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定身份“退役军人”军制学学科的研究认识

来源:《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学科:11军事学1106军队政治工作学,二级学科军制学。过程,《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11军事学1106军制学,之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11军事学1106军事管理学。现今,《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11军事学1106军队政治工作学,二级学科军制学。
性质:论文的研究认识。
首先,从“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单位”开始,基础建立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士兵的服现役管理”第八条第二款“士官分级服现役的批准权限为:初级士官由团(旅)级单位批准;中级士官由师(旅)级单位批准;高级士官由军级单位批准,批准前应当逐级上报总参谋部兵员工作主管部门审核。”,退役义务兵和退役初级士官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单位”是区县(团)的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中级士官和退役高级士官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单位”是地市(师、军)的退役军人事务局。转变新身份后人员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转业军官和转业文职干部不属于退役军人,是转变新身份后的人员,具体是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编制,参公编制属于在编职工的性质。退伍军官和退伍文职干部是退役义务兵。军官类别出身,转业后最高可以是行政编制。文职干部类别出身,转业后最高只能是事业编制。技术军官属于事业编制,文职干部性质,技术文职干部也属于事业编制。转变新身份后人员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服预备役的人员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原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此时,国防形成了三层链条,第一层链条是在役人员,第二层链条是预备役人员,第三层链条是退役军人。
其次,退休军人。退休军人框架分为两支,正师级及其以下人员与副军级及其以上人员,伤病残退休军人相同。正排级(正二级科员)至副团级(副处级)的退休军官和退休文职干部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单位”是地市(师、军)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团级(正处级)至正师级(副厅级)的退休军官和退休文职干部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单位”是省级(大军区、党军委)的退役军人事务厅。法律依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法》(2000年12月28日起施行)第三章“军官的考核和职务任免”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章“附则”第八十四条。正师级及其以下的退休军官和退休文职干部在地方保障,正排级(正二级科员)至副团级(副处级)的退休军官和退休文职干部的“退休证”的“发证机关”是地市(师、军)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团级(正处级)至正师级(副厅级)的退休军官和退休文职干部的“退休证”的“发证机关”是省级(大军区、党军委)的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军级及其以上的退休军官和军级退休文职干部在军内保障,“退休证”的“发证机关”是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伤病残退休士兵与“第一”相同。
大军区的政治工作部是军级党委大区副单位,其直属队是师党委军级单位。省军区的政治工作局是旅党委副军级单位,其直属队是团党委正师级单位。
退休军人属于国防第三层链条,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