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对高三毕业暑假歇斯底里的唯心主义讨论

从我在备忘录上写下“再也不叹气”而决意做一个乐观的人开始,我真的不叹气了。然后,高考成绩就公布了,我被某校录取了。
叹气逐渐远离,在已知的情况下,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叹气了。没有遗憾的录取结果、高度自由的假期、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状态。
但当我企图在这高考与大学之间短暂的避风港中享受一下生活的滋味,做一些曾经想要做却没做的事情之时,我犹豫了。明明可以沿着苏州河,骑着摩拜寻找尽头所在;明明可以乘着16号线从起点到终点,在那个坐落于滴水湖的大隐湖畔书局中度过一整天;明明可以穿梭于浦西老城区,体验不同于陆家嘴的文化气息;明明可以翻找出高中三年手绘的所有角色并拍下做成视频……
在没有叹息声的一天天暑假中,我在名为“学习”的光鲜亮丽的外壳之下活得越来越重复。带着巨大的期待一口口品尝生活,却发现生活的味道越来越淡,我慌乱了,却不知慌乱自何而来。我没有整日整夜的打游戏追番看视频,我抓紧时间学习大学课程,甚至想要如高三般高效利用时间。我有什么理由慌乱啊!我带着些许揣揣不安的心却不得不前进,毕竟要干涉时间的流动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今天再次翻开往日的日记。我看到了一个经历轰轰烈烈情绪起伏的自己,一个在压力下敏锐细腻,竭力调整状态的自己。我能够浪费一个晚上不学习,而是写一篇1652字的文章填补心灵空洞;我能够在高三即将来临的暑假顶着烈日,乘轮渡过江,骑着摩拜在未知的道路上毫无目的地前进;我能够在数十张试卷的重压下,陷在沙发里,趁记忆还未模糊,记录下梦中与初中同学的偶遇,我能浪费两节自修课不刷数学作业而是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试图推翻狭义相对论……我拿着手机,愣在桌前。
“再也不叹气了。” “我应该去学学编程,这肯定有用。” “如果再不学经济,以后估计就再也学不到了。” “今天一定要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再荒废了!”……怎么了?我高三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要求自己么?这难道不是追求上进的生活么?这…真的是我吗?我是这样一个,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人吗?我…
我什么也想不出来。我觉得这不是我,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一个随性而行,说走就走,享受过程,感受内心变化,洒脱,能够放下一切,向着想要去的方向全力以赴的人。但我真的想这样吗?我不想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情绪、心情,有着充实的计划并一丝不苟地执行,每一件事都能够为未来积累能量,保持学习热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两件事情,是矛盾的吗?
当暑假开始,慵懒的气息和想要高效的心情交叠。没有压力,我稍微给自己创造了适量的压力,暑假必须娱乐,我不得不坚持每天晚上打一小时游戏,看一集番。佐餐材料,托福单词也行,owl也行。生活节奏逐渐滑落到最为平缓的安全区,感情之海一片平静,不安被祥和压制在海下,世界没有它出现的必要。
当我不再叹气,驱动感情的开关断开,蒙上了灰尘和蜘蛛网。这个暑假,我没有向前走哪怕是一步。正是外表光鲜的一个个新事物的出现:学车、微积分、经济,python…我自以为我在新事物的洗礼下学到了很多。但情感的回路,却依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以情感为食的怪兽啊!在高三的压力下,我经历起伏,却热衷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苦苦求索,得到一个看似能平复感情的满意答案,而当一切归于平静,我却不满足于这样风平浪静,自己给自己设计的理想日程。人生,原来是要折腾的呀!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我需要做出改变。暑假不是波澜不惊按部就班的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我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营造一个看似理想的,能够以极高效率学习的环境。两种人生,我全都要。我想,我已逝的暑假,是莫得灵魂的。我要为我今后的暑假注入灵魂。
1、我要订下崇高的目标:探究宇宙真理。
2、我要跳出安全区,我要经历人间冷暖,体验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生活。
3、我要暂且抛弃功利,找回洒脱的生活状态,不拘泥于是否看完一页书,想做什么就尽情的去做。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