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夜谭随录(十)
30,段公子
山西平阳县,是上古陶唐氏的旧都。那里风俗崇尚勤俭,大多数人家都住窑洞,富室尤其盛行。新安的给谏赵吉士有《竹枝词》云:“三月山田长麦苗,村庄生计日萧条。羡他豪富城中客,住得砖窑胜土窑。”可以说就是如此了。镇署三堂后有五圈窑,窑上盖了五间楼,围着修了一圈矮墙,以前被狐狸占据。
乾隆初年,总戎段公出巡营地还没回来,段家公子才成年,夏天和一个书僮夜宿在花厅的西轩。二更过后,月明如白昼,台阶间的虫子唧唧地鸣叫,夜气格外清凉。这时,段公子听到院内有杂乱的脚步声,于是光着身子爬起来,在窗纸上戳了一个洞向外窥探,隐隐约约看见一少年少女相对坐在花台边,风姿俊美,一起在欣赏月光。隔了一会儿,少女问:“没想到今夜月色这样清亮皎洁,三哥你还记得去年七月十五中元节,在姑射山石室中,与无一师饮酒吃鸡,唱和《柳梢青》,谈晏说笑的日子吗?”少年说:“才不久的事哪会就忘了,只是那时我心里不太欢畅,很讨厌那和尚醉后像斥鷃嘲笑大鹏那样。妹妹也喝太多,不知道南北了,我在旁边很替妹妹担心迷失方向。昨天经过李氏新墓,见坟上长满隔年草,我还流泪,而妹妹竟然一脸冷漠。今晚又另有图谋,这是岔路中又走岔路,不值得宗族效法。”少女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世间如轻尘落在嫩草上,妹虽形秽,难道不该自爱?岂能因李生死了,就甘心永远孤独?而且我报答李生的也已经到顶了。我到他家,他家一石的积蓄都没有。古人以釜中养鱼、饭碗生尘形容家庭贫困,他家穷得连水、碗都没有。他自己穷得衣衫破烂得如同行乞。我为他修新房,供他饭食,做衣服鞋子,两年之内百废俱兴。人说茑萝不能独立生存,必须要依靠大树。李生却是大树依靠茑萝!假使当初我另外又找个丈夫,又有什么对不起他的。何况现在他坟里的骨头都已经枯烂了呢!而且李生才短如袜线,百事不如人。狐朋狗友常进谗言,轻视家禽反爱野鸡,常常冒犯美人。他开始时还长得俊秀,半年后面貌渐丑,快进棺材,面目更是不像样。我不明白自己当年为什么这样痴情!他想喝鱼婢羹,我还赶紧为他烧煮。三哥你难道不知道这些事?”少年说:“我也是随便说说,怎能让妹妹一定得听?只是担心旧冤累积,老天降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罢了。你我兄妹亲如肺腑,怎忍心不管而不加规劝呢?我劝妹妹快回去,不要再招惹恶客。否则即使被怜爱,也不足为宗族的光耀。”少女听了很不高兴,说:“若是被人见爱,即使不足光耀五宗,被恶谅也不致于夷灭三族。希望三哥不要干预我的事,假使有祸,一定不会拖累你。”少年也生气了,拂袖而起,走到院门,又回头向少女说:“希望你多珍重,吃亏别后悔!”少女扭头不答。少年离开了,少女自笑,自言自语地说:“干什么作出这种样子,难道是丢了兔园册子【学童启蒙课本】吗?自家想吃烤肉,却叫别人看见熊掌而不要烹饪。那么前天有鹿肉干的时候,为什么趴在桌子上自己吃,却不肯让一块肉给别人呢?”不久也不再言语,慢慢走入花阴,绕过亭后,悄悄地消失了。
公子心里明白她是狐狸,但艳羡她的美貌,又喜爱她的聪明,上了床却睡不着。过了很久,忽听到敲门声。问是谁,回答说:“开了门自会知道,何必多问?”声音呖呖如莺啼,公子知道是狐女来了,非常高兴,就开门迎入,顿觉异香满室。仔细看她,美丽无比,简直是天仙。两人拉起手,十分亲热。公子担心书僮醒过来,狐女就走到床前,用袖子在书僮脸上拂了三下,又退回说:“无妨了。”公子问她从哪儿来,狐女回答:“我姓萧,与公子旧有缘,以来相会。”段公子神志已经迷醉,理智消失,没功夫详问,就与狐女上床缠绵。二人如鱼得水,狐女直到天亮才离开。从此每天晚上都来相会。
狐女喜欢饮酒,善于聊天,说起神怪之事情,大多荒诞不经。在枕席间干男女之事,放荡而没有节制。半个月以后,公子精神恍惚不定,饮食大减,骨瘦如柴。其母段夫人很疑惑,但细问却得不到实情。又严厉询问书僮,书僮回答:“没见有什么异常的事。只是从半个月前起,我一睡就遭梦魇,手脚酸软,不能翻身,至今夜夜如此,鸡叫才醒。”夫人更加怀疑,不再让公子睡在西轩中,命他跟自己睡。当夜三更,夫人与众婢女也都遭了梦魇,万分惧怕,却没有办法。只能与众婢女老妈了,轮流玩斗叶子的博戏,坐待天亮而已
没多久,段公回来,夫人把发生的事告诉了他。段公说:“不要声张,今夜叫儿子跟我睡。”于是二人一起睡在书斋中。段公十分疲乏,头一放枕头上就睡熟了。公子睡在对面床上,时光难熬,焦虑不安。不久听到院子里有人说:“妹妹不要鲁莽,今夜绝对不能去。”又听到女了回答说:“以前你已经说过,不要再哕嗦了。”段公子辨别出是狐女的声音,急忙起来裹着被子坐着。狐女用指头敲着窗櫺说:“为什么不开门?”公子偷偷伏在窗下,低声叮嘱道严:“今晚大人睡在这儿,你暂时回避,他日再想办法见面吧。”狐女道:“今晚我带来妙药,为什么反而避而不见?而且令尊怎么能干预儿子媳妇的事呢?”公子被迷惑已久,不再犹豫,赶紧打开门。此时段公已醒来,隔着帐子看去,知道那女子是狐狸精,于是假装睡着等候。随即听到狐女问:“令尊果然在这睡吗?”公子让她别说话,狐女却嗤嗤笑着,缓缓走到床前,拉开帐子面向段公,准备用衣袖拂段公的脸。段公突然起来抓住她,狐女大惊,挣扎着要逃走。段公在枕头边抽出剑,迅速刺去,狐女迎刃被划开,化成一只黑狐,死在了床下。衣服留在段公手中,像脱去的皮壳一样。端过烛光照剑,没沾一丝血迹,确实是把好剑。公子啜泣着跪在床下,请父亲把尸体埋葬掉。段公笑道:“傻孩子,看见她是妖怪还迷恋吗?”但可怜公子情深,就把狐女尸体交给了他。公子替她准备了棺木尸衣,埋在了后花园。次夜,听到后花园里哭的人很多,哭了半天才停息。不久尸体就不见了,府中狐祟也跟着没有了。公子后来出仕为司马,因为别的事被正法。段公也恚忿而死。人多认为是杀狐的报应。
兰岩说:“谏而不听,招致杀身之祸,此狐也算蠢了。情字当头,死也不惜,此狐又值得赞扬。但是从其对于李氏子之态度,淡然漠然,则此狐并非情种,只是淫物罢了,死不足惜矣。”
31,戆子
谢梅庄,字济世,任翰林时雇了三个仆人,一个狡猾,一个朴实,一个憨笨。适逢同馆诸公到谢家办重阳茱萸会,赏菊吃蟹,主宾尽情欢乐。酒喝到半醉,一位客人说:“我们没兴致了。从哪儿能请个歌妓来助酒呢?”那个狡仆应声说:“有!”后又怕傻仆从中捣乱,于是请示主人以别的事打发他出去,叫朴实的仆人看门,自己一个人去召呼歌妓。狡仆还没回来,傻仆就先回来了,看见两个歌妓怀抱琵琶,率四五个姣童站在门口,就奇怪地问:“你们来做什么?”狡仆答:“奉主人的命令请来的。”傻仆瞪着眼厉声说:“我在门下十几年,从没见过这类人出入,主人一定是喝醉了吩咐的。”于是挥拳把歌妓们赶走。客人哄然而散,济世对傻仆大为不满。
一天晚上,谢济世燃烛饮酒校书。天气很冷,酒瓶已倒空,脸还没喝红。狡仆用眼神示意朴实的仆人再去买酒,半路上遇到傻仆。傻仆夺过酒瓶,回来劝阻谢济世说:“今天两瓶,明天三瓶,有增无减。多买费钱,多饮伤身,有害无益。”谢济世勉强听了他的话。
后来谢济世改任御史,去上早朝时让书僮掌灯,灯油倒出来污染了他是朝衣。狡仆跺着脚说:“真不吉利!”谢济世因此大怒,命老实的仆人抽打书僮,傻仆上前制止,又劝说道:“我曾听主人说,古人有被下人羹污衣、烛燃须却不动声色,主人只是能说却不能做吗?”谢济世迁怒于傻仆说:“你是要博取正直的名声呢,还是要施恩于人以图报呢?”傻仆回答说:“这些我都不敢。恩惠出自主人,仆人有什么恩惠呢?我是效法愚忠,但主人说我沽取正直的名声。主人现在做进谏的官,他日跪在御榻前与皇帝争是非,在朝堂与大臣争可行与否,对丢掉印绶如同敝屣,甘心迁谪如同回家,主人难道也是为了沽取直名而做的吗?别人也认为主人是为沽取直名而做的吗?”谢济世回答不出,表面上感谢他,而心里更加恨他。从此狡仆就乘机日夜抓他的短处,怂恿老实的仆人一起向谢济世挑拨是非,劝主人把傻仆赶走。
后来碰上谢济世因罪下狱,但未定罪,不久又奉命戍边。出狱打点行装时,狡仆逃掉了,老实的仆人也力求别处去,只有傻仆捋着袖子上前说:“现在是我主报国的时候,也是我们报主的时候!仆愿随主人去。”于是买马造车,制毡帐,备粮草,跟着一起去。谢济世于是喟然长叹道:“我一向认为狡仆有用,老实的仆人可以用。现在才知道狡仆有用而不能用,但傻仆能用;老实的仆人可以用却其实无用,但傻仆有用。”于是收养他为义子,取名戇子。
到了军营后没过多久,钱财用光,只好卖皮衣骏马。时间长了,渐渐没办法可想。戇子每天扛着火枪,走出十余里外,猎取糜鹿獾兔,替谢济世准备伙食。一天,戆子为追一头鹿钻入乱草中,一下子绊倒,脚陷入地中一尺多深。拔出脚一看,沙子里有白金闪亮。数了数,有二十块,足有一千两,就取出带回去。谢济世把此事报告给将军,将军听了很惊异,问其缘故,得知是戇子发现的,拍着大腿说:“沙漠怎么有藏金?这是老天用来表彰你的义仆啊!”仍把金子还给谢济世。谢济世召来戇子,奖给他衣裘羊马、金子十两。从此塞外王侯,都对谢济世给予特别的尊敬。
等到谢济世被赦回来,到湖湘一带做官,戇子劝他急流勇退。谢济世于是辞官,隐居林泉,颐养天年。戆子活到九十岁,无疾而终。人们都认为这是忠义的回报。
兰岩氏说:“直言不避,始终如一,所以能够寿终正寝;奔走逢迎,不顾名义,一旦失势,随即连忙避退而唯恐祸事殃及己身,实是小人做派。岂止是这几个仆人是这样?”李伯瑟说:“古往今来,此三种人非常多,却被一枝笔描写无遗,朴实者还可恕,狡猾者只可诛,而憨笨者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