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期感慨杂记

2023-05-13 00:23 作者:被风吹过的蓝色夏天  | 我要投稿

无意间被推到一个剪辑视频,画面看上去滤镜很厚,2023年了还能糊到看不清人物的脸,动作运镜拉中拉,评论全说打戏好,台词跟画面对不上,评论又说好御又说百变的,也妹听出来声音里有戏啊。 看着评论里为了爱豆好似与全世界为敌的语气,我突然觉得有些荒谬,因为他们好像真的认为自己夸得名副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就真的觉得好看。 这是很令人无奈的一件事,它会让人感到美就因人而异了,是很主观的事情,和旁人争论毫无意义。 并非如此,美依然是客观的,主观的其实是个人在审美评价时选取的标准,换句话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只要结论依据自选或公选标准得出,那么这种评价实际上就是客观的。 此时我们会知道,美的事物或者美,就客观的存在在那里,但不同人选取了不同的标准,将其中一些评为美,或者更美,使得审美看起来主观了。 我们在开放评价的环境里,对美的差异化争论,并不是对美本身发出,而是两种评价标准的碰撞。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开头说的事情,我就豁然开朗了,那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冲突,是审美认知体系完善与否带来的。 一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他的审美认知体系,往往在工作之后才会稳定下来,在这之前由于各种环境要素的变化,审美一直在变动和包容,会从模糊的“无知”状态,转变为确信的“有知”状态。而当个体集合称广泛的群体时,单体的审美观点就会变为审美流,如果这个群体占社会主体的话语权,那么这种审美观点就是主流。 当一种突兀的,明显并不自然的审美观点挑战主流时,我们应当警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表现出分化甚至抢夺社会话语权的意图,而且很可能在经济层面同样存在支持。 这时候我们和对方讲道理没有用,因为矛盾的本质是话语权的归属,讲自己如何如何正确,是团结引导中间派的方式,权力的争夺,靠的是斗争。

近期感慨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