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照明邦:3种知识管理体系,助你解决“学完就忘”、“用时想不起来”的难题!

2023-07-14 15:29 作者:照明邦刘滔  | 我要投稿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总是很容易就忘掉。

看的时候觉得很重要,要用的时候找不到不说,还根本就想不起来,所以很多好文章好知识都在收藏夹里吃灰。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把这些知识整理好,等要用时,马上就能想起来,并很快就能找到呢?

我们姑且把这个事叫做“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这个事,我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使用的知识管理方法,我觉得都是往前递进的,就是一个比一个好,虽然现在用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是需要优化的,但整体来讲我自己感觉挺受益的,这里就来讲一讲。

三个阶段大体可以分为分类型、卡片型和概念型。


一、分类型知识管理

简单来说,分类型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进行分类,把文章、知识点、图片,一篇篇一张张地放到相应的类目中。

比如我们做亮化设计,单讲亮化效果图参考的分类,里面又分为按功能与类型分类、按局部结构分类、按灯具及照明方式分类。

每个文件夹中又有更细分的文件夹,比如按功能与类型分类中,又有桥梁亮化参考图、酒店亮化参考图、小区亮化参考图等。

使用这种分类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一个亮化项目来了,你不知道怎么设计,那么直接找到这个与这个项目一样类型的文件夹,马上就有几十上百张参考图,很容易就知道怎么去设计。

这种方法在设计新手期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但在亮化设计行业多年,做过的看过的项目数量多了之后,这些个参考图库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很熟悉了,看一个项目后,脑海里自动会跳过各种设计思路。

而分类型的知识管理的坏处是,如果里面的知识不是你经常要用到的,不是经常去翻看的,那么你把那些知识分类保存得再好,分得再细,要用时还是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不说,关键是,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什么情况下去使用,所以整理收藏得再多也没用。

比如我用有道笔记、印象笔记这类软件整理收集的各种感兴趣的文章,花了好多时间去整理,开各种年会员,收效甚微,用不起来没有效果,收集整理这个事根本坚持不下去。

二、卡片型知识管理

后来,我明白,一个知识如果要记住,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与自己的经历发生连接,触发了自己的情感情绪,记忆才最深刻。

比如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事都记不住,但类似“跟着一群小伙伴去别人家的鱼塘挖莲藕,老爸罚我跪了一个晚上”这种事就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每看到一个有用的,有感触的知识点,我就把自己的感触、想法记下来,再打上标签,就形成了一张张的卡片,这就是卡片型知识管理。

卡片型知识管理,对于写作来讲,很有成效果,因为每个知识点都携带了自己的感触,那么把几张同一主题的卡片集合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一篇文章。

比如之前写的这篇文章,《照明邦:知识是有源头的,阅读是有性价比的,千万不能乱读书!

其实就是两张卡片结合起来写的,一张是讲知识源头的,一张是讲阅读性价比的,两张结合一下,一篇文章很快就出来了,这是卡片型知识管理的好处。

但坏处也很明显,卡片虽然也有分类,多了之后一样会很乱,而且卡片之间没有太多联系,相当于只是单个知识点,只有在触发了相关场景、情绪时,可以想起来。

但依旧不能解决要用时想不起来这个问题,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三、概念型知识管理

现在我使用和研究的是概念型知识管理,可以理解成卡片型的升级版。

就是一张卡片只解释一个概念,只记录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内容,以及我的想法与感触。

比如“文化属性”这个概念。

那么我在《天道》这本书看到了它是这么解释文化属性这个词的,我会记下来。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它对文化属性又是那么解释的,我也会记在这张卡片里。好比一个人,我可以从正面、侧面、背面各个角度去观察他,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化属性这个词我又想到其他一些概念,比如强势文化、弱势文化,我也记下来,这就产生了知识之间的连接,记忆比单个知识点更长久。

由于知识之间有连接,所以遇到问题时,极有可能通过其他概念联想到当前这个概念,这就解决了遇到问题想不起用什么知识点的问题。

而概念卡片之间又可以包容,比如我做了一张“亮化设计”的概念卡片,那么这张卡片可以放到“设计”这张范围更大的概念卡片里。这样就能控制好概念卡片的数量问题。

另外,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用文化属性这个词来解释,我也会记下来。

像这篇《照明邦:粽子、龙舟、端午节,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文章,也就是在这种思路下结合了文化与传播两张概念卡片写的文章。


其实,有心的人会注意到,这三种知识管理方法,一个比一个难处理。

分类型只需要把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放置;

卡片型的需要针对一个有感触的知识点写出自己的感触或故事,这难度升级了一点;

而概念型不仅要收集各篇文章中对它的解释,还要记下与它相关的其他概念,什么现象可以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等等,显然复杂得多,花的时间会更多。

但大脑记忆就是有这么一个规律,输入越难,输出越容易,就是你费了好大的功夫把它记住,那你就较难把它忘记,要用时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反之输入越容易,输出越难,比如我们刷短视频,当时是觉得很有用,超级好,第二天就完全不记了,更别说用来解决问题。

总之,目前我觉得概念型知识管理是最好用的,也是我最推荐的,大家可以试试。


照明邦:3种知识管理体系,助你解决“学完就忘”、“用时想不起来”的难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