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故事(第三期)丨再多苦累,我都能受
爷孙康复路
巴中星光儿童康复中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一定可以用来形容家住兴文镇双河桥村的涵涵爷爷。涵涵九个月时,一场脑膜炎让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如坠云雾,给原本健康的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脑瘫,让五岁之前的涵涵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运动能力极差,无法行走,认知基本为零。父母因为涵涵的病情和生活琐事的磋磨,日渐离心,最终走上了离婚的路,原本岌岌可危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家里生活也仅靠爸爸和奶奶打零工维持。爷爷除了全职带着涵涵做康复之外,还要抽出仅剩的空闲时间照顾年迈的高祖母、打理一家人的庄稼。务农时,爷爷只得将涵涵放在学步车里,由年迈的高祖母照看。

9个月大的涵涵生病后在巴中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月,情况未见好转,不得已家人带着涵涵远赴上海,住进了上海市交大儿童医院,依靠鼻饲管进食。家中经济因为涵涵的治疗费用变得入不敷出,商量下家人们辗转带着涵涵去了宁波,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给涵涵治疗。

时间一晃来到了2017年,已经五岁的涵涵依然未见好转。而高额的康复治疗费用,像一堵无形的墙,挡在了爷爷的面前,也挡住了涵涵的未来。就在爷爷无能为力,挣扎着想要放弃的时候,巴中经开区残联给这一家带来了希望。就这样,已经五岁的涵涵在残联的帮助下,来到了巴中星光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涵娃子是我天天背着上课的,我每天都来,一节课也不缺”,爷爷如是说。涵涵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没有任何语言、运动极差、无法生活自理的情况,在星光儿童康复中心教师的陪同下,一直进步着,进步着......现在已经十岁的涵涵,认知进步明显,常见果蔬,及其他物品等都能认识;基本的生活自理也可以独立完成,自己吃饭、刷牙,甚至可以自己穿脱衣物;运动方面,涵涵可以自己独立行走,能手扶着上下楼梯,踉踉跄跄的小跑也能完成十几米;语言方面,她还能理解别人表达的语言含义,进而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沟通交流。老师们曾问过涵涵爷爷,“苦吗?累吗?”。敦厚朴实的涵涵爷爷笑着答道:“这是我的孙女,再多苦累,我都能受。”这句话,让康复中心看到了涵涵爷爷的决心,在中心接到社会各界的捐助之时,总是会照顾到这位在困境中依然坚强的爷爷。

“感谢国家啊,要是没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免费带着涵娃子做训练,我们家涵娃子哪有现在这个样子啊”,“老师们也辛苦了啊,我们的娃儿我们家长心里也清楚,这些老师付出的努力我们家长全都看在眼里的,不容易啊”。每逢有人问起,涵涵爷爷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些话,像是说给别人听,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古人总会长跪佛前虔诚发愿,今天的我们,在康复道路上,也时刻祈祷着,愿社会更加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加强大,完善的康复之路。国家不抛弃,不放弃这群折翼天使,让他们无论身在何方,都有光明且灿烂的未来!

-END-
图片|汪燕
撰稿|杨凤琴
校对|李鹏
审核|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