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
2020年的结束是在一本书上结束的。
书也非常熟悉,是几乎所有的国人都知道的,也多多少少看过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西游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的八月份,不过是普通的一天,在B站刷到了《黑神话之悟空》13分钟的实机演练视频。我是一个跟不上潮流,非常老土的人。事实上,我对单机游戏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十多年前,我的父亲用他当时还尚且时髦的笔记本电脑教我学会的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单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打僵尸倒是非常顺手,八、九岁渐渐被爸爸教会了之后就自己给自己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然后将植物大战僵尸全程通关。
我都没有发现,等我注意到这样的改变的时候,我早已经成人。
类似魂类、次世代的游戏,当它进入的我的眼帘的时候,我才开始学会去找视频,去了解。视频上点赞第二高的那条评论说的是:“我悟了,原来我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想当齐天大圣”。
我想,只有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的那只猴子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热血。
几乎每个看着大圣长大的孩子,都渴望过,都可能抽一根竹竿,无论转竿子转的有多烂,也乐此不疲。
《黑神话之悟空》不仅仅在国内平台火了,在国外的平台也火得一塌糊涂,尽管游戏还仅仅处于制作阶段,但几乎所有喜欢游戏的人都被吊足了胃口。
有很多外国人看视频的reaction视频又被我们的同胞搬运了回来,他们不了解老孙,所以很多情节根本看不懂。但是他们也为这款游戏的认真态度和制作所惊叹。
视频的结尾最后那十几秒,黑屏下响起了那熟悉的云宫迅音,大部分的弹幕飘飞都说着泪目。
很多国外的大佬的分析视频看到了黑屏大多数都直接跳过了,只有国人还会停留在那个黑屏,听那熟悉的音乐而默默感动。
这种感动是情怀,也是我们曾经的小时候和现在无数小朋友的梦。
初中的必读书目有一本就是《西游记》。也许看书就是很奇怪的事情,别人逼着你看的时候,你是看不进去的。
老师发了名著的导读试卷,做完了填空,再评讲修改,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都没有关系了。
当我再次捡起这本书的时候,当我长大成人,已经忘记了猴哥的梦的时候,我再重新拾起来这本书,翻开它去看。我才真的读懂了猴哥的悲欢喜怒,一路上的酸甜苦辣。
小说里的,吴承恩先生笔下的猴哥远比电视剧里痛苦又洒脱许多。
说是痛苦,猴哥从最开始无法无天聪明善良的小猴子,到后来名动天下的齐天大圣,再到后来唐僧身前的孙行者。他是不断地在承受长大的痛苦的。而他和自己的师父的情感也不如电视剧里那样,有时候甚至让我怀疑他们仅仅只是雇佣关系。但他痛苦的同时,也是在慢慢学会洒脱的。这是一只通透而洒脱的猴子,一两句话道出真相,让人直呼“猴哥太有文化了”。电视剧里的猴儿,痛苦没有那么深,他打不过那些“关系户”的时候可以用“我不走了”来解决,而小说里的孙行者却只能声泪俱下地诉苦。
孙行者长大了。
我的2020年就是在这本《西游记》的陪伴下,走过来的。作为年龄最大的零零后之一,我奔向二十岁的这一年,我才真的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是什么。如果说十八岁是初成人的迷茫,十九岁是大学校园的懵懂,那么二十岁就真的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长大了。
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何尝不是孙行者的九九八十一难呢?
2020年的最后一天,读到的最后一句话是“《西游记》至此终”。人生中的第一个二十年也正式结束了。
我也曾理性地分析过,为什么我们都爱猴哥,长大了再看到猴哥,也这样难以抑制地激动。
我列举了很多的原因,包括央视那一千多遍的播放次数。但后来发现,我只能通过其他方面来解释。
有的人看到的是孙行者的成长,看到的是传奇,而有的人看到的是一只从未变过又一直都在变的猴子。
小猴子、齐天大圣、孙行者陪伴我们长大,结束的时候他成了斗战胜佛,而我们成了千千万万中普普通通的成年人,他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懵懂幼稚的时光,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羡慕和憧憬的对象。
大圣永远是大圣,是不可替代的。
2020年也是永远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