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运城/市区----4.盐池神庙

昨天逛了运城盐湖,一直嗨到晚霞落幕。湖边有一个小庙,叫盐池神庙,今天便去这里逛逛。
运城盐湖,也叫运城盐池,以下都称盐池。在古代,她有两个专有名称,叫“盬gǔ”和“鹾cuó海”。看!又遇俩冷僻字,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古人认为,万物都由神灵掌管,盐池自然由盐池神掌管。盐池神庙,理所当然是供奉盐池神的庙。
先讲个故事。话说,唐朝皇帝代宗任上,盐池出现祥瑞,竟然结出了红盐。这事现在很好解析,卤水里除了氯化钠,还含有其他物质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是能够析出红色结晶的。然而在古代却没法解释,这事被奏报成上古未有之祥瑞。代宗听了大喜:分明是朕这任皇帝干得好呀,天父才会降下祥瑞以示褒奖。于是给盐池赐了个名字,叫“宝应灵庆池”,又赐封盐池神为“灵庆公”,钦定在盐池建庙,列入国家祀典。从此湖边便有了一座全国唯一的盐池神庙,享历朝历代国家祭祀。一个小小的盐池神,为什么官方如此重视呢?那是因为盐池获利颇丰,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相当分量,简直是朝廷的聚宝盆。所以,封爵、立庙、祭祀,得巴结着点,不能怠慢了。
故事讲完,游览开始。入口在庙的背后,是西北角的一个砖券小门,叫乾门。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是八卦中的老大,代表天、君、父、夫。乾门,意思是最尊贵的客人从此进,当年康熙祭拜池神,就是从此门进去的。


乾门上方刻“鹤境云衢”四个字,是咸丰弟弟恭亲王写的,书法浑厚圆润,“鹤”字很有创意。写得多好呀,可惜不认识,一向靠猜认字的老黑心说。

门前有个石挡众,上面像个毛笔头,代表文;下面是方形石柱,代表武。柱身刻着“过必下”三个字,意思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恭敬虔诚。

进入康熙走过的乾门,侧面有个清代小道院,道院看似普普通通,却曾有阎锡山、冯玉祥在此密谋倒蒋,阎冯第二年即联合发表讨蒋檄文。可知乱世中,不起眼的小屋往往能成就大事。

庙的主体建筑是三大殿,明代遗构,并列排开,很有气势。中殿是灵庆公神祠,东西殿分别是太阳神祠和风洞神祠,因为盐池的产出离不开太阳和风。

中殿比东西殿稍高大,其屋檐略高于东西殿,表明了主次关系,檐角交叉,形成“勾心斗角”之美。

殿前月台宽敞,石围栏前立一通元碑和一通明碑,都是重修池神庙的碑记。

灵庆公神祠和灵庆公铜像。


有了神殿没有戏台怎么行,瞧,对面的奏衍楼,连三戏台,和三大殿相对应。此楼始建于元,历代都有增修。庙会时,可以同时给三位神仙唱戏,下面券洞门放上水缸就是扩音器,神奇不?

穿过奏衍楼券洞门,便是盐池神庙的碑林,碑文记载了盐池历朝盐政、运销、修缮等事项,也有文人学士游览时留下的诗赋。

碑林后面是近年复建的海光楼。哪里来的海?盐池旧称鹾海,此“海”不就是盐池嘛。站在楼前,盐池风光尽收眼底,条山苍苍,银波浩浩。峥嵘岁月成往昔,民国后,随着其他地方盐业的兴起,盐池逐渐衰落。建国后,湖边建了盐化工厂,盐池不再单一生产食盐。2020年,出于环境保护,盐池的一切生产活动被叫停,实行退盐还湖。这个开采了4600年的盐池,终于恢复了从前的宁静。被聒噪了一千多年的池神,终于做回了快活神仙。本次盐池神庙之旅,在回归自然的逍遥中,愉快地画上了句号。

附:运城盐湖相关小知识






(游于2021.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