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物语】2023春晚相声之——买包子、卖包子

写在文前:春节一直在生病,活动就摆烂了,今天不想摆烂,刚好昨天看了春晚,觉得语言节目的剧本需要我(狗头,我知道我才疏学浅)就随手写了篇讽刺性的短文,一是找找停笔几日的感觉,二是博君一笑,图个乐子。

买包子、卖包子
老乙:干嘛去啊?
老甲:我买包子去。
老乙:你不会是要买和记的包子吧?
老甲:是啊,全城就他家的包子不好吃。
老乙:那你不能买。
老甲:我怎么不能买了?
老乙:你没听说啊,和记包子铺的老板是个坏人,赚得盆满钵满却不赡养自己八十岁的老娘,抛弃了在家乡为他生儿育女的老婆,娶了一个比他小十八岁的姑娘,前几日他老婆找到城里来了,被打出门口时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你听听这是人干的事吗?
老甲:这...和我买个包子没什么关系呀?
老乙:怎么没关系?这种人包的包子你能买!
老甲:做人归做人,做包子归包子,他家包子物美价廉,十几年的老字号,也没出半点问题,我怎么就不能买了?
老乙:你这人怎么是非不分,这是几个包子的事吗?
老甲:哎呦,可这毕竟是人家务事,我们不好管。
老乙:不行,我们要抵制,我们不抵制,这世间哪有公平正义。我和你说,我还听说,他媳妇这次来城里找他是因为家里小儿子病重没钱治,他媳妇找上门来才知道原来她老公生意这么好,这么多年,他是一分钱也没往家里给,哪怕亲生儿子要病死都不管,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玩意,他包的包子你吃了都要挨罪业。
老甲:可...哎,算了,我不买了,我不买了。
【半个月后,和记包子铺的生意快撑不下去了】
李记:我说,你看这和记不行了,我们得趁机起来呀,不然再过一阵子,人们就把这事忘了,还是去他家买包子,或者他换个掌柜的,这不就死灰复燃了?
张记:说得对,不行,但咱们两家的包子确实不好吃啊,要不咱去偷他家秘方?
李记:要是能偷到手,我还用等到现在。
张记:那你说,怎么办?
李记:你这个死脑筋,你就非得从包子上下手吗?
张记:我这卖包子的,不从包子上下手,从哪啊?
李记:从人上,我跟你说啊,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想出来的点子,和你说了,要是有用你可得帮我把和记彻底挤兑黄了。
【两天后,李记和张记叫卖包子的人突然换了,李记那边换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笑起来还带两个酒窝,说是老板媳妇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因为爸妈非让她给一个老头子当小妾,不愿意从家乡跑出来了,无依无靠,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到城里寻到自己,也没什么生计,老板就让她帮忙卖包子,街坊邻里的捧捧场】
【张记那边则是一个书生打扮的清隽小伙,家道中落,但不想给家里添麻烦,特意出来寻些生计......】
【老甲提了两兜包子】
老乙:家里人想吃包子了?
老甲:是。
老乙:那你怎么提了两家的包子啊,李记在东城,张记在西城,你这一跑...
老甲:没办法,我媳妇说张记的苏公子不容易,我弟弟说李记的小姑娘可人怜,他们争执不下,各说各的好,我只能好买了。
老乙:那你赶紧回去吧,省得包子凉了。
老甲:凉了就凉了呗,反正这两家的也不好吃,凉、热都一样。
老乙:你还惦记你那和记包子呢?呵,他已经灰溜溜的带着他那个小老婆卷铺盖走人了。
老甲:这事,知府没管?
老乙:知府管什么,他那原配闹了一通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药,竟然走了。这事就得咱们管,一口一个吐沫钉,不信淹不死他。
老甲:可这你说的总归都是听闻,我看他做买卖很老实,万一...
老乙:什么万一,你这话可不着听,就为了吃两个包子,你做人的是非道德都不管了,我怎么以前没发现你是这样的人?
老甲:....我不是,我就是想说,他卖包子也不是卖别的呀,我们买包子也不图别的呀。
老乙:哼,我走了,帮我转告嫂子,保重啊。
【过年时,张记和李记各推出了活动,在张记买五十个包子,就送苏公子的亲笔写的福字一个,在李记买60个包子啊,就送冯姑娘亲手秀的手帕一枚】
老甲:媳妇你你怎么买了100个包子!!!这吃不完。
老甲媳妇:怎么了,我买的是包子吗,你看看这包子还赠了什么,这可是苏大才子亲手写的福字啊。
老甲:切,什么大才子,就一个卖包子的。
老甲媳妇:你这人,短浅,粗俗,我不跟你说话了。
老甲:弟弟,你马车上这是什么?
老甲弟弟:包子啊,整整360个,嘿嘿,拿了冯姑娘六张手帕,把每种图样都集齐了,哥,你可别说我,我没花你钱,讨家人一笑,我乐意。再说了,要是冯姑娘卖得不好,她狠心的老板解雇她怎么办,她孤身一人也没得依靠,只有销量好了,卖得好了,冯姑娘才能过得好。
老甲:她过得好,和你有什么关系?
老甲弟弟:哥,你这人也太冷血了,不与你说了,你不懂。
【这李记与张记的生意越来越好,也无所谓包子的口味,反正偷了三分料,销量还依旧,所以啊,这生意,当然是继续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啊。】
李记:我就说,我这注意不错吧。
张记:怎么不错?哎,现在可有人反应包子不好吃了。
李记:放心,不是事,你知道当初为什么我让你和我一起搞?这好买卖哪有跟别人一起做的道理?
张记:???
李记:就为了有对家,这人呢,最喜欢站队,买了谁家包子就是一种站队。你让他们一直顺风顺水的吃包子不行,得创造到点能让他们斗争,吵架,都觉得是己方对,己方受委屈了的事。党同伐异,别人越不认可,他们越激昂,哈哈哈。
张记:妙,妙也。
【半月后,买了包子的人还没把上一批的包子处理完,就听说苏公子和冯姑娘出事了,冯姑娘给苏公子送了一件衣裳,两家的顾客吵起来了,具体吵的什么啊,你听——】
你们家姑娘就一乡村野丫头,能不能别总往我们公子身边贴?是不是想着攀附个大才子,一朝飞入枝头当凤凰?
我们姑娘是心地善良,听说冯公子的母亲天寒上风,好心好意送了件衣服,可没有别的想法,结果你们怎么传的?
哟,就当她是好心,但送人礼物,收礼的人可以选择不要吧。我们公子不想凭白惹人闲话,把衣服退回去了,你们怎么做的,你们一下子就骂起来,说我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话说得阴阳怪气,还说自己家是才子,可笑,也就你们头发长见识短,拿他当才子,我呸。
说谁头发长见识短的呢,这么瞧不起女人,感情你不是你妈生的呀?
你说谁不是妈生的!!!
【霹雳乓啷,两伙人越说越气,差点没把告示板掀了】
看客:怎么是告示板啊?
看客:那也不能是真人,真人哪能说这话。也不知道是谁在城中央立了块告示板,匿名写了有关这两家的第一句,那写完第一句就有第二句了。
看客:立告示板是个好事,也许能救个急。
看客:救什么急,这告示板上面全是这两家顾客的话,别人写的压着根本看不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