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襄樊战败到临沮被擒,关羽奔逃三个月跟孙权取得联系,刘备诸葛亮都不知道?

看《三国演义》,关羽败亡好像就是旬日之间的事情,刘备和诸葛亮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马良、伊籍至,玄德急召入问之。二人具说荆州已失,关公兵败求救。呈上表章。未及拆观,侍臣又奏:‘荆州廖化至。’玄德急召入。化哭拜于地,细奏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之事。”
这段描述跟史料相比,当然是猴吃麻花——满拧,正史中的廖化是一年后才诈死埋名千里走单骑往成都奔逃:“廖化字元俭,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
从徐晃击败关羽,到关羽父子归神,小说的描述是一气呵成,但是按照史料记载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推算,关羽败逃将近百日,坐镇西川的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即使是襄樊战役吃紧的时候,关羽也没得到刘备集团一兵一卒一将的支援。

考证史实,讲究孤证不立,但是不止一部三国史料,都记载了关羽从樊城败退的时间:曹仁带着数千人马守樊城,暴涨的汉水差点漫过城墙,这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的事情。“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这就是说,关羽败退的时候,洪水只是小了一点而没有完全退去,时间应该在九月份——汉水从涨到退,也不会超过一个月,时间太长,不用关羽挖墙脚,夯土城墙早就泡塌了。
徐晃在击败关羽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曹操从许都传来的孙权要偷袭荆州的消息,并及时通报给了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有一个闰月,这个闰月就是闰十月,钟繇得知曹仁徐晃战事告捷,关羽负伤,上《贺捷表》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初九,这恰好可以说明关羽战败是在闰十月之前,而关羽被擒斩,则是十二月底或一月初,宋朝把正月十三定为“关圣帝君飞升日”,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当年的很多史料都已湮没,我们有理由相信宋朝人知道的三国史实比我们多。

这样一算,关羽从败到亡,至少有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个整月的时间,事实上钟繇的《贺捷表》还是上晚了,在不闰的十月,曹操就已经收到了徐晃的战报:“冬十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
这样一推算,就细思极恐了: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月初大捷月底能收到战报就算快的了,以樊城土墙没塌、洪水少退的时间计算,关羽战败应该是九月份,最迟不过十月初。
关羽从襄樊撤退,是被击溃而非在近乎被围歼的情况下突围,是否衔尾急追关羽,曹营诸将还在曹仁主持下开了一个前线军事会议。大家都认为这是二次生擒关羽的大好时机,但是曹仁的参谋长、跟随平寇将军徐晃一起打过关羽的议郎赵俨表示反对:“权遨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

赵俨可不是普通的议郎,他就像曹操最信任的钦差大臣,出现在很多重大战役中并起到过关键作用:“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赵俨当时的一个身份是议郎,另一个身份是“丞相主簿”,他的话,曹仁不敢不听。“仁乃解严”,就是网开一面放关羽撤出,紧接着曹操的命令就到了:“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大家都是人精,赵俨这个钦差大臣说的话,代表的就是曹操的意思,所以大家翻阅史料就能看到,樊城解围之后,曹营诸将就开启了坐山观虎斗模式,关羽也没闲着,他一直在跟吕蒙保持热线联系:“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关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曹军不追击,吕蒙也不攻城,双方你来我往,也不知谈了些什么,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刘备和诸葛亮在成都张罗筑坛称帝的事情,似乎对荆州占据一无所知。
刘备和诸葛亮都算得上三国优秀的军事家,不可能在一百天左右的期间里连一份战报都没收到——即使关羽的鸡毛信送不出去,西川的侦察兵也该跑十几个来回了。
刘备在成都毫无反应,孙权却跟关羽搭上了关系:“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相关史料展示完毕,下面该由读者诸君来捋一捋这个时间线了:关羽在樊城战败的最晚时间不超过冬十月,经过闰十月、十一月两个整月的东奔西走,最后在马超为都督临沮被潘璋和马忠设伏抓获,连挥刀自裁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被俘的,还不止关羽一人,这些人也都没来得及杀身成仁。

三国争霸,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义虽君臣恩若父子有时也会变成尾大不掉。关羽败逃近百日也好,坚持百余日也罢,说刘备和诸葛亮毫不知情,这都不合常理。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刘备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跨有荆益和汉中之后,地盘还一度超过了孙权,百战余生打下偌大一片基业,靠的可不全是运气。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早就步了公孙瓒、袁术、袁绍的后尘。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能看到的事情,刘备应该也能看到,孙权都跟关羽取得了联系,刘备偏偏变成了聋翁瞽叟,这话说出来,读者诸君会相信吗?

关羽在败逃的百日之间做了些什么,他跟吕蒙商量些什么,双方都讳莫如深而没留下公开的资料,所以我们不知道关羽的投降是缓兵之计还是对刘备已经完全绝望。
不管怎么说,关羽从败到亡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都发生了哪些令人心寒齿冷的事情,半壶老酒不知道,读者诸君不知情也可以理解:比如您左边邻居家的小金毛被人踹碎了狗食盆子,右边邻居家秋田犬又被人打了两枪,您知道是谁干的?
邻居家的狗死了,除了少数几根香蕉如丧考妣,大多数人都在吃瓜,但关羽和荆州对刘备诸葛亮来说,是一条臂膀和半个家业,他们怎会冷眼旁观不闻不问?是真的没得到消息,还是得到了消息而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这个问题,就只能提请睿智的读者诸君来发表高见了。