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技巧娴熟,以小博大

在今年的国庆档院线“三巨头”(《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中,《中国机长》大概是“体量”最小的一部,无论题材还是故事都缺乏另外两者的“大气”,宣发规模也是相对最弱的……
不过看完点映后我觉得,该片有潜质成为一匹黑马,故事简单、体量偏小反倒成为了它的优势。

和大多数北上的港片导演一样,刘伟强在内地同样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近些年没有什么佳作拿得出手——这一次他学聪明了,懂得扬长避短专注于“微观”层面的描绘,再加上节奏把控得当,片子自然不会太差。
当然,更像是流水线产品的《中国机长》无法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但放在目前这个环境里,该片依然是部水准线之上的商业电影。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电影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飞机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如何把这样一个已经盖棺定论、没有悬念的故事演绎地更丰富?答案是:填充。

《中国机长》引入了大量机场事务和工作人员生活的琐碎片段,在片头事无巨细地且点到为止地展现了出来,机组人员报道集合、机场地勤例行检查、塔台播报调配信息等等。
虽然和影片主线剧情没有直接关系,但其专业性展示和铺垫作用较好地做到了“先声夺人”,对于平时不熟悉民航工作流程和状态的观众来说也可以看个新鲜,便于进入随后的正题。
不得不说,刘伟强挺会拍人,《中国机长》被他卯足了劲拍得特别养眼。

男演员方面,张涵予、杜江、欧豪,女演员方面,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偏中年成熟的、偏年轻鲜活的、偏阳光帅气的、偏温婉甜美的,各种类型的都有——
你先别管他们都演了哪个角色(九成观众看完电影都分不清四个乘务员),也别管他们演得怎么样,至少制服一穿杵在那儿,光卖相就差不到哪儿去……虽然俗了点,肤浅了些,但“好看”也是个优势。
皮相和背景板再好看也只能起到点锦上添花的作用,《中国机长》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其把简单的剧情讲出了一波三折的效果。

说穿了,影片的危机看似惊险万分,但真正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关键节点只有三个,分别是:驾驶舱玻璃碎裂、机舱释压的措手不及,飞机不得不穿越雷云、彻底失联前后的孤注一掷,超重降落到成都机场、最后时刻的平安着陆。
现实的“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中,整个事故的持续时间也就是三四十分钟,不到一小时,而影片则要在更长的时间里,把结局没悬念却又最关键的部分讲得生动、不枯燥。
在把上述三个节点分割开来后,“填充”就起到了大作用。

机组人员的一些关系和对话,各有故事或人设的乘客,重庆、成都、拉萨机场人们的反应,民航与军方人员的调配,相关角色的亲友,还有航空爱好者等一波吃瓜群众……
这些人也一起参与了这场惊险的飞机自救事件,使得影片有了更多不一样的视角,不至于太枯燥。
也正因为有了其他人物和元素杂糅进了影片,《中国机长》的几场重头戏才可以呈现地更有针对性。

“节奏感良好”是该片的主要优点(甚至可以说挽救了这部本身并不出彩的电影),尤其是中前段张弛有度的调控,看得人很舒服,代入感也强。相对的,中后段的编排就有些失控了,“累赘感”明显增强,算是个不小的遗憾。
在这样一部靠剪辑和节奏取胜的商业电影中,留给演员们发挥的余地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如果你拿着审视的放大镜去看片中人物的表现,会发现真没有多少东西能留下来。
在众多演员中,个人认为表现最好的是饰演乘务长毕男的袁泉。

毕男的人设首先就比较讨巧,处在仅次于机长的“副C位”的位置,总领着麾下一群“莺莺燕燕”,还得和各式各样的乘客打交道、处理不同事务,这就给了她全片中最丰富最多层次的表现机会。
其中,尤以客机返航前乘客们惊慌失措、现场快要失控时毕男一番话安抚最具代表性,这也是整部电影里极少数有分量的高光时刻了。
相比之下,第一主角刘长健的表现就要“水”一些——倒不是说张涵予演得不好,而是这片子真没给他多少机会。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个小细节:刘长健在发现风挡玻璃上的裂痕时,用了完全不同于平时的语调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了情况,同时要求立刻返航,迟疑、紧张,这说明面对如此突发状况,刘长健自己也怕了。
当然,更多时候张涵予都在保持刘长健的冷峻沉稳(因此造成角色性格有点平也是无奈)的造型,特别是中后段手动驾机的部分,更是全程没有多余的动作,只能通过比较固定的眼神、表情乃至是心声来体现角色的艰难不易……就当是为了还原事件的真实性而牺牲了部分人物的厚度吧。
即便如此,当3U8633航班真正平安着陆后,刘长健稳稳地对乘客们说出“抱歉”时,还是显得特别帅。

总体而言,《中国机长》称得上一部技法娴熟且颇为讨巧的灾难题材商业片,足够多的附加内容填充,使它有了更强的可看性,然而影片同时也被这一优点所反噬——后期的许多添加显得较为多余,倘若能再精简一些,把片长压到一个半小时以内,相信电影会更加紧凑、精彩。
听闻《中国机长》的拍摄制作周期只有几个月时间,能拍到这个成色已经算可以了,毕竟起点就那么高……如果你想收获一次简单轻松的观影体验,那么本片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