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攀枝花·仁和公园·20181002 (2)


这个蚁形甲相对于之前某一期的斑大蚁形甲来说,常见得多。这个属的特征是前足腿节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突起。
模仿蚂蚁,多在灌木或草丛中活动,拟态水平不是特别高,以我的标准,7/10。

原产北美洲,后随国际贸易扩散到全世界,是多种水果的害虫,比如葡萄、杨桃等。
攀枝花近年来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种植业,现在看来,似乎引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种。

一种野生的蚕蛾,我国南方广布,但不是特别常见,记录不多。
虽然长得不如大蚕蛾漂亮,但蚕蛾丝的质量一般被认为高于大蚕蛾丝。(尽管我不太喜欢把蛋白质穿在身上。)

黄毒蛾幼虫中比较独特的一种,体表条带多且明显。
头上的两撮毛起到了类似触角的作用,考虑到鳞翅目幼虫视力不好,触角还是很有用的。

少见的种类,有奇特的保护色,白天很容易看走眼。
但是髯须夜蛾属的特征非常明显,如果见到,大概不容易认错。

本种幼虫的配色比较独特,在难以辨认的灯蛾亚科中独树一帜。
其实成虫长得也比较奇特,我记得好像拍到过,以后再说吧。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齿纹的齿纹干苔蛾,不过齿纹干苔蛾偶尔会有斑纹退化的个体,所以这个鉴定不一定准确。

这个记录不算多,但整体来说算是长相大众的灰蝶。与很多其他蝴蝶一样,本种有明显的种内变异,印度的资料和国内的对不上。
当然,也有可能是印度人定错了。

先不说常见程度,这东西的长相就有点超凡脱俗,和一般的灰蝶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产于印度的个体有时候会出现斑纹退化个体,个人认为不如国内的好看。

小型种类,分布广泛,在当地比较常见。
蜾蠃亚科的分类比较复杂,但国内研究蜾蠃的课题组非常的认真负责,是为数不多的让我感到尊敬的分类学课题组之一。

小型臭蚁,腹部颜色较淡。臭蚁没有尾针,它们通过喷射甲酸来自卫。
虽然这点甲酸毒不死我,但毒死中小型食肉昆虫或者蜘蛛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位更是重量级。世界范围内久负盛名的入侵物种。与大多数只伤害生态环境的其他入侵物种不同,本种可以直接对人类造成真实伤害,被它的尾针蜇伤后,会有不太剧烈但非常明显的红肿和刺痛感,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当地政府正在开展农药治蚁活动,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往蚁巢里灌入熔融的锡,不但能灭蚁,挖出来还能卖钱。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