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 6 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历史故事新编
古代世界 7 大奇迹
古代腓尼基有一位叫安提巴特的旅行家,在公元前三世纪访问了地中海沿岸地区。他在著作中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当时世界七大建筑,他赞美那是人间奇迹。于是“世界七大奇迹” 的说法由此一直沿袭下来。七大奇迹按建筑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1)埃及金字塔; (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3)以弗所的月亮女神庙; (4)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5)摩索拉斯国王陵墓; (6)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 (7)亚历山大港灯塔。 可惜的是,七大奇迹中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外,其余六个因地震、火灾或年久沉陷,今天都已不复存在。我们前面已介绍过古埃及金字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下面将介绍余下的建筑奇迹。
以弗所的月亮女神庙
以弗所位于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这是一个希腊移民建立的城邦国家。当地的居民很早 就崇拜月亮女神阿泰米斯。按照希腊神话,阿泰米斯是宙斯与丽达的女儿,她是一位月神, 又是湖泊泉水神和狩猎神。
摩索拉斯国王陵墓
在爱琴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上,有一座历史名城叫哈里卡那索斯,这里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故乡,这里还耸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摩索拉斯陵墓。摩索拉斯是哈里卡那索斯的国王。他为了宣扬自己的威严和财富,于公元前 395 年下令兴建自己的陵墓。 他决心把陵墓建成独一无二的建筑,于是请来了许多技艺高强的希腊建筑师参与建陵。陵墓是一座神庙风格的大理石建筑物,它耸立在长方形的底座上。摩索拉斯陵墓体积宏大、结构奇巧、装饰富丽。它一直完好地保存到公元七世纪,后来毁于地震。 3.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 罗德岛位于爱琴海东部,是爱琴海的大岛之一。罗德岛曾是埃及与马其顿两强争夺的地 方。公元前四世纪末,马其顿大军围攻罗德岛,但岛上居民倾向埃及,全力防守,终获胜利。 为了庆祝这次伟大胜利,罗德岛人于公元前 292 年开始,用缴获的马其顿兵器熔铸太阳神阿 波罗巨像,历时十二年建成。负责建筑巨像的是希腊著名雕刻家卡瑞斯。但是巨像只站立了 五十多年,在公元前 224 年的一场地震中被震塌了。
4.亚历山大港灯塔古代埃及的建筑奇迹,除了巍峨的大金字塔外,还有一座气势磅礴的灯塔——亚历山大港灯塔。这座灯塔仅比胡夫大金字塔低十米,是古代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物。 这座灯塔高达一百三十五米。塔身共分四部分组成。最底层是塔基,高约七十米,呈正 方形,由底往上逐渐缩小。第二部分为八边柱状,高四十米。第三部分为圆柱形,高二十米, 由八根花岗石石柱支撑着圆形塔顶,它是夜间导航的灯室。塔顶之上还有一尊海神波塞冬的青铜像。塔内有螺旋形楼梯直通灯室,塔外有升降的吊车往上输送燃料。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 399 年,这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年份,但因为一个人,这个年份将被载入史册。 这一年,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法庭处死了。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的兴趣并不在雕刻。工作之余,他总是挑灯夜读,读了脍炙人口的《荷马史诗》和其他著名的诗篇。有些时候,他出入雅典剧院,欣赏戏剧,或者徘徊于市政广场,缅怀英雄们的业绩。 据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脑袋奇大,眼睛突出,鼻子朝天,还有一张奇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测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也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 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 他的怪模样常常成为朋友们的笑柄。但他从不介意。 他虽然很贫困,但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十分卖力,只要收入够一家糊口就不多干了。他宁 愿上街去和人聊天,他总是在天亮前起床,匆匆忙忙的吃点饭,穿上长袍,披上件粗布就出 门去了。他常在商店、寺庙、朋友家、公共浴室,或者就在一个街口与人辩论。雅典当时辩 论成风,形成热潮。他的妻子是个爱唠叨的女人,而且脾气暴躁,常为一点小事就拿苏格拉 底出气。有时候,他妻子当街怒骂他,苏格拉底只是低头聆听着,并不回嘴,这是连他的学 生们都看不下去了,但苏格拉底对学生说:我每天要同各种人打交道,如果我能忍受她的坏 脾气,那么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就不会有什么事能令我不快了。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它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 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他在讲授哲学探讨道德问题时, 并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谈吐优雅,性情温和,绝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他思路敏捷,语言生动,充满幽默,洞察秋毫。苏格拉底的谈话方法也被人们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就是引导人们去不断思索,他总是装出自己什么也不懂的样子,引起别人提出问题,然后他不断的反问请教,启发对方,去怀疑自己的前提,发现真理。他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充当智慧的助产 士。 在辩论中,他常常走到讲话人的前面,不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还是什么人,问他究竟是否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一次,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在演说,演说的内容是如何爱国。 讲到最后,那人却滔滔不绝地大谈勇气,大谈为国献身的光荣。这时苏格拉底走上前去问他, 这位先生,请原谅我打断您的讲话,请问您说的勇气究竟是指什么呢?勇气就是要在危急的时刻坚守岗位,男人简短的回答。但是,正确的战略要求你撤退呢?苏格拉底又问道,那就是另一回事啦。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应该再坚守岗位了,这么说勇气既不是坚守岗位, 又不是撤退了,那么您说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演说家说实话他也不清楚。苏格拉底说:不过我觉得勇气是去做合理的事情,不管是否危险。这话说的不错,人群中有人喊道。苏格 拉底继续说,勇气就是在危险的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镇定而沉着。从这意义来说,它的反 面就是感情的过度冲动,直至失去理智。 苏格拉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元前 406 年,他 62 岁这一年,雅典正在与斯 巴达进行战争。雅典海军在一次海战中击败斯巴达海军,大获全胜,但由于暴风雨的突然来 临,指挥官把打捞阵亡将士的工作给耽误了,这引起死者家属的不满。这时反对派趁机攻击 当政的 10 位将军,法庭以渎职罪名将其判死刑。苏格拉底独自一人反对众人的意见。他认 为不管他们是否有罪,把个别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是不公正的,因此他决定不参与表决。 苏格拉底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学生眼里,苏格拉底是位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在那些保守 派眼中,他是一个危险分子,他因执着政治得罪了不少人,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 399 年的一天,一位悲剧作家状告苏格拉底。他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认为苏格拉底从不敬神,而且还向年轻人宣扬他那离经叛道的主张。苏格拉底拒绝认罪。他在法庭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法庭不仅不应该审判我,而且应该赐给我荣誉,让我到卫城的圆顶餐厅上免费就餐。陪审团认为苏格拉底太顽固,竟敢蔑视法 庭,决定判处他死刑。他的学生们到监狱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他逃走。苏格拉底却说,我 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 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最后的时刻,他的学生围拢过来, 心情沉重地看着即将死去的老师。在太阳落山之前,苏格拉底叫人拿了一杯毒药。当狱卒带着毒药进来后,他以平静的语调对苏格拉底说,你应该知道怎样做。来吧,告诉我怎么做。 狱卒答道,你喝下这杯毒药,然后站起来散散步,等你感觉到脚发沉时再躺下,麻木感就会传到心脏。苏格拉底从容不迫地照着他的话做了。一位哲学大师,就此永别了他心爱的学生们。
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医学、解剖学、生物学很感兴趣。在柏拉图学园,他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虽然亚里士多德敬佩柏拉图,但从不盲目崇拜,他常常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他有一句名言:我爱我 师,但我更爱真理。在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一学就是二十年。直到柏拉图死后,才离开雅典。到公元前 343 年,他已经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哲学家了。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聘书,是马其顿国王菲力二世寄来的,让亚里士多德教导他的儿子。聘书写道:我有一个儿子,我感 神明赐我此儿,我希望您的关怀和智慧能使他成为无愧于未来的王国。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成了亚历山大的私人老师。公元前 336 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开始了对外的军 事扩张,并征服了大片土地。亚里士多德则返回了雅典,在雅典东北部的小树林里面开办了 一个学院。从此开始他用知识征服世界的生涯。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很奇特,不是在课堂 上教授,而是带着学生们在树林里边散步边讲学,同时还欣赏着四周的美景,特别的逍遥自 在,所以人们称他和他的学生们是“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提出,对学生必须实行智、德、 体的三方面教学。为了培养优秀的青年,亚历山大大帝非常敬佩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他说: “生我身者是我父母,生我智慧者是亚里士多德。”因此,他大力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让亚里士多德进行科学研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学院里创办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其中珍藏了 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亚历山大还命令全国的猎人,园丁和渔夫都必须贡献出亚里士多德需要的生物标本,据说,亚里士多德曾指挥上千人分散到希腊和亚洲各地,来为他采集各地的动植物标本,亚里士多德也在他的学院里开展生物学研究,时常解剖各种动物, 亚里士多德还创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的术语,我们今天谈话的时候,几乎还是离不开他创建的术语,如格言、动机、原理等,亚里士多德还建立了一门新科学——逻辑学,就是研究正 确思维方式的科学,他曾生动的给学生们介绍逻辑学的利弊,他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 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 的口袋里。”这三句话,第一句就是大前提,第二句是小前提,第三句是结论,这就是一个 非常完整的三段论。亚里士多德一生写过四百部著作,虽然遗失了不少,但是保留下来的仍然非常丰富,他的著作涉及政治学、物理学、医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天 文学、数学、生物学等方面,所以人们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和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