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アイデア 杂志刊名分析

idea杂志的内容很多,单单刊名就有很多说道。


“一本平面艺术杂志的价值,不能仅仅从它的历史长度来判断,但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往往与许多深度联系在一起,你可以通过看一些杂志的往期,来证实这一点。”
这是龟仓雄策在《idea》杂志40周年的时候写下来的,今年是杂志创刊70周年,这句话的分量不减反增。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最基础的刊名和slogan吧,看看在这70年,它们的位置是怎么从毫无规律到焊死不动?

刊名アイデア的字体设计
《idea》刊名设计经手过两个著名的设计大师。
第一位大师就是龟仓雄策。

龟仓雄策战前专门学习过包豪斯流派的课程,战后是日宣美的领头人。而从1951到1960年,日本每年都举办“欧美商业美术展”,介绍国际设计潮流,当时欧美与日本的设计信息交流,几乎是同步的,欧美出了新的设计杂志,日本很快就会引进。在这种氛围下,日本平面设计的品质有了飞跃性的成长。1953年,瑞士设计杂志《graphic》,介绍了日本411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封面是由龟仓雄策和其他7位日本设计师一块设计的,这说明日本设计师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1954年,《广告界》复刊,但是要超越《广告界》做一个面向国际水平的刊物,于是主编宫山俊就找到了龟仓雄策,他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龟仓雄策给假名字体アイデア设计成几何结构的无衬线体,简洁又现代(50s时代的现代),同时非常具有工业时代的的特征,强而有力又足够醒目。由龟仓雄策设计的刊名,用到了2003年的300期,整50年。
从301期开始,由赫尔穆特·施密德更新设计的刊名组合登场。赫尔穆特做了3点,1对假名アイデア的笔画粗细和结构进行调整,2增加英文idea,3为封面设计了固定板式。

传统媒体时代,字体需要足够醒目,才能牢牢占据消费者的视觉,形成认知记忆,现代媒介的改变,对视觉的呈现也有了新的要求,比如轻量化、结构舒适、快速易识别等。假名アイデア笔画变细,笔画结构调整,字体重心提高,更加符合杂志中立态度的 知识传播调性,iア和deデ因笔画变细,字体的负空间增大,这样即使放到小尺寸看,笔画也不会粘成一坨,影响识别,适应未来多种媒介传播。增加英文idea,并不是突发奇想,英文idea是一个具有文化折衷性的视觉语汇,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东西方都很容易理解的词汇,编辑部意识到idea需要重点展现。所以英文idea从61期,就已经开始和假名アイデア绑定出现在封面上,有大写小写花体等各种不同的形式,直到301期,赫尔穆特设计了一个小写的idea,首要考虑就是识别性,小写字母本身就是功能性的体现,很像是在univers pro 45 light的基础上做了些调整,univers相比helvitica是一个更加低调的字体,和杂志的知识、中立调性一致。最后为封面设计了固定板式,让刊名变成品牌视觉资产,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杂志那样。至此,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清晰、现代、中立的刊名组合,固定在杂志右上角。
刊名idea和アイデア的位置
1-63期
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杂志,都没有固定刊名的意识,他们是通过设计理念形成对杂志的塑造。而封面的视觉表达是其中之一。刊名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参与到封面的视觉表达,就是画面需要它在哪里,它就可以出现在哪里,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表现风格,不同位置的刊名放置方式。这样的、这样的、还有这样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年左右。

64期-300期
整个20世纪,是全世界杂志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有更多的钱和闲暇时间,以及印刷行业的升级。1920年到2000年的一个数据显示,杂志出版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日本,《idea》的定位,是面向国际的杂志,因此不得不面对国内和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idea》一直在做调整。尤其是从64期开始,杂志尝试把日文英文刊名、期数、日文英文slogan这些字体信息组合,放在一起变成一个固定的版式,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对英文idea的“地位抬升”,之前英文idea根据画面需求出现在各种位置,在64期之后,英文idea常常和日文刊名アイデア绑定出现,这意味着他们在传达信息方面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前面也提到过,英文idea是一个具有文化折衷性的视觉语汇,尤其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与国外访客的交流中,日本设计师意识到,需要更具文化折衷性的视觉语汇促进交流传播,因此英文idea作为一个东西方都很容易理解意思的词汇,重点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3期-229期,也就是1987年6月-1991年11月,英文idea的字体非常具有装饰性和实验性,而这恰恰 与日本泡沫景气时期对应。


数据显示,1989年日本的人均水平是美国的4倍,物质上的丰富以及价值观、生活方式、经验、知识等,都引导着人们产生更多的活力,设计有更加宽容的环境做多元化的实验,随后实验性较高的设计随着经济崩溃瞬间消失,具有装饰性的英文字体短暂的出现26期,然后变成看起来普通,但非常容易识别的字体。20世纪末,苹果电脑的出现和普及,植字逐渐消失,电脑字体得到了更多的扩充,新媒体的出现等等,这些都预示着一些改变,300期杂志梳理完50周年之后,301期改成了赫尔穆特精心设计的字体和版式。

从龟仓雄策设计的刊名字体,到赫尔穆特对刊名做的更新优化,固定版式,这个变更过程,对杂志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理念转变,原先刊名只是封面这块画布上的一个视觉表达元素,而现在新刊名,则是杂志非常重要的、固定的视觉品牌IP。
赫尔穆特本人说:“我的设计来自内容。如果内容什么都不是,那么就没有什么可设计的,内容决定了设计。”我们从这个封面可以一窥大师的设计理念。
slogan的变动
日文 ——设计、宣传、销售 (1-51期)
世界设计杂志(从1962年52期至今)
英文——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rt(1-254期)
International Graphic Art (255-300期)
International Graphic Art and Typography( 301期-至今)
idea创刊时,日文 slogan (1-51期)是——设计、宣传、销售,在创刊初期,小川松菊社长在商店街的环球旅行中,就明确表达,不仅要努力介绍国外的设计,也要让日本的设计在世界上得到更好的认识,主动走向世界,把日本宣传到国外。idea前十年致力于介绍国外最新的设计动态,不断积累日本设计的力量,走向国际也一直是idea的理念,当时机成熟,改成世界设计杂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巧合的是,52期改slogan的时候是1962年,而1962年,小川去世,就让我单方面认为是在致敬杂志创刊人吧。
上一个视频我们提到过,明治维新之后广告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被引进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战,是日本广告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二战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在日本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随着大量的商品和广告进入市场竞争,重视创意灵感的艺术广告也就不再收欢迎了,广告专业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开始细分,视觉被细分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分支。这间接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与此同时,1982年2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编程语言,随后Abobe Systems Incorporated创立,1986年,Adobe将注意力转向了平面设计。Illustrator是Adobe的第一个软件应用程序,1987年在苹果麦金塔(Macintosh)上发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其钢笔工具,它能够使用户绘制光滑的曲线并创建高分辨率的形状和图像。1989年,Adobe发布了适用于微软(Microsoft Windows)个人电脑的Illustrator。

一开始,人们一边恐惧,一边也对生产力的解放充满期待。随后,电脑和数字技术作为平面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知。电脑图形对平面设计的发展扩充有新的意义,graphic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是paint,draw的进化,graphic逐渐变成设计行业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由于电脑技术的普及,设计师的专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普通人也可以非常简单的制作设计,在一些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可以无限接近设计师。计算机技术的时代,那设计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栗津洁的这段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字体排印工作本身看起来很枯燥,似乎有很多年轻人都是被照片、插画的魅力所吸引,但支持设计的很大一部分却是字体排印。”
字体和排版是设计的肉和骨。字体排印的基础是字,二者相辅相成。20世纪初,《idea》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Graphic 和 Typography与其说是《idea》的方向转变,不如说是顺应时代。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关于《idea》的刊名内容,参考了大量的资料,资料可以看我的已读书单。我觉得我更偏向用历史回答,因为idea有非常丰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