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哲学】哲学中的Party Consciousness为何?

哲学中的党性,这听起来像一个政治口号,但只要真正懂得列宁,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概念。
“列宁只是说,全部哲学都是由党性的,它行使它的基本倾向的功能,通过反对表述相反的基本倾向的哲学来反对那种倾向。但他同时又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千方百计要空开宣布和证明他们的哲学是无党性的,因为他们不必有党性。”
——阿尔都塞《列宁和哲学》
康德把哲学描述为战场(Kampfplatz),哲学的一个目的就是打一场理论上的战斗。可以说,所有的命题本来就是反命题。提出一个命题,要么是反对另外一个,要么是保卫一个新的命题。
然而,对于康德本人的“批判哲学”,他愿意自己的哲学超然于战场之外,在某个地方指派代表理性的利益对各种形而上学的冲突进行裁决的职能。自从有哲学以来,从柏拉图的“沉思者”到胡塞尔的“人类公务员”的哲学家,哲学史上的这个矛盾:在理论上否认自己的实践,并付出巨大理论努力把这种否认纳入一致的话语。
对于这个构成大多数哲学的基本要素,列宁的答复是:哲学表述阶级斗争,即政治。它表述它,前提是一种诉求,伴随着这个诉求,政治才被表述:这个诉求就是科学。
从列宁开始,马克思提纲的第11条里预言般的语句才终于获得了实质内容和意义。当然,马克思本人的《资本论》开创的科学研究、批判性的政治科学著作,是实践此语句最好的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新的实践哲学,而是哲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