着孩子们大口吃饭是姥姥最欣慰的。我坚持着要每天接送朵朵,因为其他的事情也插不上手。搬到列治文的新家后,离朵朵的学校就非常近了,开车也就是十来分钟。

毕达学校的校长每天早上都会坐在学校的大厅和学生们见面打招呼,送上一个问候。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不再握手或击掌,而改为碰触胳膊肘。示意了佩戴的家长胸牌后,我跟着朵朵进入大厅,朵朵欢快地跑过去,和老头校长碰了一下胳膊肘,老头校长立即装作很疼的样子捂住胳膊肘:“嗷,你真是个勇敢强壮的小姑娘!”

朵朵班主任老师和蔼可亲,不仅悉心对待每个学生,还恭敬地问候每个家长。好像是韩国人,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一天,朵朵妈妈递给我一个装有纸币和硬币的信封,是老师要求的买书的钱,让我直接交给老师就行,什么也不用说。

当我把信封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却笑着对我说:“Sorry, we only accept checks。”“check”老师又慢慢地强调一句。

我有点晕,不是什么也不用说么,这还要检查(check)什么吗?

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的一位中国家长说:“他们不要现金,只收支票。”

十四、接朵朵放学

朵朵的同班同学只有16个,站在门口就能看到教室布置得很温馨很充实,没有整齐划一的桌椅朝向一块黑板。老师也不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学生授课,更像是在学生中间玩互动游戏。教室的外面是一排排的开放式的Locker(寄物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存放书包、衣帽、鞋子的专柜。朵朵常常会带一些小礼物放到其他同学的柜子上,每次都有贝拉的。朵朵悄悄告诉我,贝拉是她的Best friend(最好的朋友)。

朵朵的英文辅导班和数学班在President Plaza(统一广场)的三楼和四楼,滑冰班在列治文奥林匹克椭圆形体育场,画画班在体育场东南一个临街面向东的商铺,钢琴班在列治文3号路东的一家连栋别墅,游泳班和演讲班在过了弗雷泽河的温哥华市,舞蹈班在东边很远的伯纳比市。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每个孩子家长的共识,在温哥华的华人家长体会更加深刻。每天放学后,朵朵就要去参加各种辅导班。长时间的学习,总需要补充一些零食,所以,我会带上一些吃的喝的。为了让朵朵记住姥爷这段时间的陪伴,我每次都会在接上朵朵走出学校门口后问这样两句话:“Are you hungry(你饿了吗?)? Are you tired?(你累了吗?)”每当朵朵听到这两句话后,神情都会为之一振,然后,慢慢地从我的衣兜里掏出好吃的,一边吃着一边让我背着走一会。说的次数多了,朵朵就牢牢记住了。以至于在回国后的视频中,我每每提起这两句话,朵朵马上心领神会笑一笑说:“Yes!Yes!”。

一次,朵朵连续参加两个辅导班后,又渴又饿,焦急地站在统一广场大厅门口等爸爸的车。

“朵朵,姥爷给你买个小蛋糕好吗?”

“好呀!”朵朵高兴地拍着小手,但马上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不让我吃蛋糕,会胖的。”

“没事的,回家后姥爷和妈妈说,我们又不是经常吃”。

和朵朵吃着蛋糕喝着饮料的感觉一样,坐在一旁看着的我也非常愉快。

统一广场停车场的边上有一家游戏厅,里边有很多大孩子玩的游戏机。朵朵总是会隔着玻璃门看上一眼,恋恋不舍。

“姥爷,我也很想玩。”

“过几年,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去玩了。”

朵朵看看我,“过几年,姥爷就老了。”

我感到很惊讶,朵朵也能思考这么深刻的问题了?“不,不,姥爷不会老,过几年,姥爷照样(东北话)能背动朵朵。”

十五、购物

朵朵家距列治文市中心有4公里左右,但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和市中心一样的购物中心,只是每个超市的规模要小一点。我常去的是1号路北边的Safe-on-foods(安全食品超市)和1号路南边的SeaFair Shopping center(海洋节购物中心)。

朵朵喜欢大纸盒包装的硬冰激凌,但我也只是买了一次,因为冰激凌既很凉且热量又高。Safe-on-foods烘焙的各式各样的原味小面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次,我夹了9个Kaiser roll(凯撒小面包)装入一个大塑料袋。结账时,我发现收银员在数面包的个数,我随口说了个“Nine”。收银员微笑着点点头,马上为我出了购物小票。受到这次有效沟通的鼓励,在找不到想买的东西在哪的时候,我也会用还不够委婉的英语去问超市服务员,“Where is the yeast?(酵母在哪?)”服务员马上会引领我过去,认真地指着货架上的酵母说:“It's here,sir。”(在这儿,先生)

十六、又见渔人码头

第一次去渔人码头是在2014年11月中旬。那天,天刚刚亮,我就乘上了伯纳比Edmonds(埃德蒙兹)站的头班天车。因为,我事先查看了渔人码头距伯纳比Luma公寓的距离还是很远的,所以,要早早出发。天车在温哥华市中心的Waterfront(海滨)站换成Canada Line(加拿大线),向南到列治文的Richmond brighouse(布里格豪斯站),这是加拿大线的最后一站。又换乘公交车沿着No3 Rd(3号路)向南至Granvill Ave(格兰维尔大道)再向西至Railway Ave(铁路大道)再向南至Moncton St(蒙克顿大街)再向西就是Steveston Fisherman 's Wharf(史蒂夫斯顿渔人码头)了。公交车经过的别墅区正是朵朵家所在的列治文居民社区。当时,我看着各具特色且充满东方园林艺术风格的House(别墅)庭院,还想象过,如果朵朵一家能住在这片区域该多好啊!2020年2月10日,我再次准备好,向渔人码头出发。不同的是,这次是跑着去。

朵朵家东边的Railway Ave(铁路大道)向南一直通向渔人码头。路北有百米长的一段在我去的时候开始维修,快一个月了,仍然看不出何时能修完。朵朵爸爸说:“这属于市政工程,政府雇的工人干活就是慢。如果中国来2万名工人,能让整个加拿大工人失业。”这条路的西侧有一条自行车道,也直达渔人码头,三米宽的沥青路面,路边的绿化也非常好。或许是季节的原因,骑行者很少,更是鲜见有当地人跑步,反倒是有些路段夜间会被成群的雪雁占领,清晨留下成片的Poop(便便),扬长而去。

史蒂夫斯顿村是为纪念该地最早的定居居民史蒂夫斯(Manoah Steves)而得名。 早在1878年,史蒂夫斯带领全家在这个弗雷泽河的出海口定居,并建立奶牛饲养场。他的子孙在此处拓荒扩大村庄,1889年正式建立史蒂夫斯村。日本渔民19世纪末就抵达史蒂夫斯顿,该村的公园内还有一个工野庭园(Kuno Garden),里面有日本渔民的雕像,以纪念日本渔民渔业以及卑诗省的贡献。由于季节的原因,我第二次见到的渔人码头比第一次的时候更显冷清,渔船和私家游艇都系泊在离岸不远的廊桥边,爱热闹的肥胖海鸥也不知了去向,而西边的加利角公园倒是建设得有模有样了。

一千多年前,加利角还是一条被咸水潮汐所包围的狭窄陆地地带。近代以来,人与自然已经改变了这里的地理和地貌环境,并开始使用加利角。早在18世纪,大温南部地区马斯琴原始部落的一个捕鱼点就位于这个角。这个角在1824年首次由哈德森湾公司总督的代表勘察,并以尼古拉斯·加利的名誉命名。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在公园北部边缘区域,捕鱼业的发展,促进了罐头厂、住宅建设和木船制造业的发展。1981年,为了建设公园,市政府购买了这块土地。就像你今天看见的一样,为开发公园,建设了很多工程。其中,建设海角和海滩的岩石来自特克赛达岛,建设公园基础和小山的沙子来自疏浚河道。建设了湿地居住区,种植了沙丘草坪和野生花卉。公园的主体结构包括公园区域、公园甬道和野餐区域。加利角公园于1989年6月3日正式开放。

加利角公园距离史蒂夫斯顿中心仅几步之遥,是观赏日落的绝佳场所,公园内有超大露天区域可供野餐和放风筝,还有风景优美的日式纪念花园Kuno Garden(库诺花园),享有弗雷泽河南部和海湾群岛的壮丽景色。加利角公园也种植了大片樱花树,虽然这里的樱花树不如朵朵家街道上的高大粗壮,但这里的樱花仍然花色靓丽、鲜艳欲滴,坐在Garry Point Viewpoint(加利角观景点)的木椅上,看货轮来来往往,总能让我想起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一些场景,更能让我亲身体验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悟。

十七、特拉若瓦乡村公园

朵朵家向南300米有一所公立小学,R.M Grauer Elementary(R.M格拉尔小学),4440 Blundell Rd(布伦德尔路 4440号),紧邻学校的南侧就是格拉尔社区学校公园。我常常带朵朵到学校玩学生健身器械,朵朵刚接触那些器械时还有些陌生,有点害怕,不太敢玩。现在,朵朵已经开始辅导可可玩那些健身器械了。

从Blundell Rd(布伦德尔路)一直向西1500多米,就是列治文优美而著名的防波堤--West Dyke(西堤),海拔7、8米高的防波堤护卫着平均海拔不足5米的列治文地区。朵朵爸爸曾经说,“列治文不担心海啸,有南边维多利亚扛着。”防波堤上就是列治文居民茶余饭后悠闲遛弯的去处--5公里长的West Dyke Trail(西堤步道)。

列治文和温哥华岛相距35公里左右,隔着Strait of Georgia(乔治亚海峡),与英吉利海峡岸边的加来到多弗尔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温哥华岛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海浪,大温地区西侧的岸边除弗雷泽河口区域外,少有成片的沙滩。而一群群海鸥、大雁在连片的海草与沼泽构成的海岸低地湿地间欢叫,幽灵般的小蜂鸟时不时在丛林里闪现,往来温哥华与西雅图的水上飞机不知疲倦地穿梭,加之对岸温哥华岛北端雪山的映衬,使西堤步道成为人们休闲散步、欣赏落日与湿地风光的绝佳之地。大温地区老牌高尔夫俱乐部Quilchena Golf and Country Club(奎琴纳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就坐落于此。

西堤步道向南是加利角公园,向北一直延伸到Terra Nova Rural Park(特拉若瓦乡村公园)。得益于公园低强度的开发,大片的低地原始树林和灌木丛得以保留,公园里有很多用厚墩墩的木头搭建的娱乐设施,非常适合带着孩子玩。站在公园最高处的巨石边远望,北面的温哥华机场尽收眼底,海峡对面的温哥华岛也隐约可见。边走边看着,忽然,一个高大的图腾柱上雕刻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What is eternal? What is happiness? What is regretted? Who knows?(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懊悔?谁知道?)。我伫立思考,不同年龄、不同学识、不同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记忆转化为文字是永恒、满足现在的自己是幸福、失去曾经的珍惜是懊悔。

十八、美丽的维多利亚

2020年2月17日,听说要乘大船去维多利亚玩,朵朵高兴地早早就起来梳洗,穿上平时非常喜欢的米黄色小风衣等在大门口。姥姥给在家照看可可的妈妈准备了午饭,又大包小包地带上朵朵路上吃的喝的,在大家的再三催促下终于上车了。

驱车向南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大温最南端的Tsawwassen(措瓦森市),紧挨着措瓦森的Point Roberts(罗伯茨角)就是美国了,之间没有边境墙,只隔着一条Roosevelt Way(罗斯福路)。North Vancouver(北温哥华)、Tsawwassen(措瓦森)以及 White Rock(白石镇)是大温地区公认的三大养老社区。措瓦森的东侧和西侧都有海景,都足够壮阔,东侧还有著名的Centennial Beach(千年海滩)。17号高速经过Tsawwassen Mills(措瓦森购物中心)--大温最大的购物中心。再向西是措瓦森航运站码头,航运站的北侧是措瓦森集装箱和散货码头。

车直接驶入停泊在航运站码头的渡轮下层。透过渡轮上层的大舷窗或站在渡轮的甲板上,近两个小时的航程更像是在缓缓欣赏一幅幅蓝天碧水的画卷。成群的海鸥追逐着渡轮泛起的白色浪花,一串串散落海峡间覆盖着浓密原始雪松、云杉的小岛,由远及近,又由近至远,依次展现,令你的视线不忍心移开。朵朵在客舱里也呆不住了,顶着很凉的海风来到甲板看风景,美好的感受也一定会在朵朵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记忆。我给朵朵拍了几张照片后,指着一群人说:“朵朵快看,那几只海鸥在抢他们的面包!”

渡轮在温哥华岛的Swarts Bay(斯瓦茨湾)靠岸后,我们第一站就去了The Butchart Gardens(布查特花园)。在花园的入口,朵朵爸爸没有和检票员多说什么,买了三张成人票后,还主动为身高刚够1.2米的朵朵买了11刀的半价票儿童票。

罗伯特·皮姆·布查特,在二十世纪初来到维多利亚,在托德海口一带发现了丰富的石灰矿,并在当地建立了水泥厂。布查特夫人珍妮从友人那里得到一些豌豆和玫瑰花种籽,不经意地种在屋旁。随着鲜花盛开,一个建立一所大花园的计划在她心中萌生。不久,布查特住宅周围很快就出现了多座花圃。在丈夫的支持下,珍妮开始实现自己将废弃的采矿场建成美丽花园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花园已经成为园艺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是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

正如网上介绍的那样,我眼中的布查特花园的确美,无论是在什么季节去,无论从任何角度观赏,布查特花园的惊艳会让你之前所见沦为孤陋寡闻。12公顷大的花园还没走上一半,朵朵就没了兴奋的劲头,在随后的游园中,朵朵说的次数最多的话就是:“姥爷,背背!”

沿着17号高速继续向南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以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1857年富兰什河发现金矿,它成为冒险家和淘金者的乐园,1859年维多利亚成为自由港,1862年组成维多利亚市,1868年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1871年加入加拿大,它随之成为加拿大最西部省的首府。受到传统英式生活影响,在维多利亚仿佛置身于英国。

到维多利亚时,朵朵已经困了,爸爸留在车里陪着朵朵,姥姥姥爷沿着维多利亚BC省议会大厦广场转了一圈。在广场前,一群穿着短裙的小女孩与穿着羽绒服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不可思议的是广场对个竟是一个深水商业港口。一路走一路拍地来到广场西侧的大使馆酒店东侧路边,园林式的街道掩映着路边白色的四轮敞篷马车,我赶紧开始为朵朵姥姥拍照。正在我们相互拍照的时候,一个女孩走过来说:“Can I help you get the picture please(我可以为你们拍合照吗)?”是这里不让拍照吗?我一时显得很尴尬。“Take a picture for you!”女孩又笑着说。噢!我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把手机递了过去,于是就有了姥姥姥爷在维多利亚省议会大厦广场西侧的合影。

十九、手机里看可可长大

2020年2月23日,可可刚刚满月,我却必须按照假期的要求,迎着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回国。在随后的两年多里,可可奶奶姥姥也像当年照看朵朵那样,顾不上疫情的风险,轮流往返着照看可可。

可可不满周岁就开始迈着还不稳的步伐探索屋外的世界,触摸树木草花,聆听雁叫鸟鸣,观察人来车往,感受光照风吹,品尝瓜甜果酸。对可可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2021年2月14日,爸爸领着可可和朵朵到下着大雪的院子里玩,纯真的可可第一次见到大雪,竞高兴地伸手去抓雪花,摸姐姐堆的小雪球,看到姐姐笑了也跟着憨笑。

有姐姐每天的示范,可可学什么都很快,特别喜欢姐姐的冰激凌商店素描画,更爱听姐姐讲解冰激凌商店售卖的各种好吃的,喜欢和姐姐一起看动画片。一次,可可陪姐姐去打疫苗,医生给姐姐打了一针,可可却哭了,因为给姐姐打针了没给可可打针。

为了让可可早点学习英语,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可可一岁半就进入了位于渔人码头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四个老师照看七个孩子。由于可可的生日大,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中个头也大,不仅没人敢欺负,有两次还把其他小朋友给弄哭了。

可可很有运动天赋,力量大,模仿能力强。炎热的夏季,妈妈买了个花盘一样的大水盆嵌入一个木墩上,可可手扒着水盆边缘,戏水纳凉。好像觉得还不够凉快,抬起一只脚尖搭住盆边,另一只脚一用力,竞侧身翻进了水盆里,“啊,这样真凉快!”

为了让姐俩在室内也能运动,妈妈买了个一人多高的儿童木制滑梯架,还带木梯和绳梯。可可仅仅练习几天后,就能从一侧木梯快速攀登到顶,然后,手把横梁,顺势转体,从滑梯架另一侧绳梯翻身跃下。在大家的掌声中,可可昂首挺胸,微笑着,迈出自信而坚定的步伐,那神情和谷爱凌得冠军时差不多。

一个多月来,一边看着照片和短视频,一边回忆着幸福的往事,仿佛又和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三十多天。

朵朵可可,姥爷还要在手机里等待一段时间,希望两个宝贝听爸爸妈妈的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认真做好老师要求的作业,吃肉肉喝牛奶还有水果和蔬菜,聪明伶俐,苗条又漂亮。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没能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但微信让我每天都能见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特别是大西南大西北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传承着中国文化故事。朵朵可可,等姥爷从手机里出来的时候,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你们听。

一桥飞跨白令海,           

千古奇迹现冰原。

朝发华夏东北,

小鸡炖蘑意未尽,

夕至北美洛基,

芝士披萨端桌前。

心中有梦,大洋两岸不再遥远,

日夜思念,他乡亲人就在身边。


写于壬寅年春

Grandpa in the cellphon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