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唐真正的名将:一战歼灭威胁中原百年的东突厥,非卫霍不能比

2023-06-28 08:58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突厥,是唐朝前期最大的一个威胁,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时,为了防止突厥从背后进攻,迫于无奈,采取了对其称臣的策略。

唐高祖李渊登基后,突厥也不断地内侵,曾经一度逼得李渊差点迁都。

在唐太宗继位后没几天,突厥的大可汗颉利可汗率领突厥骑兵进犯长安,一直打到渭水北岸,唐太宗李世民单枪匹马去跟人家谈判,这才让突厥人退兵。

最要紧的是,在唐朝统一战争当中,几乎每一个对手的背后,都有突厥的支持。这个突厥可是让唐朝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贞观年间,唐朝的机会来了。首先是突厥的一些部落叛乱了,突厥的颉利可汗派兵去镇压,但是仗打得不顺利。

再一个是突厥遭遇了特大雪灾。牛羊都死光了,突厥人没得吃了,闹起了饥荒。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面对突厥出现的乱象,李世民抓住机会,派遣李靖、李世勣等率兵10余万,分道进击。

李靖打仗,一向是智慧与勇猛并重。在这次作战中,李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略决定,他亲自率领前锋部队三千多人,深入突厥的腹地。

东突厥的小可汗突利可汗听说李靖带着三千多人就攻打过来,很困惑,认为李靖背后肯定有大部队跟着。突利可汗说:

“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旧唐书·李靖传》)

意思是说唐军如果不是后面有大军跟进,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

所以小可汗突利可汗担心唐军大军压境,他就掉头逃跑了,李靖则气势汹汹的在后边追他,一边追,一边占领土地,并且散布谣言,草原上很多部落都来归降。

还有一个插曲,在此期间,唐军还俘虏了隋炀帝的皇后萧氏。

萧皇后本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宇文化及在江都将隋炀帝杀害后,俘虏了萧氏,带着她往北走;宇文化及战败之后,萧氏又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失败之后,萧氏又投奔了突厥。一直到这次唐军攻打突厥,萧氏被唐军俘虏,唐军把她护送到长安,后来死了之后,萧皇后跟隋炀帝一块合葬在了扬州。

话说回来,李靖取得了对突厥的一场大胜,但是仍然不肯放过他们,因为担心来年水草茂盛之后,他们还可能再来作乱。

此时突厥的大可汗颉利可汗也很害怕,他向唐朝主动提出了议和,唐太宗一看把突厥打成这样也可以了,答应了和谈,派出朝廷大臣唐俭去跟他们谈判。

按理说此时对方都提出议和了,应该先暂停战事了,至少先看看谈判的结果怎么样。

可是李靖不等谈判结果出来,跟部下说:“打过去,接着进攻!”

部下说不行吧,现在要和谈了,而且现在唐俭还在突厥人那里。

李靖却说:

“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旧唐书·李靖传》)

意思是说这是出兵的良机,机不可失,和当年韩信攻破齐国是一个道理,牺牲掉唐俭这样的无名之辈,没有什么可惜的。(在这里简短说一下,唐俭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后来入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能够建立的重要功臣。)

然后只见李靖精选了一万骑兵,带了二十天的干粮,深入草原大漠,直扑草原大营。路上遇到突厥的零星人马,一律俘虏,然后带着走,以免他们去报信。

李靖率领骑兵,一直来到了距离突厥大营只有十几里的地方,因为颉利可汗正跟唐俭谈判,所以放松了警惕,等到得知李靖距离自己这么近了,颉利可汗感到非常吃惊,只身慌忙逃走了。

李靖率领军队冲进突厥的大营,一番砍杀,杀敌无数,俘虏了十多万敌军,而唐俭也幸运地捡回一条命。

后来颉利可汗在逃跑途中,被西道军张宝相部生擒。

李靖与颉利可汗的这场大战,史书记载:“自旦至申”。“旦”指早晨天刚刚亮,“申”指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至五点。“自旦至申”就是从清晨到日落,李靖整整血战一日,大败颉利。

颉利可汗被抓住后,也宣告了东突厥的灭亡,唐朝的疆域也拓展到了阴山以北和蒙古草原一带。

消息传回长安,此时的太上皇李渊、在位皇帝李世民都欣喜万分,他们把王室成员都聚集到宫内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喝了很多酒,喝得大醉,期间李渊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也跳了一段舞蹈,皇亲国戚纷纷起身举杯祝贺,欢庆到深夜。

这算得上是唐朝前期军事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不但消除了边境大患,洗刷了唐初向突厥屈尊的耻辱,而且威震整个东亚和中亚。

东突厥灭亡后,唐威远播,西北各少数民族邦国纷纷归附,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顺便一提的是,突厥人后来败退西迁,在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国。所以说李靖打得这个大胜仗,还对欧洲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战后李靖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官至宰相,进入唐太宗时朝廷的核心阶层。


大唐真正的名将:一战歼灭威胁中原百年的东突厥,非卫霍不能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