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
智玄大师、丁元英和韩楚风三人来到“茗香阁”,坐定后,智玄大师问他们如果自己收下了钱呢?韩楚风说那我们就走了,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三人喝上了茶。
智玄大师说他们上山并非是为了佛理修证,有话可以直接说的,自己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向智玄大师全盘托出了,并有着重点。
智玄大师听完后,沉思了许久,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呢?
智玄大师也是一怔,他懂丁元英的所作所为了,说:“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认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持续了几千年,想改变实属不易。他也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韩楚风也懂丁元英的此次之行了。
智玄大师说丁元英有自己的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自己不是佛,做不到无忏无愧,他知道自己会被骂,以为佛不会骂他,但也只是自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他认为大师是代佛说话的觉者,故来讨个心安。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十分感谢智玄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读后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