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十三娘】和旧时剧场演出时长问题回答芙蓉艳秋先生

感谢芙蓉艳秋先生阅读,您提的好[支持]我回答您一下。第一,从民初到三十年代初,北平演戏,一般都是五六个小时,夜戏从六点半开始,到十二点半之前散戏。而且这夜戏的五六个小时,一般有垫场的“帽戏”,到后边的大轴、压轴等陆续唱完。所以,那时的观众,完整的一场戏看下来,基本能看到三四个戏,熬五六个小时。这种状态,观众演员确实很累。
直到后来程砚秋先生欧洲游学后,回国立志改革,依照西方剧场经验,把每晚五六个小时的演出,压缩成四个小时,从七点开始,到十一点结束,这样戏码更精炼,更集中,更精彩,观众演员都不受罪。程先生这样改革,别的戏园子也争相效仿,但演出时长还在五个小时左右,只有程剧团严格执行四小时的演出标准。此其一也。其二,我举的【荆十三娘】这个戏,是新艳秋所编演的新戏里的特例,此剧属于歌舞大剧,繁缛而华丽,过场多,情节杂(这也是清逸居士编剧的一大特点),剧中有四平调,三眼,南梆子,反二黄共二十四段,尤其末场,好几段群舞、独舞,还有中西乐器伴奏,琦年玉貌的新艳秋先生的婉转歌喉、精彩舞蹈,配以在上海定制的豪华布景,猜想疲惫的观众顿时像打鸡血一样兴奋,估计他们此时不会犯困了。再说那时候属于慢节奏生活,能入剧场看戏的,属于有钱有闲的阶层,熬夜完第二天也不用早起赶着上班,哈哈——后来新艳秋先生去外埠演出,因布景、中西乐器运输配备不易,就删减了【荆十三娘】的部分场次,时间压缩成12-14刻(3-4小时)左右,演员轻松了,观众也不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